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讀十牛郎織女(二)
[課文說明]本文敘述牛郎織女婚后美滿生活和織女被王母娘娘無情地抓回天宮等事。歌頌了勞動人民反對壓迫、爭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這段故事以織女活動為主線進行敘述。先寫婚后自由、幸福的生活,再寫王母娘娘無情地把織女抓走,并將兩人隔開。最后寫由于織女極力抗爭,才得到允許每年七月七日與牛郎相會。
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樣,在表達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語言,敘述如行云流水。敘述時注意前后照應,在寫牛郎織女婚后美滿生活之后,交待了老牛的死去和臨終囑托,為下文牛郎披牛皮飛上天空埋下了伏筆。與上段故事一樣采取了插敘的方法,插敘了王母娘娘酒醒之后發怒等情節。
在內容上,上一課和本課連起來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兩段故事卻各有側重。上一課以牛郎的成長經歷(童年——成人——成家)為主展開情節,織女在天宮的生活情況作為插敘。本課以織女的經歷(婚后生活——被王母抓走——抗爭)為主展開,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況作為插敘。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體會上,必須把前后兩課連在一起整體把握。
[教學目標]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整個故事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民間故事的韻味。
4.引導學生感受人們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學建議]
1.導入。
古詩詞既能簡練地回顧故事,又能引起學生對故事的強烈好奇,可用來自然過渡。也可直接從上節課的故事結尾過渡。
2.在指導學生講述故事時,可以將前后兩課的內容情節連在一起,講完整的故事。還可采用編課本劇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不管是復述的形式,還是編、演劇本的形式,都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或同桌合作練習,互相提示補充,互相檢查督促。再到班上進行匯報,可以每小組演、講一部分,幾個小組共同演、講完這個故事。
3.引導學生感受織女的勇敢,還可聯系前一部分中打伏筆的地方。要從故事留白處引導學生了解到人間苦痛也多,從而深入了解人物內心,真正感受到織女的追求。
4.也可讓學生自由談體會和感悟,不加任何限制。可以從內容情節方面談,可以從思想感情方面談,可以評論故事中的人物,可以評議文章中的情節,也可以談在寫法上受到的啟發,甚至可以談對故事的再創造。總之,暢所欲言。
5.拓展活動。
①推薦相關古詩詞閱讀,如《古詩十九首》之一《迢迢牽牛星》。
②民間流傳著不少優美的傳說,可引導學生利用本地資源,搜集本地傳說故事,進一步感受民間傳說的魅力。
③搜集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相關習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