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在風箏線上的……》學習感悟
分析結構:
全文可以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由看到的景致,聯想美好的童年時光。
第二部分(第2-7段),具體描寫童年時做風箏、放風箏的種種生活細節。
第三部分(第8-9段),結束全文,直抒胸臆,表達對童年遠逝的無限懷念。
文章分析:
文章主要記敘作者兒時做風箏、放風箏的情景,表達了對童年深深的眷念和向往之情。
開頭一段的文字簡潔,帶有一點文學色彩。如:“時令”、“綠意、“偶見”、“數點”、“憶起”、“矚望”。這樣的表達足見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良苦用心:想不同凡響地傳遞出自己對風箏對童年的追憶,下文有些口語與整個文章的語言風格表示很吻合。
第二部分,作者有層次地寫出童年的美好。
首先,寫童年是充滿著活力的,如:“我們這些顛跑在蓊郁麥田里的孩子……。何況又常把嬉戲系在風箏線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溶化掉,讓野氣的笑聲趕跑了。”
其次,寫童年是能干的,如:“卻從手中飛出過巧奪天工的風箏”,風箏精致,孩子手巧。“三五個湊在一個無人知曉的角落”,環境“惡劣”,孩子機智。“低三下四,求爺告奶”,為了風箏可以低下驕傲的頭顱。“放飛時一點燃便像飛機尾翼上的信號燈”,設計妙,制作巧,效果好!
接著,寫童年是快樂的,如:“咳!風箏!風箏!全是風箏!”嘆詞,短句,感嘆句齊上陣,初嘗成功的喜悅!“我們的心醉了。”醉了的還有風箏吧,與自由與自己動手同在的快樂怎么能不醉人呢!“……如癡如醉”,風箏飛到高空送給孩子的禮物!
最后,寫童年是堅強的,如:風箏不聽擺布,我們“總是小心翼翼”,“找出毛病,對癥下藥”;風箏斷線了,我們只是“不勝惋惜”。
總之,童年的生活是豐富的:辛苦,合作,委屈,陶醉,得意,惋惜……
結尾“啊,我的鵝黃色的童年”,與開頭一段中“大地擺脫了冬的糾纏,不覺之中已泛出幾分淡淡的鵝黃的綠意”互相呼應,使得文章的結構顯得嚴密緊湊。
童年是自由、純真的象征,作者在追憶童年時,也表達了對自由生活向往之情。
問題討論:
1.本文的標題有什么吸引讀者的地方?
標題中的“風箏”二字本來就激起讀者對藍天、自由的向往;省略號更引人無限遐思。
2.句中劃線的詞語該如何理解?
我們這些顛跑在蓊郁麥田里的孩子……。何況又常把嬉戲系在風箏線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溶化掉,讓野氣的笑聲趕跑了。
“顛跑”,寫出孩子們無窮無盡的精力。
“嬉戲系在風箏線上”,寫出孩子們無窮無盡的想象力。
“如火的童心” 寫出孩子們無窮無盡的熱情。
“野氣的笑聲” 寫出孩子們的質樸純真,不事任何雕飾。
總之,這些詞語寫出童年充滿了活力。
3.第二部分,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出童年的美好?
首先,寫童年充滿活力。 其次,寫童年是能干的。
接著,寫童年是快樂的。 最后,寫童年是堅強的。
4.首尾兩段有什么作用?
開頭點題,自成一段,從眼前景致,引出回憶;
結尾兩段,直抒胸臆,再次點題,首尾呼應。
這樣謀篇布局,全文層次清楚,結構緊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