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雪松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鼓勵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
4.通過雪松這一形象感悟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多媒體課件
[課前活動]
1.猜謎。
2.過渡:猜謎語還是比較簡單的,同學們經過思考,大都能揭開謎底。但世界上也有許多謎卻并不那么容易解開。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就有一個謎,(板書:山谷中的謎)這山谷中的謎是什么?謎底又是什么呢?(板書:底)
2.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地閱讀課文,說說這山谷中的謎是什么?謎底又是什么?
2.學生讀。
3.交流。
⑴山谷中的謎是什么呢?
指名說(出示圖)
⑵認識松、柏、柘、女貞以及山谷
(3)謎底又是什么呢?
指名說(出示謎底)
三、自主探究、精讀感悟
1.山谷中的謎我們知道了,謎底也揭開了,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2.認識雪松的本領。
3.探討彎曲是不是懦弱的表現,正確認識彎曲。
(1)仔細讀課文第三小節,找出能說明雪松彎曲不是懦弱表現的詞句,并標注閱讀體會。
(2)全班交流
(3)從雪松身上你能得出什么啟示?
四、聯系生活,學會“彎曲”
1.出示啟示之一“面對外界的壓力,我們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要向雪松一樣學會彎曲,以求的反彈的機會。” 其實對于像雪松這樣的彎曲,在很多的故事中,很多的人身上都發生過,誰能舉些例子說明?
2.學生交流
3.教師補充文本資料《臥薪嘗膽》
4.出示啟示之二:“彎曲不是屈服與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教師補充資料《馬嘉魚的悲哀》學生閱讀并完成對資料空白的補充。
5.再讀啟示,情感深化。
6.對于這種充滿智慧的彎曲,我們的古人早已心神領悟,在很多的成語中都濃縮著這種思想與精神,多媒體課件展示:
7.師:古往今來,從自然界到人類,像雪松這樣彎曲的例子還真不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齊讀最后一句話)。
五、教師小結:同學們,堅持固然可敬,退讓亦是良策。彎曲不是低頭,是為了重新開始;彎曲不是懦弱,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忍辱才能負重,委屈才能求全,過硬的挺進有時會造成無限的失敗,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在人生的道路上,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樣的人生哲言:(齊: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面對外界的壓力,我們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要向雪松一樣學會彎曲,以求的反彈的機會。)記住,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更要做生活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