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教案
“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我”明白了什么?
(“恍然大悟”的“恍然”是突然清醒的樣子,“悟”是明白的意思。這個詞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我”明白了是把鼻子碰扁了。)
作者“明白”的對嗎?“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為什么?
(孩子天真無知,把“伯父”的話理解錯了。所以在座的人都笑了。)
由“碰壁”談起,雖然這場談話談笑風生,可是當時人們心情并不輕松,因為他們言談中無不流露著對敵人的憎恨。
指導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各角色的語氣。
板書:憎恨敵人
(五)朗讀第一段
魯迅先生在世時,他為別人想得多,那么他去世后,人們是怎樣悼念、愛戴他的呢。請同學們認真讀第一段,什么事使“我”驚異?
指導學生從課文內容思考,作者驚異什么?
(伯父逝世,為什么能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為什么呢?請同學們討論這個問題,從三方面來找一找原因。
(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許多人來追悼他”,說明參加追悼會的人多。②“數不清的挽聯掛滿了墻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說明追悼會上送來的花圈和挽聯多。③“送挽聯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學生,各色各樣的人都有。”說明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這一切都說明了什么?
(人民深切懷念,無比愛戴魯迅先生。)
指導朗讀這一段,體會作者因“年紀還小”而產生的“驚異”。
板書:深切懷念。
人們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因為魯迅生前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因此人民愛戴他。
板書:為別人想得多
為自己想得少
(六)齊讀全文,體會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思想品德。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總結全文,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二)練習給課文各段加上小標題,弄清第一部分與后面幾部分的關系。
(三)理解中心思想的含義,概括本課中心思想。
(四)完成課后練習。
二、教學重點
(一)總結全文,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二)練習給課文各段加上小標題,弄清第一部分與后面幾部分的關系。
(三)理解中心思想的含義,概括本課中心思想。
三、教學難點
(一)練習給課文各段加上小標題,弄清第一部分與后面幾部分的關系。
(二)理解中心思想的含義,概括本課中心思想。
四、教學過程
(一)總結全文。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的作者,通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使我們了解了魯迅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請同學們想一想課文中的幾件事,談談你的看法,魯迅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啟發學生大膽發言,談自己的真實感受。
(愛憎分明。
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
關心青少年成長。
憎恨敵人。)
學生的答案可能很多,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和表揚。
(二)組織學生討論每一段的內容,練習給每一段加上小標題。
小標題是對一段內容的高度概括,它通常用詞語或短句標明,這些詞語或短句在字數或形式上要相對一致。
指導學生逐段讀書逐段分析,在大家討論的基礎上認定一個比較簡練明確的詞語或短句做為小標題。
一段:深受愛戴
二段:談論《水滸》
三段:笑談“碰壁”
四段:救助車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