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教案
一、教學要求:
1、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名著《魯濱遜漂流記》的內容及其作家笛福的情況。
(3)能寫出閱讀文學書的真切感受。
2、過程和方法設計
(1)教學過程圍繞“課題四讀”展開。教學結構分兩大塊設計,一是了解《魯濱遜漂流記》寫了什么;二是理解為什么說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2)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細讀與品味,體會到魯濱遜的機智勇敢和堅強的形象。
(3)通過例舉學生生活經歷加深理解課文名言;學寫閱讀感言的實踐訓練。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點
(1)培養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堅持與困難作斗爭的品質。
(2)讓學生漸漸喜歡閱讀名著的興趣,明白名著是經歷千百年沉淀的文化遺產。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領悟父親的要求;培養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堅持與困難作斗爭的品質,培養閱讀《魯濱遜漂流記》名著的興趣。
2、教學難點:理解名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的含義。
三、教學準備
1、自帶一本平時喜歡讀過的文學書。
2、多媒體運用設計:一張裝束打扮的魯濱遜畫像;大海里孤島的影像資料;一本《魯濱遜漂流記》的圖片。
四、教學過程
(一)一讀課題明任務
1、導入揭題。上堂課初步學習了《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這堂課我們一起走進笛福名著,明白長輩贈書目的。板書課題: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2、齊讀課題,談話: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為什么說男孩子必讀?(教師邊講邊在“書”“必讀”下打上問號“?”)
(二)二讀課題析內容
1、屏幕打出圖片(《魯濱遜漂流記》)
2、引言:我們再讀課題,這本書寫了什么內容呢?請自讀課文七到十三小節。畫出體現魯濱遜聰明機智又堅強毅力的詞句并多讀幾遍。
3、出示思考題繼續研讀。
(1)魯濱遜在孤島上是怎么做的?按吃、穿、住、玩四個方面進行探究。
(2)你覺得魯濱遜生活幸福嗎?為什么?
(3)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師生交流
(1)討論前先播放大海里孤島的影像資料,將學生的情緒帶向一望無際、大浪滔滔的海洋。
出示句子a:他做了一只木筏,把沉船上的食物、制帆篷的布、槍支、彈藥、淡水、酒、衣服、工具等一一送到島上。他用帆布搭起帳篷,作為棲身之處,并將船上運來的東西藏在這里,靠船上剩下的食物生活。
(這是課文中寫到的一個概括性的簡短的故事情節,請學生邊讀這個情節邊想象,把文字變成會動的立體畫。從“把沉船上的食物等一一送到島上”體會食物多么缺乏;從“ 帆布搭起帳篷,作為棲身之處”體會住宿困難。)
出示句子b:魯濱遜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水稻。他學會了制作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馴養山羊作為肉食的來源,又馴養了一只鸚鵡作伴。
(引導學生先將體會寫在文字旁邊,這叫“批注” ,看出魯濱遜克服困難的舉動,表現了他的機智與勇敢。)
出示句子c:一個人只是呆呆地坐著,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東西,是沒有用的,這個絕對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來。
(這是一句原作上的話,課文里沒有。旨在激起學生閱讀原作的興趣。請學生讀讀這句話,感悟到空想家永遠做不成你想做的事情,必然會被這個孤島給吞噬。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才能振作,才能產生求生的欲望與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