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教學實錄
【“凝視”一詞傳遞出的情感非常準確!】
生齊讀。
師:再默默地讀,讀進心里去!居袣夥樟!】
師:此時你想說些什么?【不要忘記讀書的主人!】
生:船長哈爾威是一個沉著冷靜的人,正如最后一段話所說的,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
師:忠于職守的船長。【用一個準確的詞語來概括船長的形象——忠于職守!】
生:哈爾威船長自己留在了船上,面對死亡的時候還是站立在船長的位置上,為乘客和船員著想。
生:不僅忠于職守,還視死如歸!
師:這是一個英雄的船長!救说男蜗笫橇Ⅲw的怎么可以只用一個詞來概括呢?多用幾個詞來豐富一下立體的形象吧!】
生:船長真的很偉大,他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師:這是一段讓人感動的文字,讀著讀著,可能還有些疑惑?你們有什么疑惑?
【可以讓學生想得更多一些、更廣一些!】
生:船長為什么屹立在艦橋上一動不動,而不想辦法逃生呢?
師:你們有這樣的疑惑嗎?(生點頭)是呀,船長為什么不想辦法逃生?這確實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也許當時的時間真的來不及了,也許在古老的航海規則中,船長的職責就是與船一起共存亡。老師倒想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船長沒有死,最后也想辦法脫險了,你認為他還是不是英雄?
【今天的學生會用什么樣的思維來看待這件事?這是我們不容回避的事情,有了這個環節,才會真正的在學生的心中樹立好一個現實的、偉大的形象。】
生:我認為還是英雄,正因為哈爾威船長鎮定自若的指揮,才使得所有的乘客和船員得救!
生:他拯救了一船人的生命,也是一個英雄。
師:那如果真是這樣的結尾,哈爾威船長最后沒有死,他最后一個離開諾曼底號輪船,和大家一樣都得救了。與課文中的結尾比一比,哪一個更加震撼你的心?
【想方設法解開學生心中的這個“結”才是真正負責任的教學!】
生:課文中的結尾。
師:是呀,在文學作品中,悲劇往往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雨果很多小說的結尾都是這樣的,像《巴黎圣母院》像《悲慘世界》,常常用這種悲劇式的藝術手法去震撼讀者的心,就像哈爾威船長之死讓我們心頭沉重,但更加讓我們崇敬英雄,永遠的懷念英雄!誰再來讀一讀這段讓人震撼的文字。
生動情的讀
【毋庸置疑,此時學生朗讀的感情肯定是更進一層了!】
師:讓英雄留在心底,我們一起讀課文的最后一段話。(生讀)
【最后還是要落實到對文本的朗讀!對文本的深層體驗!】
師:現在誰來說說看,課文明明寫的是船長最后的二十分鐘,為什么雨果的評價卻是一生的?
【這不就是告訴了學生如何寫好一個人嗎?抓一個人關鍵時刻的表現!每天的“刷牙”有什么可寫的呢?】
生:因為船長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所以他才有最后的表現。
生:最后的二十分鐘把他一生的品質都寫出來了。
師:是呀,這二十分鐘正是船長一生的寫照,一件事寫盡一生,這就是大師文筆的魅力!
【點在點子上了!】
師:課文學完了,不過,同學們知道嗎?到了初中我們還得再來學習這篇課文,因為在初一的教科書中,又出現了《船長》這篇課文,不過課題是《諾曼底號遇難記》。想一想,學過了為什么編者還得讓我們再學一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