陽光皮膚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有感情朗讀并理解17~22自然段。
2、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及舉止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加深對課文理解。
3、激發學生對世界和平、平等的熱愛,培養學生“地球是一個大家庭”的美好心靈。
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及舉止把握人物的內心世界。
難點:從思考“能否說每個孩子都是陽光皮膚?”激發學生對世界和平、平等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顧: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陽光皮膚》的1~16自然段,請同學們快速瀏覽這幾個自然段,回憶一下,那些同學介紹了自己的國家,能用一個簡單的詞概括一下每個國家的特點嗎?并想一想,他們介紹時的心情怎樣?
2、學生匯報,并板書。
二、研讀感悟:
1、過渡:是啊,他們在介紹時都充滿了驕傲和自豪,但是不是每個孩子都如此,誰引起了你的注意?請同學們自由朗讀17~22自然段。
2、預設:
a、桑巴哈:自卑從哪里可以看出?
(1)神態、動作,體會“半晌”、“終于”指導朗讀。
(2)語言:注意“戰爭”后面的“!”,表明他痛恨戰爭,他深受其害,非常渴望和平。指導朗讀。
過渡:同樣時南非人的還有……
b、多列爾:沉重但激昂。
語言:(1)肯定自己的國家很美:聯系《賣木雕的少年》。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
(2)人美:心靈聯系《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熱情。
(3)種族歧視:理解“歧視”。體會“咬咬牙,忍住了”。
(4)用“雖然……可……”整體回顧多列爾的話。
引讀:雖然多列爾的國家很美,可有——有——。
雖然白人罵他是“黑鬼”,可他——
雖然多列爾是黑皮膚,可他也想——
多列爾母親的話也告訴我們,雖然他們是黑皮膚,可他是陽光皮膚。
c、拓展:
陽光皮膚指的是什么呢?也許你看了下面的資料,理解會更深刻。
在很長一段時間,德國人都非常歧視猶太人,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甚至要把猶太人滅族。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也是一名猶太人,身為德國人的恩格斯卻沒有歧視他,他們成了好朋友,無論在生活上還是事業上都給予對方許多幫助。有一個時期,為了維持馬克思的生活,他寧愿經營自己十分厭惡的商業。他把掙來的錢分給馬克思,十鎊,一百鎊,連續不斷地給馬克思匯去。他們同住在倫敦的時候,每天下午,恩格斯總到馬克思家里去。他們討論各種政治事件和科學問題,一連談上好幾個鐘頭,各抒己見,滔滔不絕,有時侯還進行激烈的爭論。就這樣,他們建立了偉大的友誼。
(用“雖然……可……”來感知資料的內容。)
d、;理解“陽光皮膚”。(寫對話的形式)
娜塔莎滿臉疑惑,她不解地問:“什么是陽光皮膚?”
多列爾(提示語在中間)
萊斯小姐(提示語在后)
寫后交流,并體會:是不是每個孩子的皮膚都是陽光的?
三、總結:(背景音樂:youandme)
雖然種族不同,文化不同,歷史不同,信仰不同,喜好不同。可我們是一個大家庭。
板書:陽光皮膚
荷蘭美國日本法國
德國俄羅斯中國……
南非
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