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處景物(習作訓練)
(四)作后評講
1、概述此次習作情況。
⑴表揚優生,鼓勵進步生。
⑵肯定成績,指出問題。
2、佳作賞析
⑴出示佳作,各自默讀。想一想:你覺得習作好在哪里?給你什么啟發?
⑵集體交流、評析。
3、組織修改習作。
⑴自改。
⑵同桌互閱。
五、教后反思
訓練學生的作文源于實際生活。“實際生活是訓練作文的源泉,要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作文水平,必須學會學生觀察生活中許許多多實實在在的具體事物。”前些天,我們便組織學生去“飛達”瀏覽,在游覽的過程中并適當加以指導,孩子們用眼看、耳聽、手摸、腳踩、鼻嗅等多種感官來感知身邊的景物,他們像畫家一樣,把自己的耳聞目睹——記在了觀察記錄表上,為完成好這一次習作積累了真實可信的素材。
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寫作興趣。1、渲染氣氛,激發興趣。上課開始,我力求用聲情并茂的啟發談話,積極為學生創設一種習作氛圍,隨即又問他們愿不愿寫一篇作文,把“飛達”介紹給在座的聽課老師,這樣便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其情趣,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熱情。2、錄像引誘,再現情境。為了幫學生再次回顧這一處優美的景色,我充分發揮錄像的再現的功能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感性因素,從而牽動學生的情思,誘發其寫作情趣。
吸取課文養料,真正做到讀寫結合。小學語文課文思想內容豐富,語言文字生動,寫作方法恰到佳境,在這一節作文指導課中,我充分運用《鳥的天堂》、《草原》這兩篇文質兼美的范文,注重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依據單元的習作訓練重點通過重溫課文寫作方法,繼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及書面表達能力,雖然要訓練的東西很多很多,但這一節課我只想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具體地寫出景物靜態、動態的特點,我們認為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學有所得,一課一得。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就不免顧此失彼了,比如說板書,我未曾在此大做文章,我想只要它能為教學服務就行了。
拓寬思路,活躍思維。目前,像我這樣的作文指導課大多應屬于作文訓練課。為了避免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我在指導學生選材、安排順序等方面力求拓寬學生的思路,發揮他們的思維能動性,進一步引導他們在同中求異。這樣既照顧了中下等學生,又對優等生提出比較高的要求,我想長此以往學生的作文定是百花齊放。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節課我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評他人的選材,評他人的提綱,評他人說的一個片段,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觀能力性,創造機會,盡可能的讓每一位學生參與,以求培養多方面的能力。
習作要求:寫自己熟悉的一處景物,寫出景物的特點。注意文章的過渡要自然。
習作指導:
1、寫景的作文要注意什么?
本次習作訓練是“寫一處景物”,指的是對自然景致的描寫。自然景物雖然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是通過作者的主觀思想反映出來,便帶上了作者的情感色彩。所以,寫景的作文一定要注意“情”與“景”的結合,也就是要以情觀景,借景抒情。
景物有靜態與動態的區別。自然景色總是沉靜的,但又都在不斷地運動與變化之中。寫景時既要注意靜態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動態,做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