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教案
第一件,我“一回到家,母親便端出一盤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凈凈的沙果。”
第二件,當客人來家,面對兩盤形成鮮明對比的水果,兒子不知所措時,母親是那樣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兒子的尷尬,維護了兒子的自尊心。
第三件,喜愛荔枝的母親,每次都把大個的荔枝給兒子吃。
第四件,在母親臨終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她心愛的小孫子吃了。
(2)分段并歸納段意。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我給母親買荔枝。
第二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客人來家,面對兩盤形成鮮明對比的水果“我”不知所措時,母親是那樣自然妥帖地消除了尷尬,維護了“我”的自尊心。
第三段:(第五自然段)喜愛荔枝的母親,每次都把大個的荔枝給“我”吃。
第四段:(第六段)“母親臨終前,一直舍不得吃一顆荔枝,都給她心愛的小孫子吃了。”
第五段:(第七段)至今,荔枝依舊年年紅。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使學生體會理解母親對兒孫的愛,并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教學內容: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體會理解母親對兒孫的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說說你最喜歡本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為什么?
二、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作者為什么會買荔枝?這荔枝來的容易嗎?
(荔枝這種生長在南國的水果當時在北京很少見到,價錢貴,我的收入又低。但我想到70歲的老母親至今沒有嘗過荔枝,下定決心買了一斤,孝順母親,讓母親高興。)
2.感情朗讀,要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重點講讀第二至四段。
1.指名讀第二至四段,思考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2.自讀后小組討論,哪些地方寫出了母愛的偉大?
3.討論、交流。
(1)“我拿了一個沙果塞進嘴里,連聲說真好吃,又明知故問多少錢一斤,然后不住口說真便宜--其實,母親知道那是我在安慰她而已,但這樣的把戲每次依然讓她高興。”這句話意在說明,對母親來說,她對孩子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只要孩子高興,哪怕有時是裝出的高興,她都覺得是很大的安慰。
(2)“母親一見荔枝,臉立刻沉了下來。”這是說,母親生氣了。為什么生氣呢?聯系上文“居家過日子,老人就這樣一輩子過來了”,可見,母親是怪兒子大手大腳。
4.老師范讀,指導朗讀。
(母愛太偉大了!誰能帶著感情讀一讀這段?)
5.自由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學習課文第五段。
自讀第五段,思考:本課的結尾只有短短的一句話,但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感情,可謂言已盡而意無窮。可啟發學生合理想象,深入體會。補充作者沒有說出的話,想象“我”對母親深切的懷念之情。學生做出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只要基本表達出了思念母親之情,就應予以肯定。下面的補充僅供教師參考。
而今,荔枝依舊年年紅。三年來,每當荔枝上市,望著它那紅紅的皮,想到它那白白的肉,我的腦際就浮現出了母親手心托著荔枝,愛憐地望著舍不得吞下的場面,心中感受到了一種無可言說的痛苦,眼里流下了無限思念的淚水。
五、總結、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