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學設計
一、播放錄象,導入新課1、 播放茫茫荒漠,寂寥邊關的視頻錄象,2、 提問:看了古戰場,又讀了這些詩句,邊塞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1觀看視頻,
2結合已有的經驗談對邊塞的印象。
這首詩描寫的歷史年代背景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距離遙遠,學生在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方面困難不小。在感受邊塞的印象時,教師通過播放“冷月照邊關”的凄涼畫面,再加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打開邊塞之門,讓學生直觀地感知邊塞環境之惡劣、生活之艱苦、戰事之頻繁、生死之慘烈,為學習詩歌,培育好一個深沉凝重的基調。
二、自由讀詩,質疑問難
教師對學生所提的問題進行梳。
1、 學生自由讀詩,并質疑問難
2、 全班交流
交流課前預習情況,通過合作學習初步解決一些疑難問題,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三、學習第一句詩,體會戰事之久(10分鐘)
1、提問:第一句詩的精妙之處在哪?
2、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評點,指導朗讀
3、教給學生畫延長號和節奏線體會詩歌感情的方法
1、學生品讀第一句詩,并勾畫出它的精妙之處
2、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感情誦讀、標上批注等方法批文入境,力求做到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促讀。感受戰爭的殘酷和漫長。
四、學習第二句詩,體會人心之悲
1、提問:第二句詩該怎么讀?2、指名讀,相機指導3、播放“冷月照邊關的錄象”
4、對學生的寫作片段進行評點
1、學生研讀第二句詩,
2、學生朗讀第二句詩
3、學生觀看視頻,
4、想象邊關、家鄉兩地相思的畫面,并用一段話描寫下來。
5、 交流
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研讀第二句詩,并將想象到的兩地相思的畫面描寫下來。播放的“冷月照邊關”的凄涼畫面,激活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學生的語言大門被情感推開了,他們暢所欲言,和詩人的情感、詩句的情感融為一體!斑@個環節是開放式的,學生可以不同的身份(老父、老母、妻子、兒女、將士)去想象,既加深了對詩歌感情的領悟,又培養了表達能力。
五、學習三、四兩句詩,體會人心之盼 1、提問:寫下了這兩句詩,詩人頭腦中浮現出無數個為什么。你們知道是什么問題嗎?2、王昌齡不僅在思考這一連串問題,同時也在思索怎樣才能結束這場戰爭。他找到答案了嗎?齊讀第三句
3、出示《塞下曲》,了解李將軍的生平事跡
4、提問:王昌齡生于唐朝,為什么卻去思念一個600多年前的漢朝將軍?
5、出示將士凱旋圖,體會人心之盼。
1、 學生回答
2、 展示搜集到的相關資料,交流對李廣將軍的認識
3、 觀看凱旋圖,描述圖意
4、 激qing誦讀三、四句詩。
教學古詩,不能限于對古詩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詩句意思的疏通,更應引導學生在歷史文化的背景下對古詩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在這樣一環節中,補充唐朝詩人盧倫的《塞下曲》,出示凱旋圖,讓學生認識到只有像李廣那樣的飛將軍鎮守邊關,胡亂才會平息,邊塞才會安定,進而體會到詩人心中的渴望,將士們心中的期盼,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心愿,這樣,“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對詩歌的蒼涼意境學生也就有了深刻的領悟。
六、背誦《出塞》
檢查背誦情況
學生有感情背誦古詩
古詩教學最終要讓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