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的!焚惤陶n反思
《煙臺的海》這篇課文生動的描寫了煙臺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以及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為不斷提高生活質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全文層次清晰,景物特點鮮明,給人們以身臨其境之感。語言清新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地學習!痹谄綍r的課上,我都是這么做的!本文是第一課時,所以在檢查生字時,我就采用了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讀,這樣就可以檢查差生掌握生字的情況,順便適時地給予幫助。還有在請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時,我也是采用這樣的方法,這樣差生也有機會表現,學習積極性就會提高。
一堂課優美的寫景文章,如何讓學生感悟煙臺的美,需要學生深入的朗讀,抓住文中的重點句子中的重點詞語來品味。新科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多感悟和思考。”本節課的重點就是通過朗讀了讓學生感受冬季煙臺的海的凝重和壯觀的。在教案上我也是這樣設計的,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老趕著往下分析,沒有記得留給學生品讀句子的時間,所以學生的感受是模糊的!導致這節課重點不突出,沒有突破難點。老師教得很累,學生也聽得非常吃力。我不知道,到底是我的觀念沒有根本地轉變過來,還是我真的在教學技能這方面欠佳!今后我一定在這方面下苦功,爭取少留些遺憾。
課前,我花很多時間在研讀教材,精心地設計教案。我也記得李主任說過,一節課所設計的問題不能太零碎,設兩個有價值的大問題,然后圍繞這兩個大問題展開教學即可。我在設計教案時明明是這樣想的,但不知道為何,在上課時我又突然冒出許多的問題來!本來很簡單的問題,結果卻讓我把它給搞復雜了!比如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應提問“冬季煙臺的海究竟獨特在哪里”?而我卻把問題變成“冬季煙臺的海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凝重”。這時我如果順著再問還有什么特點時,學生也許會答出“壯觀”來,然后會找出體現“壯觀”的詞句來品讀。但我卻問“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冬季煙臺的海很凝重?”學生聽了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凝重”是什么意思,因此無從下手。我自己在備課時對于“凝重”這個詞語的都理解不夠透徹,也向同年級的老師請教過,她們也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何況是六年級的小學生呢?假如我能按照預設的問題提問的話,那樣學生就很容易明白了,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除了上面所述,在我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
1.我放不開學生,一直牽著他們走。對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我也不能靈活的處理。對他們的精彩的回答也沒有給予肯定,評價太少。老師的語言也不夠簡練。
2.對詞的品析不夠到位,忽略了“撲”等動詞的理解。
3.課堂上,學生的技能訓練少,下課時我又忘記出示課后作業,沒有達到一課一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