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教案設計
巧設作業,拓展延伸,發展個性同學們,通過讀,看,找,辯,理解了課文內容.下面老師設計了幾個作業,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有選擇地做.
排練課本劇《新編兩小兒辯日》:現代少年穿越時空隧道,遇兩小兒辯日,兩小兒請少年裁決……
給兩小兒寫信,告訴他們所爭辯問題的答案以及當今科技發展的狀況……
收集與太陽有關的資料,舉辦"你對太陽知多少"的班隊活動.
4,寫讀后感:讀《兩小兒辯日》后想到的.
【設計意圖】將學生由課本引向課外,由理論到實踐.同時也注意到要求的人文性.
六,教學反思:
本教案設計,自我感覺有以下幾個特點:
觀點新
《兩小兒辯日》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到的第二篇文言文,對小學生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事物,為此,我深入地學習了新的課程標準,領會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只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反復誦讀課文,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2)根據注釋理解文章.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3)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等道理.整個目標以讀為主,注重整體理解,讓學生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讀得入情,讀出了古文的韻味,以讀促理解,從而明理.不在"之乎者也"等字詞或語法上糾纏,而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為目的,并將為一理念貫穿到整個教學設計中.
方法新
設計中,時刻以新課程和精神和教學目標為指導,加強教師,學生, 文本的聯系,強化師生互動,生生的互動,特別是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設計了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不難看出,在此過程中,朗讀被提到很高的地位."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特別是對文言文的學習,讀得多了,熟了,自然會理解內容,悟通道理.但又不是讓學生有口無心地跟著教師讀,而是讓學生帶著競爭性,帶著表演欲去讀,讀的要求是漸次提高的.
再者,辯論,課本劇的表演,也是本設計的亮點.它們是學生朗讀,理解效果的體現,也是促進學生朗讀好,理解好課文,提高閱讀興趣的重要手段.在課本劇的表演中,又不是純課文內容的再現,而是安排了同學們與兩小兒的對話,使學生了興奮的狀態下,對課文的寓意有了極富個性的獨特理解.
手段新
在本設計中,從頭至尾采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加了課堂的容量,提高課堂的效率,更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本文中學生理解的難點是為何"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和"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這是兩小兒視覺和觸覺的錯誤,只憑教師口頭的講解,學生是很難有比較直觀的認識的,為此設計了"錯覺演示"和"太陽輻射"演示動畫,讓學生通過形象的畫面,得到理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