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牛郎織女》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9
“牛郎織女”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衣食無著、倍受欺凌、忠厚老實的農村窮孩子牛郎竟然和“宇宙皇后”王母娘娘攀上了親--娶了天仙織女作妻子,但終因門不當戶不對而慘遭棒打鴛鴦而夫妻分居、在水一方。
這種“人神配”的故事大多來源于民間,其本身不光反映了勞動人民追求幸福生活、渴望美滿婚姻的美好理想,也表現出一種蔑視權貴、勇于抗爭的叛逆精神。鑒于此,經葉圣陶先生整理潤色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在“文革”前被選入中學教材,后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被當作“毒草”剪除,今年又被“人教版”教材編寫組的同志看中,被選入六年級教科書。
《牛郎織女》一文尤為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們所鐘愛,他們年齡大多在十二、三歲,正處于第一青春發育期,對兩性題材十分敏感,所以,教材一到手,同學們初覽目錄,目光就不約而同地定位于此文。上課時討論更加熱烈,討論的焦點集中在“牛郎娶妻”一段:牛郎在老牛的指點下來到湖邊,看到許多仙女在湖中洗澡,衣服脫在湖邊,于是,牛郎拿起一件粉紅色的紗衣藏了起來。仙女們上了岸,當織女焦急地四處找衣服時,牛郎走了出來,二人一番交談,互訴衷腸,由相憐相愛而結婚生子。問題是:一、仙女在湖中洗澡,作為男子的牛郎看到了,屬不屬于流氓行為?二、牛郎不光偷看仙女們洗澡,還將織女的衣服抱走并藏起來,合不合法?三、牛郎所處的時代是封建社會,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草草成親,合不合情理?四、織女究竟看中了牛郎什么?以上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善加指引,以徹底削除故事可能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
對第一個問題,應明確指出,牛郎看到仙女們洗澡,首先,在主觀上不是有意偷窺,故不存在動機不良的問題;其次,這里所說的仙女們洗澡其實跟現在人們在露天游泳館游泳是一樣的,和在浴池洗澡不同,故牛郎所為不屬于流氓行為。
對第二個問題,應讓學生了解,牛郎雖然抱走了織女那件粉紅色的紗衣藏起來,但當織女上岸后,牛郎能主動拿出來,并態度誠懇地加以解釋,可見,他既無作案動機,也未對織女造成精神及至物質損害,牛郎所為只是追求愛情的一種方法,并不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