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勞山道士
各組演故事。(見上節課拓展活動)
二、研讀感悟
1.小結,過渡。
紙月光滿屋,壺酒飲不盡,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能用成語表達你的感受嗎?(不可思議、匪夷所思……)
2.拋出問題。
這一切多么不可思議!可根據上一節課我們對故事的整體把握——故事是寫王七學法,寫他拜師求法、看師演法、纏師授法、演法失敗。但為什么花這么多筆墨寫道士施法的每一個細節呢?
3.細讀全文,自找答案。
4.交流討論。
引導:
勞山道士法術高深,如何得來,故事中未說,猜猜。(從“恐怕你嬌氣又懶惰,不能吃苦”一句可看出,道士深知須歷經千辛萬苦方可得道。)
王七想得到高深法術,知不知道要吃大苦耐大勞呢?又能否吃苦耐勞呢?(引導學生找書中相關句子,允許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討中基本形成共識。)
5.形成共識:
王七知道要吃苦,也吃了不少苦(主要反映在“尋師苦、拜師難、生活苦”上)。在王七,包括我們不少同學看來,似乎是夠操勞了,但離真正學到法術所需下的苦功還差很多,還只是“嬌氣又懶惰”。
小結:原來花這么多筆墨,把看師演法的每個細節寫得栩栩如生,就是用他所追求的法術之神奇,反襯他付出的操勞之少。
6.讀到這里,你一定有不少感悟——
預設:王七就如《蜀鄙之僧》中的富者,有志向,但志向不堅,半途而廢。
王七太過淺薄,眼高手低,既想取得大成就,又不想付出艱苦的努力,到頭來什么也得不到。
王七去學仙術,沒有學到真正的仙術,就回家了。做事應該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
不畏艱辛,才能取得成就。
…………
7.我們可不能步其后塵。讓我們寫下對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關名言,以激勵自己(自創與積累均可)。
三、發散感悟
1.一個故事,你們感悟到了這么多,真會讀書。再讀讀,也許還會有新的感悟、新的收獲。
2.交流,各抒己見。
預設:王七好不容易學到了一點本事,卻又好顯示,所以“穿墻術”一到家就不靈了。我們要記住不可驕傲自大。
特別可悲的是,失敗后,他一點也不反省自己的行為,反而責罵師父。失敗后應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
3.故事給我們這么多啟示,如果從主人公王七的角度,可以取個什么標題呢?試命題。
四、自選拓展活動
1.蒲松齡真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罵皆文章”,你可以讀讀《聊齋志異》中的其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