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學實錄及點評
出示伯牙與子期初時的話,配樂。此時,伯牙心情如何?
生:高興。
師:高興不已。
生:快樂。
師:快樂興奮之極。
生:慶幸,終于有了自己的知音。
師:欣喜若狂。
生:激動。
師:激動不以。同學們,伯牙把這分激動不以,欣喜若狂流淌于高山流水。此時,你就是伯牙,你最想寫點什么。
(配樂書寫。)
生:子期,你真可謂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聽懂我的琴聲和心聲。
師:還能從琴聲中聽出心聲啊“相識半天下,知音只一人”啊。
生:知我者莫如子期。
師:曾經是滿面春風皆朋友,如今是有緣千里終相會。
生:子期,我所念你必定能透過琴聲參透,你真是謂世知音啊。
生:我雖然是宮廷樂師,可我內心的空虛誰知小,今日遇見你實乃三生有幸。
師:你真是走入伯牙內心去了,這正是伯牙想說的。
生:沒想到你一個山村農夫卻聽出了我的心聲。
師:讓我們再在高山流水聽出伯牙的心懷。
(生讀,齊讀。)
師:這心聲,這情懷,子期都聽懂了嗎?現在你對這句有什么新的理解?
(點評:錢老師讓學生補充,如果你就是當時的伯牙,你最想說什么?拿起筆寫下來。這一讀寫結合,不僅豐滿了伯牙的形象,更將伯牙和子期的深厚情意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淀下來。正是因為老師們能把握時機,找準切入,指導有效,形式多樣,才使課堂教學中的讀寫結合達到有效、高效。正是錢老師的課,讓我們看到了語文教學的本真,引領我們今后要走的方向。所以,這些課值得我們好好回味,細細品味。 )
生:這琴是他們之間的橋梁。
生:子期雖然是山野村夫,但能聽懂子期的音樂。
師: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樣才叫知音啊。伯牙和子期多么想這樣像高山流水之間相伴而行。他們約定來年再在相識地方相見,伯牙滿懷欣喜趁扁舟而來,然后等待他的是子期的死迅。他多想鼓一段琴給他的知音聽啊。于是,他把千言萬語容入了琴聲。
(播放琴聲。)
板書:
知音
師:你聽出了什么?
生:伯牙沒以前動聽,但他似乎說:子期啊,你為什么不等等我。
生:我聽出了琴聲很悲傷,聽出了伯牙對子期的這份訣別。
生:我看出了他對鐘子期的懷念。
(點評:在通過斟字酌句,回環誦讀,學生體會到了伯牙和鐘子期的那種知音難覓、相間恨晚的情感之后,老師說:“伯牙把自己這種情景記為高山流水,一吐為快。如果,你就是伯牙,你當時最想對鐘子期說什么?”此時,學生早已融入了伯牙的高山流水之中,早就為他們的相知而不能相惜而感到無盡的遺憾,學生分明已成為了伯牙的化身,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就抒發了自己的感想,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不僅是學生的情感,更是伯牙的心聲,將整堂課推向了另一個高潮。 )
師:悲過悲喜,生別離,可此時,善聽的子期再也聽不到了,能把這份悲傷讀出來嗎?
(生讀。)
師評:悲涼。斷的只是琴嗎?碎的只是琴嗎?
生:伯牙心也碎了。
師:伯牙所念,子期必得知。斷琴絕弦,使得高山流水終成絕響,高山流水依舊,只是山谷之間多了一段知音的千古佳話。倒是“無琴”卻“有情”啊!讓我們記住這段佳話!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