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商鞅南門立木》教案
2.交流對商鞅南門立木這一做法的看法,從中感受商鞅的膽識與魄力。
3.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從中受到誠信教育,并動筆寫下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了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
教學難點: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
教學準備:摘抄有文中關鍵語句的小黑板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 新 課 標第一 網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指名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師導語:簡單地說,商鞅南門立木是為了什么?請從文中找出一個詞語來概括。(立木取信)
3.理解詞語“立木取信”:指的是商鞅在南門立木懸賞扛木者,從而取得老百姓對朝廷的信任。
4.導入學文:這節課,我們就來深人體會商鞅南門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研讀課文,深入理解
1.研讀第一部分。思考:
⑴這一段共有幾句話?主要寫了什么?(商鞅授權變法。)
⑵第一句話寫什么?(總體評價商鞅,說明他具有很高的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
⑶第二句話主要講什么?(商鞅到秦國后,說服秦孝公變革舊的法規,爭取國家富強。)
⑷“到……便”表現了商鞅什么?(表明商鞅主張變法的思想早已胸有成竹,也說明他實施變法的急切。)
⑸商鞅變法的目的是什么?(請用原文語句回答)(爭取國家富強。)
⑹第三句話寫什么?(秦孝公授權商鞅主持變法。)
⑺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統領全文。)
2.研讀第二部分。快速默讀課文第2—14自然段,思考問題:
⑴在當時,商鞅要在秦國實行變法,面臨著哪些困難呢?
一方面一些舊貴族對變法持反對意見;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會真心實意地進行改革。
⑵從文中哪些地方我們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對朝廷的不信任?請用“ ”在文中畫出來,并在一旁寫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①天底下哪有這么便宜的事兒,怕是耍人玩兒的吧?
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天底下沒有這么便宜的事兒,恐怕是耍人玩兒的。”)
議議人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大家認為,把木柱從南門扛到北門,就賞十兩黃金,天底下不會有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朝廷在耍弄人。人們的想法,表示對商鞅做法的懷疑。)
②從圍觀的人群中走出一個小伙子,只見他挽起表袖,把大木柱扛起來就走,一邊走,一邊還嘟囔著:“我倒要看看,這位左庶長大人說話算不算數。”
理解小伙子的用意:“我倒要看看,這位左庶長大人說話算不算數。”他為什么會這樣說?
(從小伙子的語言,體會到他認為事情不會是那樣,有反說的語氣。左庶長說話算不算數,試試看吧。表明他對商鞅下的令持的懷疑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