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出塞》教案
1、我們已經讀通了這首詩,請同學們再讀詩句,抓住重點詞理解詩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和同桌交流一下。
2、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3、想象畫面,理解詩意。
課件出示一、二行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1)我們來看看詩的前兩行,誰來讀一讀?你理解了哪些詞?
關:關隘、邊關。 萬里長征:到遙遠的邊塞作戰。
人:戍邊征戰的士兵。
未還:沒有回來。
(2) 誰能說說詩句的意思:
(依然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萬里出征的將士呵仍未歸還。)
(3)詩的第一行描寫了哪兩種景物?(明月和關)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明月的詩句?(教師隨機引讀)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課件出示相關名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4)可見許多詩人都喜歡借用明月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那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讀讀《出塞》的前兩行詩,看看你體會到什么?
相機引導:從“萬里長征”你體會到什么?(征戰時間長)
“人未還”(板書)(體會到戰士思念親人)(板書:思念親人)
(5)指導朗讀:你現在就是一位出征在外多年沒有回家的戰士,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你都會遙望著明月,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我聽出了你多么渴望回家呀!
(6)還有誰對誰的思念?(母親思念兒子、妻子思念丈夫、孩子思念父親……)
(7)教師創設情景,學生感情朗讀。
你現在就是那白發蒼蒼的老母親,遙望著村口,思念自己的兒子;
你就是那年幼的孩子,可能連父親的模樣都記不清了,多么希望父親能帶著你嬉戲玩耍呀;
你就是一位久經沙場的將軍,在明月下思念自己白發蒼蒼的老母親;
你就是那年過花甲的老父親,希望在有生之年還能見上兒子一面;
妻子多么希望家人團聚呀……
(8)是呀,這明月寄托著多少人的思念呀!可又有多少戰士能回家呢?
課件出示: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十五從軍征》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 涼州詞》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李頎)《古從軍行》
(9)回歸故土遙遙無期呀!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
(10)是呀,邊關的戰士、家中的親人多么希望朝廷能重用賢才,早日結束戰爭,早日團聚呀!此時此刻他們都想到了漢代大將軍(李廣),關于李廣你了解多少?(生先交流,課件出示資料,學生齊讀)
(11)盧綸的《塞下曲》就是贊頌李廣將軍的:
課件出示: 《塞下曲》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12)這寥寥幾個字就把漢代“飛將軍”李廣的英雄形象便展現在我們眼前,邊關太需要這樣的將領了,所以詩人王昌齡不由自主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課件出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3)詩句中的這些詞你理解了嗎?
但使:只要。
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
度:越過。
陰山:陰山山脈,漢時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