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體驗,潛心感悟——《觀書有感》教學設計及點評
四、教學過程中注重一個“實”字
語文課宜務本、求實,教法的選擇、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應注重實在、實效。縱觀趙三軍老師的課堂,無論是識字、寫字的指導,還是誦讀感悟,都注重扎扎實實的語文能力訓練,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和詩人對話。通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教學中,老師三次提及到詩人:一次在新課開始,學生根據積累簡單介紹;一次在課中,結合觀圖明理;一次在課堂結尾,出示了朱熹生平。一次比一次完善,一次比一次清晰,學生既讀懂了詩作,又讀懂了詩人。課的拓展有度,由《觀書有感》走向《春日》,由課內走向課外,很好的落實了課標中古詩文誦讀的目標。
五、教學效果上體現一個“真”字
本節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師寓教于樂,寓情與理,課堂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在讀中悟、悟中讀,在多種感官參與教學中獲得知能,真實有效,使語文課充滿了濃厚的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