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詩兩首(柏廬實小電子備課 )
②生練習背誦詩句,師配樂。
(四)、課外延伸。
(1)一位懷著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著他的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陸游南宋統一的愿望實現了嗎?(生討論)
老師這里查到了相關資料,看到了《示兒》“續篇”:宋末林景熙《題陸放翁詩卷后》一詩的后幾句: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發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課件展示)從詩中你能看出南宋統一了嗎?
(詩意:……你的子孫雖然見到了統一的國家,但是這國家是由元兵統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時候告訴你呢?)
(2)為什么朝廷會滅亡,國家會衰敗呢?請看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
課件出示: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這首詩的含義嗎?
(五)拓展總結:
1、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誦讀他的壓卷之作——《示兒》吧。(師再次給學生配樂朗讀。)
2、陸游還寫了許多的愛國詩詞,今天老師給你們推薦兩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課件展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六)作業:朗讀背誦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完成補充習題上的作業。
課前思考1:
1.要學好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必須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所以學生的課前資料的搜集、預習是必不可少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但是,古今語言的差異,生活環境變遷所形成的詩人與學生感情之間的距離,以及古詩抽象、精煉、含蓄的特點,均會造成學生理解上困難。課前預習可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均表達詩人的愛國之情,但一喜一悲表現的形式不同。在教《示兒》時可前后聯系,體會陸游的心境(如遷移肖邦亡國的悲憤,至死要求將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懇切)。
課前思考2:
初讀后課文對整首詩的整體把握,落腳點在一個“喜”字上。在這情感為主線引領學生去讀、悟。因何而喜?“喜”的釋放?扣住文中的動詞:忽傳,初聞,卻看,漫卷,放歌,縱酒,穿,向,下來感受他們的喜悅。
課前思考3: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所寫的一首詩。此詩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盡情抒發了失地被收復后作者的喜悅心情,表達了作者對國對民深沉熾熱的愛。
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詩人晚年的遭遇。公元755年,安史之亂讓原本繁華安定的國家岌岌可危,也把詩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層,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逃難生活。在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鄉難歸。他親眼看到了叛軍的燒殺搶掠,看到了路有餓死骨的種種慘像,“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這國家危難之時,這位愛國詩人即使對著春日的花鳥也會心痛得流淚。
忽然,傳來了喜訊,“忽傳收薊北”,如春雷炸響。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詩人郁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人生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因此,在學習此詩之前,要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復習《春望》,以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