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教案
畫出描寫當時環境的句子,想一想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天黑了,路燈發出微弱的光芒。我站在伯父家門口看著他們,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腳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這么冷的天,那個拉車的怎么能光著腳拉著車在路上跑呢?”
這段描寫起了烘托渲染的作用,突出了“車夫”生活悲慘。)
從這里我們已經感覺到了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懷有很深厚的感情。
2.默讀第五段,體會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感情。
邊讀邊想,主要體會魯迅先生不僅沒有架子,而且體貼關心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
魯迅先生是怎樣關心女傭的?從女傭的話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什么品質?
(“常常勸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兒”。從生活的小事關心女傭。
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熱愛勞動人民”。)
3.小結四、五段
伯父這樣關心窮苦人,同情窮苦人,因而必然要得到人們的愛戴。
板書:同情人民
(三)找同學讀第二段,了解魯迅先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對下一代的深切關心。
聯系上下文,說說“囫圇吞棗”和“張冠李戴”是什么意思?這說明“我”讀書怎樣?
(“囫圇吞棗”的意思是: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讀書、學習不加分析、不求甚解。
“張冠李戴”就是姓張的帽子給姓李的戴上。比喻認錯了對象,顛倒了事實。
從這里可以看出“我”讀書不認真,不求甚解。)
“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伯父批評的方法極其巧妙“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樣說既不傷害人的自尊心,又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讀什么書都不再馬馬虎虎了。”)
“我”聽了伯父的話后,“羞愧”“悔恨”什么?為什么比挨罵還難受?
(“我”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全說錯了,所以感到很“羞愧”。“悔恨”的是當時沒有認真讀書。所以“比挨罵還難受”。)
“伯父”通過談論《水滸傳》了解了“我”讀書囫圇吞棗,指出了“我”的不足,并送給“我”兩本書。這些事情反映了魯迅先生什么品質?
(反映了魯迅先生關心、愛護青少年。)
板書:關心學習
(四)分角色朗讀第三段,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指導同學由詞理解句子,學習魯迅先生為人民群眾的解放進行不懈斗爭的這種精神。
“碰壁”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碰壁”?
(“碰壁”指做事不順當、行不通。文中指與反動派作斗爭時受到的挫折和迫害。因為當時社會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沒有言論自由,而魯迅為了喚起民眾覺悟,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丑惡嘴臉,寫了一篇篇猶如匕首的雜文,因而反動派對魯迅先生恨之入骨。)
“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話怎么理解?
這句話可以從三方面指導學生理解。①從字面分析:天黑了,伸手不見五指,人走在黑暗中因看不清,容易碰到墻壁或其他障礙物;②從句子的含義來分析,在那反動分子橫行、白色恐怖的舊社會,進步人士、革命人士常常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③從作者的寫作意圖分析,作者就是要揭露舊社會黑暗、罪惡。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們能夠比較容易地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四周圍黑洞洞的”指的是舊社會的黑暗。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暗無天日的舊社會,革命者處處受迫害,人民革命斗爭處處遭到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