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學習參考
場景移到帳外,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瀚海闌干千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二句以夸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為“武判官歸京”安排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苦的。“愁”字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于是寫到中軍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為背景。“胡琴琵琶與羌笛”,并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這些邊地的器樂,對于送者能觸動鄉愁,于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
送客送到輪臺東門,盡管依依不舍,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看著“雪上空留”的馬蹄跡,他想些什么?結束處,有悠悠不盡之情。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灑(如浩瀚二句),有細節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爛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融合著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
【思維訓練】
1. 下列句子朗讀停頓節拍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d )
a.忽如/一夜/春風來
b.須晴日,看/紅裝/素裹
c.中軍/置酒/飲歸客
d.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2. 下列句子中帶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c )
a.風掣紅旗凍不翻 (牽曳)
b.稍遜風騷 (差 )
c.都護鐵衣冷難著 (忍受)
d.分外妖嬈 (特別)
3. 對修辭判斷有誤的是( a )
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對比)
b.原馳蠟象 (比喻)
c.欲與天公試比高 (擬人)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喻、夸張)
4,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
①狐裘不暖錦衾薄。 ( 被子 )
②瀚海闌干百丈冰 ( 縱橫散亂的樣子,這里意為遍地 )
5,辨別下面詩句中加點詞的差異。
①一片白雪的贊嘆。 ( 雪一樣的 )
②胡天八月即飛雪。 ( 雪花 )
③雪上空留馬行處。 ( 雪地 )
6,展開想象和聯想,再現所描繪的情景。
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略 )
②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略 )
7. 用一、二句話概括詩的中心意思。
《白雪歌》以雪天送別為題,描寫塞外雪天特有的風光,表達對友人依依惜別之情。
8. 本文以什么為線索?表現了哪四個場景?
雪。 送別前;餞別時;臨別時;送別后。
9.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表現了邊塞生活的哪些方面?
寫出了邊塞風雪中軍營生活的寒苦。
10,找出送別過程中表示地點轉移的詞。它們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