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山谷中的謎底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賞讀,體會雪松的智慧與頑強。
4.聯系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扣“謎”導入,激趣促學
1.板書“謎”字。學生猜謎語:“五個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齊。”(手指)
2.簡介謎語的組成:一般由謎面和謎底兩部分構成。
3.這節課,咱們還要猜一個謎,是一個“山谷中的謎”。
(板書:山谷中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全文,要求:
(1)邊讀邊畫卅生字詞,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看清字形。
(2)找一找“山谷中的謎”和“謎底“分別是什么,用橫線面i出來。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讀書情況。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相機學習生字。
①出示認讀,糾正讀音:柘、丫、貞、帳、摧。
②同音字比較:“摧”與“催”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層次。
①“山谷中的謎”是什么?
指名讀找出的句子,相機出示:
“山谷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松、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
②“這一奇異的景觀始終是個謎”,“謎底”又在哪里呢?
指名讀找出的句子,相機出示:
“東坡雪大,其他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都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而西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根本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
這足課文告訴我們的“謎底”,補充課題中的“底”。
4.課文除了寫了山谷中的“謎面”和“謎底”,還寫了什么?
人們從“山谷中的謎底”中得到的啟示。
5.默讀課文,根據“謎面——謎底—啟示”劃分段落。
三、精讀課文,弄清“謎面”
1.這是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教師相機用簡筆畫畫出這個山谷,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l自然段,把山谷中的奇異景觀在圖上示意出來。
2.指導看圖復述“山谷中的謎”。
四、布置作業
1.描紅生字,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預習第3-6自然段,體會兩位旅行者的話。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初悟謎底
1.出示詞語:大義凜然義正詞嚴威武不屈寧折不彎
(1)誰能讀出這些詞語的味兒來?
(2)這些詞告訴我們,面對困境,有時我們必須選擇堅強,并且通過正面的抗爭戰勝困難。但有時我們還應該學會另外一種抗爭與生存的方式,那是什么呢?謎底就藏在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