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教學反思
是啊,我們的善良和寬容日本人是否看得見?我沒有回答學生的問題,而是讓學生課后繼續(xù)搜集資料,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后大家熱情高漲,他們把目光投向了中日關系的發(fā)展,我們再來看學生的資料,我歸納如下:
多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對于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一概抹煞,死不認帳,大作翻案文章,甚至把那場慘絕人寰的戰(zhàn)爭美化為解放戰(zhàn)爭。日本的右翼分子和政府要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參拜靖國神社,不斷地篡改歷史教科書,否認南京大屠殺,起勁地鼓吹中國威脅論,竊取中國領土釣魚島,甚至與勢力關系曖昧。如此肆無忌憚地蔑視、傷害和刺激中國人民的感情。
由此,孩子們提出了:假如有一天,戰(zhàn)爭真得來了,日本會有人說:中國人民是無辜的,我們要善待中國人民嗎?
孩子們堪至還搜集到了:
德國前總統(tǒng)魏茨澤克1995年訪日時曾告誡日本人:“人不會輕易忘記過去的敵人”,希望日本政治家借戰(zhàn)后五十年之機誠懇謝罪,但日本政治家置若罔聞,反誣德國人“沒有骨氣”。可見,日本對侵略戰(zhàn)爭拒不反省的錯誤立場和對中國的不友好態(tài)度,小泉首相的確在不同場合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反省和對中國人民的歉意,但墨跡未干、言猶在耳卻又接二連三地跑到供奉著侵華戰(zhàn)犯亡靈的靖國神社去頂禮膜拜,怎么讓中國人民相信其道歉的誠意呢?其實,中國人民恰恰是不拘泥于形式的,中國人并不要求日本人下跪,而更在意道歉和反省的實質(zhì)。在這方面,德國已經(jīng)為日本樹立了榜樣。同樣是侵略者,同樣是戰(zhàn)敗國,德國能夠誠懇反省侵略罪行,日本也理應做到。如果沒有道歉的誠意,沒有反省的實質(zhì),即便把道歉掛在嘴邊,鞠躬一千遍又有何益?
我及時出示了,我在上課前在全校三至六年級做的一個調(diào)查:大部分的小學生坦言:覺得日本的動畫片很好看,日本的小電器好用,甚至連日本的忍者和劍道高手,都是孩子們心中的偶像。前些時候,孩子們成天迷戀的是帶有色情的味道《蠟筆小新》。最近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有47%的中國孩子覺得麥當勞是中國的品牌。于是,這就難怪,有中國的著名女演員會穿日本國旗,還有一個男演員會去參觀靖國神社,而我們的孩子居然通過搜集知道了知道了一個叫王志的,這些帶給孩子們的感受,不是一句震撼能代表的。而在我讓孩子們搜集這些資料之前,孩子們就是這樣盲目。
法國一位名叫切爾西的女記者走訪了在二戰(zhàn)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對日本的廣島和中國的南京兩個災難深重的城市記錄得比較詳細,現(xiàn)摘抄一些:
廣島:被原子彈轟炸的殘骸都保存完好;南京:難以找到當年屠城遺址。
南京:大屠殺死難人數(shù)36萬人以上,紀念館“哭墻”上只刻有3000個死者的名字;廣島: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彈受害者221893人,精確到個位。
廣島:每年8月6日,舉行悼念大會,8月15日,鐘聲汽笛鳴響,工廠、學校、機關停止一切工作,全城哀悼;南京大屠殺紀念大會從1985年才開始,1997年才有了拉響防空警報和車船汽笛的做法,除了悼念大會會場,鮮見肅立默哀場面。南京:參加紀念大會人數(shù)2000左右,最多不到1萬人,占全市人口的1/2800或1/500;廣島:參加紀念大會的有5萬多人,占全市人口的1/21...... 兩個民族對歷史的記憶,為什么差別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