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學實錄及點評
教師:為什么六年級有那么多班,獨獨選擇你們班,我憋了很久。學生:這不簡單嗎,因為我們班是最優秀的。
教師:這么自信的話,為什么不自信的說。你們平時喜歡聽歌嗎?戴眼鏡的喜歡周杰倫的,你們呢?
學生:不喜歡,因為聽不清楚。
教師:我特別喜歡,這里有首曲子,聽一聽,閉上眼睛,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
(教師放音樂。)
學生:流水潺潺。
學生:聽見了樹林里鳥叫。
學生:青蛙叫。
生:歡樂的心情。
生:蝴蝶翩翩起舞。
生:所有動物在起舞,天籟之音。
教師:真是一群會聽的孩子。只要用心聽,就會與它心心相印,今天我們就學一首與音樂有關的文章。(出示課題)這是發生在2000多年前,初秋時候的一個故事,誰來讀題。
生讀生評:不夠自信。
教師:清晰響亮,字正腔圓。
另一生讀,師評:頭一次學就把最難度的字音讀這么正確。
(點評:當聽錢峰老師說要上古文,覺得吃驚:小學生能理解古文嗎?古文如此難懂,該怎么上?一上課,錢峰老師幽默的言語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而且錢老師叫學生讀課題時,能及時灌輸進古文的朗讀方法:字正腔圓,為學生下面整讀全首古文的方法奠定了基礎。但我個人認為,對于六年級的學生而言,應該在平時的學習中,都有古文的學習方法,錢老師在點評完后,我認為可以再次點撥:我們學古文還要注意什么?一個幫助學生收集積累經驗,而且可以為下文學習古文提供有效的方法。)
生朗讀整首古文。
第一次讀感覺如何?
生:這些詞語讀起來不順口。
生:難讀。
師:短短的五句話但不好讀,不好懂,跟老師一句一句讀。(師讀生跟讀,自由讀,指生讀)怎么沒有掌聲呢?真是讓我嘆為觀止,第一次讀就這么正確通順。(一生讀停頓讀得好)了不起,第一讀正確不算,還讀出古文的味道來。同學們,我們也來讀讀,除了讀正確,我們也要讀出古文的節奏來。
(點評:如果說錢老師上課的幽默與大氣吸引了學生和在座的老師,我覺得此時錢老師能采用這么簡單的教學方法更讓我感動。如果是家常課,我一定也會讓學生跟我讀幾個來回,但要在這么一種賽課中,讓學生連續跟自己朗讀兩遍,需要多大的氣魄和勇氣。而且正是這么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讀出了古詩特有的韻味,品位出了古詩詞的節奏美。一個簡簡單單的跟讀,跟讀出了多少學生對古文的喜愛。當老師再次個別抽讀的時候,看著他們那自信的小臉,投入的表情,禁不住自己也想去秀一次。所以我認為,學習古詩詞,教師有時需要有“給”的氣魄。)
師:幾遍讀下來,咱們一定知道,整篇文章寫了哪兩個人?
師:讀讀第一句,你對他們有何理解?
生:伯牙喜歡彈琴,鐘子期喜歡聽。
師:哪個字告訴你?(善)讀讀,僅僅是喜歡嗎?
生:善于。
師:讀出他們的特點。(朗讀句子)伯牙善鼓琴這個鼓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彈的意思。
師:這說明你會發現啊。看來讀古文結合下面的注解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理解方法。剛才我們知道,一個善于彈琴,一個善于聽。同學們,從課文中找找哪些句子也告訴我們伯牙善琴,鐘子期善聽?
(生默讀劃。)
板書:
琴
(點評:葉圣陶先生在他的《語文教育二十韻》里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你細讀文本的時候,不要把一個字輕易地放過去──作者為什么用這個字、這個詞、這種句式而不用別的?要去細細地體會它的神韻所在。比如錢峰老師,抓住一個善字來理解古文,讓學生聯系上下文去感受、體會伯牙的琴技,從而更深刻的體會出鐘子期與伯牙是知音。正是一個善字的教學,上出了語文課的語言味,也讓我突然明白:原來古文也可以讓學生去朗讀體會,琢磨字詞。減少教師的分析講解,即使是字詞的體會,也是可以讓學生從朗讀體會,“入情人境”的進行朗讀,是有效感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