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1
②學生帶著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并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③他為什么要這樣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會想什么?叫賣時的語氣、神態、動作是怎樣的?周圍的人聽會又會有哪些表現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體交流,四人小組內可以演一演。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講一講小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人群中,有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在聽,更在想,于是他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指名讀,談理解。楚國人的反映怎樣?------“應”:回答。“弗能應”:不能夠回答。能用一個詞語表達嗎?-----無言以對、啞口無言。
5、為什么“弗能應也”?------這個楚國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結果出現了自己說話相互抵觸的情景。
6、那么,你怎樣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呢?------比喻說話、做事相互抵觸。
四、生活中有沒有“自相矛盾”的時候呢?或者你覺得這個成語用在什么情況下合適呢?想一想、交流。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嘗試背誦。用現代漢語講一講這個故事。
板書設計:
2 寓言二則之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物莫能陷也于物 無不陷也
銳利 戳得穿 堅固 戳不穿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正確朗讀《畫蛇添足》,借助注釋及字典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理解重點詞句,讀懂課文內容。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上一課,我們學習了《韓非子·難勢》里的一則小故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故事,這次帶給大家的是《戰國策·齊策》里的故事,聽一聽、猜一猜。
(放錄音——講故事——看幻燈片——猜成語)
你們能不能根據剛才聽到的故事和看到的圖畫猜出這個故事的題目呢?(引出課題——《畫蛇添足》)
二、讀悟探究: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生字,讀準字音)
(二)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讀音和斷句。)
(三)說一說小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故事是怎樣發生?怎樣發展?結果怎樣呢?
(四)發生:學生讀1、2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大意。
(教師注意引導結實“足、余、之、成”等詞語,并鼓勵學生用上上節課的學習方法。)
(五)教師:而后發生了什么事情呢?誰來讀讀?
用自己的話說大意。(教師注意引導關鍵詞語的理解)
“一人蛇先成”,他是這樣說?怎樣做的?讀一讀你感受到什么?
“吾能為之足”指導學生用十分傲慢的語氣去讀,擺出那幅洋洋自得的神態來。(個別讀)
(六)教師:他很得意!可是最后卻沒有喝到酒,為什么呢?
“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①理解這句話。
②指導學生讀出反問的語氣,將質疑、不屑的神情表現出來。(個別讀、分組讀。)
出示: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①故事的結果怎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這個人“終亡其酒”呢?------他自作聰明,違背事物本來的面目,弄巧成拙,辦糟了事情。
②帶著理解讀一讀。
三、學以致用:
1、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什么?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過“畫蛇添足”的時候,用這個成語造句。
教師點撥:比如同學們寫作文,本來結構完整,可常常添上一些廢話湊數,這可以說是什么?
四、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寓言故事,并在小組內相互說一說寓意是什么?
2、你能將文言文講給別人聽嗎?選擇一篇試背。(教師可以提供課文留白或成語故事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