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標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掌握生字詞及作者。
2. 能力目標:能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線索.
3. 思想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城市的標識》一文,增強我們對生存環境保護的意識,從我做起,化作行動.
教學重點,難點
用細膩的語言,賦予變化的語言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知道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志,團徽是共青團員的標志,那么,你知道城市的標志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城市的標識》這篇課文,來看一看城市的標志是什么?(板書課題)
二、理解課文內容。
1、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現在所處的城市是什么樣的?(看課件)
2、看完了課件,同學們覺得我們現在的城市有什么特點?
3、課文哪幾自然段在講城市的雷同現象?請同學們速讀課文1——6自然段,劃出城市間雷同的具體事物。("大廈和大樓","街道","轎車","人們的衣著"等)
(出示速讀要求)
4、過渡:這一部分里有一個難句,應該弄懂它的含義。"就 好像每個城市的商店賓館,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鏈,把天下各處自家的門臉統一鎖 成一個連體人。"
這句話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這句話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城市間的雷同,描寫中帶有諷刺。)
5、難道,城市中就沒有標識了嗎?從哪看出?我們城市的標識是什么呢?
6、請同學們默讀這幾個自然段,找到這些城市和作為城市標志的樹樹的特點。、
默讀 劃批 填表
7、指名展示。
8、指名讀課文。說說各個城市的標志分別是什么? 現在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城市的標識。(看課件)
9、整體讀課文,想一想:(1)、作者為什么把樹稱為城市的標識?
( 2)、作者要寫的是“作為城市的標志的樹,”為什么要用這么大的篇幅寫“城市多胞胎”現象?(出示課件)
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
10、教師小結:千城一面是件很糟糕的事情。城市與城市之間,已經變得越來越相似,城市個性不知何時被悄悄地抹殺。“曾經千姿百態、各具風韻的城市,已被鋼筋水泥、大同小異的高樓覆蓋。”在張抗抗看來,“最后只剩下了樹,在忠心耿耿地守護著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樹,在小心翼翼地維持著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樹,用汁液和綠蔭在滋潤著這城市中蕓蕓眾生干涸的心靈,在冰冷的建筑物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與人相伴的鮮活生命;在日益趨同的城市形狀中,它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印記,不可被置換的“標志”,因此她大聲疾呼:“以心去愛我們城市的樹吧,那是大自然留給我們最后的饋贈,也是城市僅存的個性了。”這,就是張抗抗在《城市的標志》中要告訴大家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三、練筆。
城市的標志是樹,那你們的家鄉有沒有自己的標志呢?現在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筆,把你們家鄉的標志寫下來。
板書設計: 城市的標志
杭州 ——————香樟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