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賞析
第二幅畫,清晨小樹絕頂上望哨。晴朗的天空下,清新的晨風中,居高臨下的位置上,一只白鷺姿容端莊凝重,神情嫻靜肅穆,動作優雅矜持。透過畫面給人一種清新高潔之感,一種超凡脫俗之美。“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肯定句后面緊接加上個疑問句,給白鷺和畫面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愈發引人遐想。
第三幅畫,黃昏的空中低飛。黃昏的空中白鷺低飛的畫面把人們所向往的安定、和平、純潔、恬美的境界具體地、活生生地展示出來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是極好的享受,因此說這“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白鷺的外表既尋常又有一種恰如其分的美妙,它置身于大自然中又以它特有的神韻給大自然增添了無窮的魅力,顯露出它內在的美。這部分上下兩層緊密結合共同展現了白鷺平凡而美好,樸素而高潔的素質,賦予白鷺特有的藝術感染力。
4.本文的寫作特點:
(1)對白鷺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抓得準,摹形、繪色準確、生動又飽含深情。
(2)把白鷺放在三幅不同背景的畫面中描繪其神韻,使其充滿詩情畫意。
(3)首尾照應,結構嚴謹;語言凝練、優美,感情充沛。
(4)修辭方法運用靈活、恰當,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關于《白鷺》一文的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42年,屬于作者第二創作高潮時期的作品。當時正值抗戰第二階段,蔣介石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若于1942年10月31日被迫辭去國民黨軍委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職務,言行受到反動派的限制。他說:“中國目前是最為文學的時代,美惡對立、忠奸對立異常鮮明,人性美發展到極點,人性惡也發展到極點”,“只等有耐心的,謙抑誠虔、明朗健康的筆來把它寫出”。所以他這個時期的雜文以愛國反奸為中心內容,贊頌愛國者的忠義,揭露賣國者的奸惡。本文作者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征,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抒發了作者對平凡中的高潔而樸素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