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2、聯系上下文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勤勞善良和對“我”的濃濃的親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間流露的對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學重點】體會濃濃的親情。
【教學難點】理解“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含義。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2課,一起讀——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小屯里,左鄰右舍的窗子上都貼著姥姥心靈手巧的勞作,想欣賞姥姥的剪紙嗎?我們一起來欣賞!(播放一些剪紙)
3、欣賞完這些剪紙,你能在橫線上填一個成語來表達你內心的贊美嗎?
顯示:姥姥的剪紙真是 啊!(在橫線上填寫一個合適的成語)
二、學習課文1——6段,體會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領悟熟能生巧的道理。
1、過渡:平凡的姥姥身懷絕技,姥姥的剪紙的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板書:栩栩如生)課文是怎樣表現的呢?
2、現在就請你默讀課文1——6自然段,用筆畫出表現姥姥剪紙技藝高超的語句。仔細讀讀,想想都有哪些讀書體會?
出示:默讀課文1——6自然段,用筆畫出表現姥姥剪紙技藝高超的語句。仔細讀讀,想想都有哪些讀書體會?
學生讀后交流:(三處)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無所不能。
師:這段話中,你最關注哪個詞?(“無所不能”)怎么理解?(沒有什么不能剪的?都能剪什么?用什么來剪的?(兩個“普普通通”顯紅色。)
小結:這句話作者是從正面表現了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
(2)“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姥姥剪的母雞真的能下蛋嗎?這是什么寫法,你怎么理解這句話。(姥姥的剪紙形象逼真)
你能扮演鄉親們,由衷地贊嘆一下姥姥的剪紙技藝嗎?學生讀。
這是在夸贊姥姥剪的動物,其實姥姥是無所不能的,你能學著書上這句話的韻味和形式來夸夸姥姥剪的其它東西,自己想想說說。
(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個 ,剪個 。)
(指名說)
(3)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鵲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
師: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著剪”說明剪窗花難度之大,“工夫不大”說明姥姥動作熟練,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見她技術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