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說課稿(蘇教版)
喜愛人物
好好珍藏
以上,我從教材、設計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點評:《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是由一篇讀書筆記而改編的文章,于老師在教學中,對教材內容有全面的理解,對文章脈絡有清晰的把握,了解六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基礎水平,目標設置層次清晰,重難點準確。通過教學讓學生理解文章大致寫作內容:書的來歷、主要內容、讀后感受這三部分。第一課時于老師主要采用三個環節來進行教學,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三、感知課文,理清脈絡。第一課時的處理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掃清障礙,理清思路。
第二課時主要是在細讀課文,品味朗讀的基礎上,增強體驗,拓寬延展。
首先以問題“為什么說這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為主線統領教學,引導學生勾畫、感悟、討論。緊緊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語言的理解運用緊密結合起來。在閱讀中披文入境,品味語言文字的深層次內涵,讓學生在讀中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體悟,再現文字中呈現的情景,體會文本的主旨,體現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語文課程性質。
其次讓學生抓住關鍵,精讀故事,圈點批注,潛心會文。在這一環節中于老師組織學生從重點詞切入,緊緊圍繞“這本書為什么能讓‘我’愛不釋手?”展開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既抓住重點,又激發學生的探知欲。對六年級學生來說,表達方法的學習和訓練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點。在學生精讀故事、了解了書的內容的前提下,于老師進一步引領學生再讀課文7——12 自然段,并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對這段話進行概括,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理解主人公吳冕是怎樣把書中故事的起因、主人公魯濱遜怎樣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經歷了長達28年的歷險生活,以及他是一位聰明機智而又具有堅強毅力的人等內容用極簡練的文字概括出來介紹給讀者;從而引領學生學會概括的方法。此外于教師很好的利用教材和原著的對比,讓學生形象的認識“具體寫”與“概括寫”,讀后再想像說話,圍繞“名言”層層深入,由課內到課外,真真正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由課堂生成到方法總結,很好的解決了語文課“教什么”的問題,為高效課堂奠定了基礎。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訓練。
最后課外拓展,整合運用環節,于老師將語文教學由課內到課外,由學習到實踐,較好的體現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語文課程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