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伯牙絕弦》(通用14篇)

《伯牙絕弦》

發(fā)布時間:2023-08-28

《伯牙絕弦》(通用14篇)

《伯牙絕弦》 篇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高山流水》的樂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徐 楊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煙裊裊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綿綿 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jié)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

  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談話設(shè)計,不僅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學的展開。為課文的拓展做好了鋪墊,為幫助孩子理解課文內(nèi)容,為孩子的說話訓練鋪好路。]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

  [設(shè)計意圖: 導入部分將詞語積累的環(huán)節(jié)快速過渡到學文中來,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jù)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讀好文言文的節(jié)奏。

  4.師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chǔ)上讀流暢。

  指導: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謂 / 世 / 再無知音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意圖在于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chǔ)上,體會文言文的節(jié)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讀懂課文內(nèi)容

  1.師: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課后的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

  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么?(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

  4.你從哪里看出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并繼續(xù)強化、總結(jié)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學生感情朗讀此句。

  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

 。ū砻娴摹Dw淺的。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nèi)心深處的表白……)

  說話練習:如果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

 。ㄊ⒓拍、憂慮、渴望……)

  后來,當你終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

  (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

  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

  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質(zhì)疑: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ê冒。。

  師:相當與現(xiàn)代的什么?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ㄕ姘舭!了不起!真厲害!……)總結(jié):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

  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贊嘆“善哉”,理解“善哉”表贊嘆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的含義了嗎?(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感悟重點句子和重點詞語,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嘆?指導讀鐘子期贊嘆的語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xiàn)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鑒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xiàn)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3.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xiàn)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4.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5.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6.感情誦讀2──4句。

  7.而伯牙在楚國是著名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稱贊)周圍的人會怎么稱贊呢?(琴藝高超、琴藝爐火純青)

  8.這些贊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么?(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lǐng)會,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么呢?

  9.從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著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10.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fù)鼓!睂W生讀。

  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當時的心情?

  引導學生感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

  (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

  11.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12.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進行拓展練習,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與鐘子期是人生知己。]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里,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生再次感情朗讀課文。

  3.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設(shè)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補充資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無邊孤寂和懷念之情,讓學生為伯牙痛苦絕望的悲涼之情發(fā)出了深深感嘆,理解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yīng)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jié)果,而在于追求。]

  六、作業(yè):

  收集體現(xiàn)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板書:

  25.伯牙絕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絕弦

  (知音)

  鐘子期   善聽   必得之   死

  [教學思考:本課設(shè)計時主要抓住重點句“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體會知己含義,為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jié)合,設(shè)計了拓展練習,再圍繞“絕弦”,讓我們感受到不僅僅是伯牙、子期心靈相通的情義,最后設(shè)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從教者與學生一起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shù)的魅力。教學時要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讀、思、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理,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伯牙絕弦》 篇2

  一、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jié)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能根據(jù)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shù)的美好.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教法,學法

  教法: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采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具:錄音機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shè)情境,引出課題。

  (課前播放《知音》,)

  剛才的一曲美妙的樂曲道出了人間許多美好的情懷,“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與音樂有關(guān)的文章,這是發(fā)生在2000年以前,春秋時期的一個千古流傳的動人故事。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自由讀課文,把子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也可以跟著默讀。

 。ń處熣簦“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讀“dé”。還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讀書時有沒有讀不好的句子?)

  3、齊讀課文。要注意剛才提到的幾個字,注意停頓和節(jié)奏。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4、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在兮和若后邊停頓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們讀的都不一樣。師范讀,學生跟著讀)

  小結(jié):有進步,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jié)奏和韻味來也不難,只要我們在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就能讀好?梢杂“/”畫出停頓。我想如果你們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會讀的更好的。

 。ㄈ┥钊胩骄,斟字酌句。

  1、理解課題

  幾遍讀下來了,我們都知道了文章寫了哪兩個人?(板書:伯牙,鐘子期)

  2、理解大意

  1)自讀課文,試著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nèi)容。

  2)請讀第一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ㄉ荷剖巧朴诘囊馑,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音樂。)

  3)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請一起讀,讀出他們的特點。(齊讀)

  4)從哪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再讀課文,畫出句子。

 。ㄉ卮穑

  5)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

  a、你從這句話體會到什么?(指名答)

  b、從哪個字讓你體會“心里想到”的意思?(志)

  c、子期聽到伯牙把高山融入到音樂時,他眼前浮現(xiàn)出怎樣的泰山?你從哪個詞知道的?(峨峨)

  d、你從這里體會到子期善聽,這是在表揚,伯牙和子期怎么樣?

  (齊讀: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e、兩處的“善”意思一樣嗎?

 。ú灰粯,前一個“善”是善于;后一個“善”是太好了。)

  f、你們能不能講一下“志在流水”這一句?

 。ㄉ杂烧f)

  6)高山也好,流水也罷。善鼓的伯牙,子期都聽的懂所以?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念”與哪個字相近。(志)

  所以伯牙才驚嘆(知我者,子期也.)

  7)伯牙的音樂除了高山流水,還會志在很多地方,很多景物,讓我們在音樂中想想(放音樂),同學們邊聽邊想象,吧你的感受寫一下。你想此時(做練習)

  伯牙鼓琴志在,鐘子期曰

  8)他們此時的心情如何?(生:激動,快樂,驚奇……)

  9)你是伯牙,你現(xiàn)在最想說什么話?(生自由說)

  10)這琴聲,這心情,這情懷,子期聽懂了嗎?為何有這樣的體會?(因為: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知音了。

  3、感悟知音

  知音難覓,伯牙多想能和子期在一起,把他的音樂與子期分享,可是伯牙由不得不回到齊國,所以他們相約次年后再相會。這是伯牙的心里充滿期待與幸福,可是次年的中秋,伯牙撐著扁舟帶著喜悅來到江邊會子期時,不見子期了,之間一座冰冷的墓碑,站在墓碑前的伯牙心情如何?(悲痛欲絕)他現(xiàn)在多項給子期鼓琴,他有千言萬語要對子期說啊,可是……。他只有吧這千言萬語匯成這最后的絕音,你們聽:

 。úシ,最后一段的朗讀錄音)

  1)伯牙為什么絕弦呢?

  2)指名讀最后部分,想想該讀出什么味道來?

  3)琴弦斷了,但伯牙和子期的這份濃厚的情懷還可在每個人的心里。

  4)你能用一句話來贊頌他們嗎?

  (生自由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伯牙子期情”)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根據(jù)這個傳說創(chuàng)作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收在〈警世通言〉中。我找到了一首俞伯牙在鐘子期墳前寫的悼念詩。

  2、出示詩學生讀

  3、后人感動于他們的情誼改編了一首同樣感動的樂曲〈高山流水〉。讓我們在樂曲中再一次的朗誦課文,能背下來的可以跟著背。

  總結(jié):這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伯牙絕弦》是一篇新的文言文。全文僅有77個字,而這77個字里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梢娺@77個字的背后有著多么深厚的人文內(nèi)涵呀!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設(shè)計和教學我有很多收獲,審視自己的這堂課,還有些許不足,總結(jié)自我才能提高,反思自我才能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我以一句“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開始我的課,讓學生對知音有一個初步的理解。接著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討論,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利用注釋和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時,我以“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為什么在事業(yè)最頂峰的時候不再彈琴了呢?老師相信繼續(xù)學習課文大家就會對“絕弦”這個詞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一個問題激疑,設(shè)置懸念,之后在理解完課文后再向?qū)W生提問:“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fù)鼓’的僅僅是琴嗎?”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

  教學中,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不一樣,要讓學生多讀,做到熟讀成誦,所以我在課上非常注重朗讀,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贊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并用俞伯牙的碑文,來渲染這種悲痛欲絕的氣氛,讓學生更能體會伯牙失去子期的心情。

  教學中,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chǔ)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小組練習,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著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這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最后我又讓學生用一句詩句來贊頌伯牙與子期的這份情懷。學生都說得很好,其中張釗同學用了“桃花潭水深淺尺,不及伯牙子期情”。我便及時地讓他把詩句寫在黑板上。就用了這句詩結(jié)束了這節(jié)課。

  但是認真總結(jié)這堂課的教學,還有著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我進一步努力提高:

  學生接觸文言文不多,朗讀不是很到位,我的范讀起到了引領(lǐng)的作用,但是在范讀之后,沒有引導學生把朗讀的節(jié)奏在書上劃出來,在學生朗讀的時候,個別不到位的斷句也沒有及時指出。由于時間過于緊張,學生對伯牙子期的相關(guān)資料查到了很多無法在這課堂上交流,關(guān)于知音的其它名言,關(guān)于學習文言文的收獲方法等等問題,在授課結(jié)束之際,我不得不忍痛割舍。沒有讓學生由文本了解更多的知識,這也是我本節(jié)課的一個遺憾。只能留在下一堂課了。

《伯牙絕弦》 篇3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chǔ)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jié)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并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guān)系與友情的標準,說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回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chǎn)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惫湃苏f:“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yōu)秀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叭簟,好像。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鐘子期(如癡如醉,擊節(jié)稱快):“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

  讀了這個句子,我們對“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鐘子期欣賞水平同樣高超。教學時,可通過反復(fù)吟誦,體會鐘子期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嘆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時欣喜若狂的心情。

 、诓浪,鐘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樂曲,只有通曉音律的鐘子期能真正聽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鐘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這才是知音啊!

 、鄄乐^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這里指伯牙把鐘子期當做他的知音!皬(fù)”,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鐘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鐘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黯然神傷,毅然決然地“破琴絕弦”,這是何等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朋友間的深情厚誼令人動容。千百年來,“知音”典故不但在華夏大地傳為美談,而且名揚海外。

 。2)對詞語的理解。

  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比喻知己喪亡后,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二、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三、教學建議

  1.這是學生第二次接觸文言文,學習本文首先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流利,特別要注意停頓恰當。如: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2.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借助注釋,自主讀懂課文的意思。建議采取以下步驟:

  (1)學生嘗試讀文,根據(jù)讀文情況教師可示范讀文,指導學生恰當停頓,讀好兩個表示感嘆的語氣詞“哉、兮”,在讀正確的基礎(chǔ)上讀流暢。

  (2)課文讀通順后,請學生根據(jù)注釋、插圖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教師加以點撥,使學生能貫通上下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讀中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交流對“知音”的感受和體會。有條件的,可安排學生聆聽《高山流水》,欣賞渾厚、流暢的旋律,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

  4.拓展交流古今中外關(guān)于交友的名言佳句,體會人們對友情的珍視。

  5.文言文的教學要注重自讀自悟。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文章的韻味。人文內(nèi)涵只要有所體會即可,不必強行灌輸。

  四、教學案例

  一、揭題導入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的《伯牙絕弦》。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

  二、整體讀文

  1.自由讀,大聲讀,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再讀,隨機點評,必要時教師范讀或帶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三、初解絕弦

  1.理解文章的題目:“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用大家熟悉的表達方式說,學習文言文要學會變通。)

  2.文章還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絕弦?這里的“絕弦”意味著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著終身不再彈琴,向世人宣告了徹底地放棄彈琴。)

  四、再解絕弦

 。ㄒ唬┖螢橹。

  將文章再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地方?jīng)]讀懂?學生研讀課文后交流。

  預(yù)設(shè)的幾個教學生成點:

  1.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為“擅長、善于”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贊嘆之義。

  2.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換位體驗: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贊嘆?

  3.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4.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xiàn)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5.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6.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蔽倚挠兴睿业暮门笥驯氐弥澲,這不是一般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ǘ┫嘤鱿嘀

  1.伯牙當時已經(jīng)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你說他還會缺少贊美嗎?他為什么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

  2.當伯牙聽見別人那些不著邊際的贊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什么心情嗎?

  3.那時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無數(shù)次地發(fā)出呼喚,他呼喚什么?

  4.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鐘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

  6.知音歡聚,一定非常歡樂、非常融洽,再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ㄈ┲糁。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jīng)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3.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五、深悟絕弦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學生讀課文。

  3.面對伯牙的痛苦與絕望,你想對他說什么?將你的想法寫下來。

  六、回味絕弦

  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樂曲,請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教學設(shè)計: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教育局教研室閆學)

  五、相關(guān)鏈接

  關(guān)于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的詩文如“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彼未醢彩恫馈吩姡骸扒лd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痹偃缣拼虾迫弧断娜漳贤研链蟆吩姡骸坝▲Q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边@些詩都是寫琴曲的高妙,聽琴的樂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為知己者死”“管(仲)鮑(叔牙)之交”“刎頸之交”“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忘年之交”“患難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六、拓展閱讀

  伯 牙 學 琴

  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伯牙,隨成連先生學古琴。他掌握了各種演奏技巧,但是老師感到他演奏時,常常是理解不深,單純地把音符奏出來而已,少了點神韻,不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老師想把他培養(yǎng)成一位真正的藝術(shù)家,有一天,成連先生對伯牙說:“我的老師方子春,居住在東海,他能傳授培養(yǎng)人情趣的方法。我?guī)闱叭ィ屗o你講講,能夠大大提高你的藝術(shù)水平!庇谑菐熗絻扇藗淞烁杉Z,駕船出發(fā)。到了東海蓬萊山后,成連先生對伯牙說:“你留在這里練琴,我去尋師父!闭f罷,就搖船漸漸遠離。

  過了十天,成連先生還沒回來。伯牙在島上等得心焦,每天調(diào)琴之余,舉目四眺。他面對浩瀚的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遠望山林,郁郁蔥蔥,深遠莫測,不時傳來群鳥啁啾飛撲的聲響。這些各有妙趣、音響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覺心曠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許多。伯牙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譜成音樂,于是他架起琴,把滿腔激情傾注到琴弦上,一氣呵成,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

  沒多久,成連先生搖船而返,聽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興地說:“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來這濤聲鳥語就是最好的老師。此后,伯牙不斷積累生活和藝術(shù)體會,終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伯牙絕弦》 篇4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爭取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課文注釋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到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到知音難覓。

  三、教學難點

  通過反復(fù)朗讀、品味,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練習導入

  1、(課件出示)填空練習(照樣子在下列括號內(nèi)填入一個疊詞):

  巍巍的高山   滔滔的江河    (  )的清風   (   )的流水

 。  )的明月   (  )的白雪   (   )的春雨

  2、全班同學交流,然后一起朗讀一遍上述練習。

  3、教師深情描述,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的奇妙:巍巍高山直插云天,滔滔江水洶涌澎湃,徐徐清風吹面不寒,淙淙流水叮咚歌唱,皎皎明月灑滿清輝,皚皚白雪純潔無瑕,綿綿春雨潤物無聲。這些文字在我們面前展現(xiàn)出了一幅幅多么美妙的圖畫啊!其實,不止是文字,音樂也會為我們展示這樣奇妙的景象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所講述的就是一個關(guān)于音樂的千古傳誦的感人故事。

  4、齊讀課題,正音:弦xián

  (二)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兩遍。

  2、指名試讀,教師相機進行指導:文言文要讀出節(jié)奏。

  3、教師范讀一遍,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朗讀畫下節(jié)奏。

  4、全班齊讀一遍,要求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5、教師指導:文言文不僅要讀出節(jié)奏,還要讀出韻味,師再次范讀,引導學生體會文言文朗讀的韻味。

  6、全班再次齊讀一遍,嘗試讀出韻味。

  (三)理解文意

  1、文言文和現(xiàn)代白話文不同,往往運用比較少的語言蘊含比較豐富的意思,我們怎么才能夠讀懂文言文的意思呢?

  2、學生談?wù)剳?yīng)該怎樣理解文意。(提示:反復(fù)朗讀;借助注釋;請教老師或同學;查找工具書等等。)

  3、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學習課文,理解文意。

  4、與自己的同桌說說課文的意思。

  5、指名說說意思,教師相機進行引導:

 。1)文中出現(xiàn)了四個“善”字,它們的用法相同嗎?有什么不同?(相機板書:善鼓琴、善聽)

 。2)“哉”和“兮”是什么意思?(教師引導:文言文有一個特點,語氣詞多)這兩個語氣詞分別表達怎樣的語氣?怎樣讀好這種語氣?(引導學生朗讀好這兩種語氣。)

  6、師講述故事:俞伯牙是當時時期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為人們交口稱贊,但他仍然時常感到苦悶,因為沒有人能聽懂他在彈些什么,他時常獨坐深山老林,一個人彈奏。一天,他正在長江邊上忘情地彈奏時,忽然聽到山中砍柴的樵夫鐘子期由衷地贊嘆:“多么巍峨的高山!多么浩蕩的江河啊!”俞伯牙沒有料到,一個樵夫竟然能聽懂他的琴音,二人至此結(jié)為兄弟。然而鐘子期不幸意外去世,俞伯牙心痛之余,認為世上再沒有人能夠聽懂他的琴音,便摔琴謝知音,畢生不再彈琴。

  (四)品味課文

  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他以這樣極端的方式表達了對鐘子期的深情厚誼。俗話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睆哪男┚渥涌梢灾浪麄兪侵?

  a 學生找出相關(guān)句子,在書上畫下來。

  b 引導學生體會,指導朗讀。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c 拓展訓練:“鐘子期必得之”

  伯牙善鼓琴,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是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鐘子期也能聽懂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課件出示拓展訓練: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   )兮若明月!”志在清風,鐘子期曰:“善哉!(   )兮若清風!”志在白雪,鐘子期曰:“(                  )!”

  志在細雨,鐘子期曰:“(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板書:所念、必得之)

  我心所想,朋友必知曉。這就是知音!

 。2)體會未遇知音之前的苦悶

  伯牙當時已經(jīng)是非常有名的音樂家了,他的琴聲得到了眾人的交口稱贊,為什么他單單把鐘子期當成了知音?其他人的贊美可能是怎樣的?伯牙聽到這樣的贊美心情怎么樣?他的心中一直渴望著什么?

  (3)體會遇到知音之喜

  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鐘子期!面對善聽的鐘子期,伯牙又是怎樣的心情呢?(知我者,鐘子期也。

 。4)再次朗讀相關(guān)句子,加深體會。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伯牙遇到了鐘子期,心中的那份激動、快樂、欣喜自然是溢于言表,讓我們一起把這種心情朗讀出來吧!齊讀(課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2、感悟“知音離世之悲”

  (1)引讀,體會心中之悲

  無奈世事難料,鐘子期不幸去世。從此以后,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鐘子期那樣說——當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再沒有人像鐘子期那樣說——,當伯牙鼓琴,志在白雪,再沒有人像鐘子期那樣說——高山依舊,江河依舊,可是子期卻再也不見了!伯牙的心中充滿了——

  (2)出示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的短歌,引導體會俞伯牙心中之悲。

  沒有了知音,無人理解,伯牙心中充滿了痛苦,他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他的《警世通言》一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感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課件出示這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póu)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fù)彈。┱埓蠹覒阎赖耐纯嘈那橐黄鹄首x一遍。

 。3)體會“絕弦”

  “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伯牙“破琴絕弦”,他絕的僅僅是他的弦嗎?還絕了他的什么?

 。4)讓我們帶著伯牙的這種心情一起讀讀最后一句。

  (五)欣賞樂曲,再讀課文,嘗試背誦。

  1、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伯牙破琴絕弦,從此不復(fù)鼓,只留下了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ㄕn件出示課文。)

  2、后人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我們一起欣賞。(播放《高山流水》音樂。)

  3、伴著這一曲優(yōu)美動人的樂曲,我們一起再讀讀這個故事。

《伯牙絕弦》 篇5

  教學目標

  1、讀順、讀懂、悟情、惜誼

  2、背誦、默寫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背誦《馬詩》

  2、閉目欣賞古箏曲《高山流水》,問,腦海里出現(xiàn)什么?(學生隨意談)

  3、師:這首曲子來自距今兩千五百多年的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一個千古流芳的故事。

  二、讀順

  1、板書題目,指名讀,齊讀。

  2、自由讀課文,問:讀后覺得古文讀起來怎么樣?(難讀難懂)指名讀。

  3、師帶讀。

  4、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三、讀懂。

  1、師:故事中主要寫兩個人物,出示圖片(伯牙、鐘子期)

  2、學第一句: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1)指名讀,師問:你讀時突出“善”字,能講一下,“善”字是什么意思嗎?(喜歡、擅長)板書:善鼓、善聽。

  2)齊讀。師:下文何處可見“善鼓、善聽”,請畫出來。

  3、學第二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1)指名讀,你突出“志”字,“志”字是什么意思?(心里想的)齊讀。

  2)指名讀,“曰”是什么意思?“善哉”的“善”和“善鼓、善聽”意思一樣嗎?“善哉”是什么意思?(不一樣,是好啊的意思)齊讀。

  3)指名讀,你為何重讀“峨峨”,(讀出高山高大挺拔樣子)齊讀。

  4)指名讀,“兮”字和“峨峨”應(yīng)連起來讀,你做到了!百狻笔鞘裁丛~?“哉”呢?短短的一句話,連續(xù)用了兩個嘆詞,你體會到什么?(鐘子期對伯牙的欣賞)齊讀。

  5)指名讀,你為何重讀“泰山”?(泰山巍峨挺拔,應(yīng)該重讀) “泰山”后面用的是什么什么標點符號?(感嘆號,要重讀)注意感嘆號。指導:所以呀,想要讀出古文的節(jié)奏,讀出古文雅氣,就要注意體會文章字里行間和標點符號中蘊藏的情感。齊讀。

  4、學第三句: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名讀,為何突出“洋洋”?(讀出江河寬廣無邊的感覺)齊讀。

  2)拓展:

  師述:伯牙繼續(xù)鼓琴,(出示幻燈:皎皎明月,瀟瀟春雨,依依楊柳……)志在明月,……學生:鐘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5、學第四句: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1)述:高山也好,流水也罷,不管伯牙彈奏什么曲子,念在何處,志在何方,鐘子期都能理解,都心底里表示欣賞和贊嘆。于是有……學生齊讀第四句。

  2)指名讀,“所念”是什么意思?(彈琴時所想)板書:所念

  指名讀,為何強調(diào)“必得”?(突出鐘子期的“善聽”,突出對伯牙的理解與欣賞)板書:必得(理解、欣賞)   齊讀。

  3)述:做為當時的音樂家,做為楚國的宮廷樂師,但自己的琴聲一直得不到楚王真正的欣賞,到不到大臣們真正的理解,想不到在宮外山野里卻遇到以砍才柴為生的鐘子期,并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欣賞。他此時的心情如何?(激動不已,驚喜若狂,喜出望外,高興萬分)

  述:伯牙立刻站了起來,緊緊地握住鐘子期的手說:(知音、知己、奇才,我們做朋友吧,我們結(jié)拜吧……)

  6、學第五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fù)鼓。

  1)述:于是,他們相約明年此時此地再次相會。第二年,伯牙滿懷喜悅,故地重游,但是不見鐘子期本人,等待他的是鐘子期去世的消息,是埋葬鐘子期的一堆黃土。他淚流滿面,在鐘子期的墳前彈起琴來……聽古箏曲……問:從琴聲什么地方中體會到什么?(悲哀,悲痛欲絕,悲憤)  齊讀

  2)述:曲終,伯牙抽刀刮斷琴弦,高舉瑤琴在鐘子期墓前砸碎,從此一直到死,再也不鼓琴。

  3)指名讀,絕弦的原因是什么?什么人能算是自己的“知音”?板書:知音   齊讀。

  四、悟情

  1)對于伯牙絕弦,你有何看法?(于音樂琴藝謂可惜,于個人情操可敬,于純潔友誼可歌。)

  2)為了贊頌他們,后人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創(chuàng)作了《高山流水》,聽《高山流水》,齊讀全文。

  3)人生苦斷,知音難覓。朋友遍天下,知己有幾人?請記住這個千古流芳的故事,記住俞伯牙和鐘子期,記住他們之間純真的友誼。

  五、作業(yè)

  1、理解古文大意,會講故事

  2、背誦,默寫

  板書設(shè)計

  25、伯牙絕弦

  伯牙        鐘子期

  善鼓琴       善聽

  所念         必得(理解、欣賞)

  謝知音

  伯牙傳說

  蓬萊移情

  伯牙向成連學琴三年之后,成連對他說:“我只能教會你彈奏琴曲,如果進一步要做到把感情貫注在演奏之中,還必須向我的老師方子春請教!背蛇B用船把伯牙帶到了蓬萊山上,并對他說:“你在這里好好練習吧,讓我去為你請方子春老師!背蛇B劃船去后,只剩下伯牙獨自一人留在荒寂的海島上,只聽到風聲和波濤的聲響,他恍然醒悟道:“原來這就是老師在教我移情!”于是撫琴彈奏起來,創(chuàng)作了琴曲《水仙操》。曲終之后,成連駛船而來,把他帶了回去。從此,伯牙的琴藝譽滿天下。

  對馬彈琴

  楚王派人把伯牙召進宮,讓他做了一名宮廷樂師。

  一天,楚王君臣飲宴。席間,有人提議叫伯牙彈琴助興。伯牙來到宴會上,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云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yōu)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jīng)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著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楚王宮中,自己僅僅是個玩物,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里,藝術(shù)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chǎn)生了疑問——在這些大腹便便的人中,究竟有沒有知音?

  伯牙悶悶不樂地退出宮外。滿腹心事地踱到馬廄。幾匹為楚王駕車的馬正在那里吃料,看見他來了,一齊抬頭親熱地嘶叫了幾聲,好象在和他打招呼似的。伯牙見馬,心里有所觸動,他想:既然人不懂琴,我就為馬彈奏一曲吧。他很莊重地焚香操琴,席地而坐,邊彈還邊唱:“琴藝再高啊無知音,知音難覓啊奈我何!”一位馬夫聽見了他的歌,就牽了一匹馬,走過來對他說:“先生,這兒不是你久留之地,快到別處去吧!”伯牙被馬夫一指點,翻然醒悟過來,隨即收琴上馬,直奔晉國去了。

  子期聽琴

  伯牙投奔到晉國做了官。有一年中秋之夜,伯牙出使楚國,歸來的時候,被風所阻,路泊漢陽江口。不一會兒,風停雨住,江浪平息,月光照得江面波光粼粼。伯牙不覺琴興大發(fā)。他焚香取琴,調(diào)弦定音,彈了一曲《嘆顏回》。正巧,被巖下躲雨的子期聽見了。子期是一個有很高的音樂修養(yǎng)的人。他因不愿做官,隱居打柴為生。

  伯牙開始瞧不起子期,以為在這荒山野嶺的偏僻地方,未必有真懂音樂的人。但子期振振有詞地辯駁說:“大人錯了,如果荒山野嶺處沒有聽琴之人,那么,這更深夜靜的大江邊,又怎么會有彈琴之人呢?”伯牙見子期出言不凡,就有心試他一試。他把子期請到船中坐下,讓他聽琴發(fā)表議論。伯牙閉目凝神,彈了一支曲子。子期聽了說:“好!就象站在巍巍高山之上!辈腊蛋迭c頭,這首曲子正是《高山》。伯牙不動聲色,接下去又彈了一曲。子期聽了說:“妙!這回就象那滾滾不息的江水!辈荔@訝了,因為他彈的正是《流水》。伯牙推過瑤琴,和子期推心置腹地交談起來。兩人意氣相投,互相敬重,就在船中結(jié)拜為兄弟,并相約來年中秋,仍在漢陽江口相見。

  一年過去了,伯牙前來赴約。不料卻聽到子期的死訊,伯牙悲傷已極。在江邊子期墳前,他彈琴而歌:“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fù)彈!倍,他抽刀斷弦,把琴在墓碑上摜成幾截,發(fā)誓至死不再彈琴。因為,世上再無人能夠欣賞他那美妙的琴音了。

《伯牙絕弦》 篇6

  《伯牙絕弦》選自《列子·湯問》,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里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這是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古文,讀通讀順文章,理解大意是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到伯牙與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雖然我用的是五年級學生,但這是學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加上文章比較淺顯,字詞的理解不算很難,因此一節(jié)課下來,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贊賞。自我感覺有幾點做的還算滿意。

  一、音樂渲染,創(chuàng)設(shè)情境。

  上課伊始,我便以古琴彈奏“高山流水”導入,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古文的意境。在理解“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時,我精心截取又合成了一小段名家廣播劇《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補充介紹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故事以慘婉動人的音樂加以烘托,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伯牙那種悲痛欲絕的心情,使學生的情緒達到高潮,甚至有女學生當場哭出聲音。

  二、反復(fù)朗讀,感受文言之美。

  文章不厭百回讀,文言文的讀更加重要。在初讀環(huán)節(jié)我就發(fā)現(xiàn)學生能夠讀通順,但不會斷句,沒有節(jié)奏。我適時范讀,告訴學生“這是一篇古文,與我們現(xiàn)在一般的文章不同,讀古文要注意斷句,講究節(jié)奏、韻律的美感,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就是我們說的抑揚頓挫!痹诔踝x、再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讀就已經(jīng)達到六遍之多,學生依然不能讀出節(jié)奏、感情,更讀不出韻味。于是,我把朗讀與理解進行有機地結(jié)合,比如文章的前四句,在理解了意思以后指導學生要讀出高興、激動、稱贊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讀出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學生在朗讀中反復(fù)地品味語言,在品味語言中提升朗讀。最后,學生的朗讀有了質(zhì)的飛躍。

  三、關(guān)注過程,指導學法。

  整個小學階段只安排了兩篇文言文的學習,如何學習文言文,方法指導顯得特別重要。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我不斷地總結(jié)學法。初讀感知的時候告訴學生“讀古文不妨多看看注釋,這能幫助同學們閱讀!薄敖Y(jié)合上下文理解是學習古文的一種好辦法!薄安樽值淅斫,這也是學習古文的方法之一!痹谘凶x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善”字的對比學習,讓學生知道“這種一字多義的現(xiàn)象在古文里很常見!痹诶斫狻把笱筚馊艚印睍r,“江”、“河”分別指“長江”和“黃河”,使學生知道“一個字就是一個詞,這在古文中很常見!痹谖蚯榄h(huán)節(jié)指導讀書時讓學生明白“理解了古文的意思,和文中人物的心意相通就能夠讀好古文!

  四、適時補白,豐富文本。

  在品析完“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我讓學生仿照句式進行訓練。“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聲中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聲里還會有哪些場景?”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chǔ)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句式練習,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結(jié)構(gòu)之美,豐富了文本的內(nèi)容,又在不露痕跡中理解了“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接著話鋒一轉(zhuǎn),“請你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來都沒人真正能聽懂你琴聲所表達的心聲,而鐘子期,不論你彈什么,不論你有怎樣的志向和情懷,他都‘必得知’,這時,你的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慨?”由于前文鋪墊做的充分,此處文章的空白點給了學生極佳的回味和想象空間,此時的學生已經(jīng)是不吐不快的狀態(tài),寫話練習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一是感覺身為教師的我話還是太多,情緒應(yīng)該在收斂一些,用文本打動學生,而不是用老師的情緒帶動學生。二是沒有留出時間指導學生背誦,學古文一定要注重積累,背誦就是一種好的積累方法。還有一點就是我沒有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翻譯”古文。記得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在一次學術(shù)會議上講到:“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旨在體現(xiàn)小學與初中的銜接,主要是讓學生見一見,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被谶@個認識我才對沒有讓學生具體“翻譯“,也不知道這點做的對與不對,上課前應(yīng)該多找一些老師探討。

《伯牙絕弦》 篇7

  教材分析:

  藝術(shù)離我們并不遙遠,藝術(shù)就在我們身邊。它是一首動聽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圖畫,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淚下的電影,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藝品……它讓我們的耳朵聽到最優(yōu)美的旋律,讓我們的眼睛看到最亮麗的色彩,讓我們的心靈受到美的熏陶和啟迪。《伯牙絕弦》講述了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動容。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采用情感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時入情入境,理解文意和體會感情雙線并行,改變以往文言文串講的方式,讓學生在情感引導中完成學習內(nèi)容。語文課首先要有語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絕弦》一文充滿著濃濃的語文味,所以需要靈活多變而又扎扎實實的朗讀指導,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進行讀、思、議、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情,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本課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在扎實的語文實踐中習得語感,積淀語感,領(lǐng)悟語言規(guī)律,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時效,體會文言文的無窮魅力。

  教學策略及教法:

  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shè)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將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整合,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lǐng),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教學方法,帶領(lǐng)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在感受伯牙與鐘子期的純真友誼的環(huán)節(jié),我重點抓住“絕弦”、“知音”,緊扣文本,并插入兩人相識相知的小故事。最后還是通過配樂深情朗讀體會“破琴絕弦”的悲痛,一是再次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二是再次感受兩人深厚的友誼。

  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古文的節(jié)奏美和韻味美。背誦課文。

  2、能借助注釋、插圖、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了解文言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

  3、抓住對人物的描寫,結(jié)合課外補充資料,感受覓得知音的暢快和失去知音的痛苦;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4、抓住子期對音樂的想象,感受音樂藝術(shù)的無窮魅力,學習作者通過生動的文字將音樂藝術(shù)具體化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2、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教學準備】

  資料收集,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剛才那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知道這是什么音樂嗎?(《高山流水》)大家知道嗎?《高山流水》背后有一個千古流傳的故事,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25 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還記得我們五年級的時候?qū)W過哪篇文言文嗎?(《楊氏之子》)大家齊讀課題。

 。ㄔO(shè)計意圖:初步感受音樂的美,并順理成章引出課題。)

  二、解題。

  請同學們再讀課題,注意節(jié)奏。(伯牙/絕弦)知道伯牙是誰嗎?(板書:伯牙)(相傳為春秋時代人,琴技高超,是著名的音樂家)絕弦是什么意思?(絕:斷絕)你們是怎么知道的?(注釋)所以說,學習古詩文,我們都可以借助注釋幫助我們理解課文。現(xiàn)在讓你再讀課題,應(yīng)該讀出怎樣的感情?(悲傷)齊讀課題。設(shè)疑:伯牙為什么絕弦?請大家打開語文書137頁,在課文中找出答案。

  三、初讀課文,理解“絕弦”。

  1、出示課文,有節(jié)奏自讀課文。

  25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設(shè)計意圖:初步感知課文,并掌握文言文的朗讀節(jié)奏。)

  2、齊讀課文,伯牙為什么絕弦?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1)齊讀句子,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ǔ鍪荆╃娮悠谌ナ篮,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2)當時伯牙的心情怎樣?(痛失知音、摔琴,極度哀傷)我們都說知音難尋,現(xiàn)在子期死了,我們能通過朗讀,將伯牙的心情讀出來嗎?齊讀句子。指名讀,齊讀。

  3、你知道子期是誰嗎?(板書:鐘子期)他與伯牙是什么關(guān)系?(板書:知音)什么是知音?(知己,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為什么說他們是知音?請在文中找出來。

  出示句子:“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薄安浪,鐘子期/必得之。”(板書:善鼓 善聽 所念,必得之)齊讀句子,讀出知音的關(guān)系。

  (設(shè)計意圖:以“絕弦”引入,初步體會伯牙“痛失知音”的心情,有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知音”。)

  四、再讀課文,理解“知音”。

  1、過渡:俗語說得好,“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對伯牙來講,得到子期這一位知己,一定十分愉快、滿足。因為雖然贊賞他的人很多,但是真正懂他的只有子期。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對知音歡聚的`情形,請大家看插圖,你看到了什么?

  2、理解句子: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出示)

  (1)這里的“善”是什么意思?(出示:擅長、善于)

 。2)從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3、理解“知音”。

  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齊讀句子,讀出一個善鼓,一個善聽。

 。2)換位體驗:如果你是鐘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通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贊嘆?請結(jié)合注釋理解。

  出示: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寬廣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

《伯牙絕弦》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節(jié)奏朗讀課文,讀出古文的味道。

  2.能根據(jù)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情。

  教學準備:

  收集交友的名句。PPT課件。

  一、以詩導入

  1、同學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歌更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些詩句你會讀嗎?請大家試著讀一讀吧。≒PT1)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讀著這些詩句,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關(guān)知音的)

  2、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走進一個有關(guān)知音的經(jīng)典故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板書課題:伯牙絕弦)

  3、讀準課題。伯牙絕弦(jué xián)

  這是一篇古文。你們讀過古文嗎?第二次學古文,先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PPT2課文內(nèi)容)

  說說讀文后的感受。

  2、跟師讀文,把握節(jié)奏。(隨機糾正)

  3、再自由練讀課文,要求難讀的句子多讀讀。

  4、指名讀課文。(注意評價語言)

  5、再練讀課文,要求流利、讀出古文的味道。

  6、齊讀課文。

  三、初步感知

  文章中講了兩個人,他們是:生——。(板書:伯牙 鐘子期)

  讀了課文你們是否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字在課文中反復(fù)出現(xiàn)了好幾次?

  (板書:善)

  這個“善”字的意思是否一樣呢?

  打開作業(yè)本完成第一題,給“善”字選合適的意思。

  “善哉”用現(xiàn)代的話還可以怎么說?(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師:一個“善”字竟然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意思,可見我們的語言文字是需要仔細品味的。

  什么叫善鼓琴?什么叫善聽?(板書:鼓 聽)

  齊讀句子: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四、品味知音之情

  師:同學們,課文的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那么你從哪些句子體會鐘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呢?請找一找,劃下來。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細細讀第二句,思考從哪里具體寫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泰山呢?(巍峨高大)

  從哪看出?(峨峨)

  讀句子,讀出泰山的巍峨。(指名讀)

  師:你對“泰山”讀得特別有味道,對“泰山”有什么想說的嗎?(登泰山而曉天下)

  子期只用“峨峨”兩字就表現(xiàn)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一個“峨”是高大,他卻用了兩個“峨”。

  同學們“善哉”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生:“好啊!太棒了!真好!太妙了!”

  誰也像子期那樣贊美伯牙的琴聲?指名讀。(讀出贊美的味道。)

  2.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細細讀第三句,用朗讀讀出感受。(指名讀)

  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江河?(洶涌澎湃 無邊無際 水勢浩浩蕩蕩)

  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

  讓我們一起讀讀這兩句話,像子期那樣贊美伯牙吧!

  師:同學們,既然伯牙是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肯定不止表現(xiàn)峨峨泰山和洋洋江河,還會表現(xiàn)什么呢?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清風 明月

  指名說詞語。

  出示詞語:

  泰山峨峨 江河洋洋 明月皎皎 楊柳依依 雨雪霏霏

  清風徐徐 芳草萋萋 白雪皚皚 炊煙裊裊 波光粼粼 雷聲隆隆

  春雨綿綿 ……

  齊讀詞語。

  那么,你們能否也像鐘子期一樣,贊美一下?

  出示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 明月 ,鐘子期曰:“善哉, 兮若 明月 !”

  伯牙鼓琴,志在 ,鐘子期曰:“善哉, 兮若 !”

  學生自由練說。

  指名說。

  師:高山也罷,流水也罷,伯牙的琴,子期都能聽懂……

  正所謂——

  3.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細細讀第四句,結(jié)合剛才的理解,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ú佬睦锵氲模悠诙寄苤馈#

  師:“念”與哪個詞的意思相同?(生:“志”。)

  “必得之”是一定會知道。

  師:其實,伯牙與子期的相逢只是偶然,讀讀屏幕上的文字,會對他們有所了解。

  屏幕出示:

  伯牙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

  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yōu)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說:“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有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里,藝術(shù)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chǎn)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啊?

  他獨自一人來到山間排解孤獨和寂寞。中秋之夜,伯牙泊船在山崖下?lián)崆僖磺谏介g砍柴的鐘子期被其琴聲所引,來到了船上。令伯牙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鐘子期,一個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聲……

  (1)生默讀。

  說說伯牙此時的心情如何?(興奮不已 喜出望外)

  師:伯牙把這種心情化作高山流水的音韻,假如你就是伯牙,你想對子期說些什么?

 。2)小練筆:寫下伯牙想對子期說的話。

 。3)交流。

  是的,當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必得之且贊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當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必得之且贊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當伯牙志在 明月 ,子期必得之且贊曰:——“善哉, 兮若 !”

  當伯牙志在 楊柳 ,子期必得之且贊曰:——“善哉, 兮若 !”

  當伯牙志在悲傷、志在開懷,這一切的一切,子期都能理解,這就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可見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知音。。ò鍟褐簦

  5.師述:伯牙和子期約定來年再相會。到了第二年的中秋節(jié),伯牙如期而至。然而,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一塊冷冰冰的墓碑。伯牙把千言萬語化作琴聲……

 。ň拘牡那俾曧懫,并出示伯牙鼓琴時的畫面)

 。1)交流:從伯牙的琴聲中,你能聽出了什么?

 。ú来藭r思緒萬千;高山依舊,流水依舊,可是你卻一去不復(fù)返了;)

  同學們,你們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了他的心聲,你們也是伯牙的知音!

  (2)朗讀:你能把此時伯牙的心情讀出來嗎?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指名讀。(讓我感受到悲痛欲絕 , 你是情到深處。)

  齊讀。

  讀到這兒,你知道“伯牙絕弦”的意思了嗎?

  斷的只是弦,破的只是琴嗎?(破的是伯牙的情,伯牙的心。)

  讓我們帶著伯牙深深的傷痛讀好這句話吧!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讀完《絕弦伯牙》這個千古流傳的故事,也許你會對這些詩句有更深的理解,請再讀一讀吧!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ㄌ疲┟虾迫弧断娜漳贤研链蟆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宋)岳飛《小重山》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ìF(xiàn)代)華而實《知音》

  再讀這些詩句,相信此刻的你一定有話想說。

  學生交流。

  六、朗讀總結(jié)

  七、板書設(shè)計

《伯牙絕弦》 篇9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上課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先說一個詞語,你仔細聽,然后照樣子說幾個這樣的詞。師:楊柳依依(板書在黑板上) 老師選取了其中幾個詞語寫在了黑板上,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 這些詞都描寫了一些動人的場景,我們?nèi)绻綍r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并注意恰當運用到我們的習作中去,一定會使我們的作文增色不少。

  二、導入:

  1、我們現(xiàn)在開始上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板書課題) 誰來讀一讀課題?這個“弦”字很容易讀錯,我們一起讀一讀課題,注意讀準字音。

  2、“弦”指的是—琴弦,“絕弦”就是—扯斷琴弦。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指生說我們再來讀讀課題伯牙為什么絕弦呢?

  三、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先自己讀一讀文章,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自由讀文) 同學們讀的都很認真,我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課文 指名讀3 (你讀的很流利;這一句話不太好讀,誰再來讀一讀;聽老師讀一讀,你再來試試) 指導讀 “兮”是一個語氣詞,拖音 真好,讀文言文,就應(yīng)該這樣慢慢讀,慢慢品,讀出其中的韻味

  2、聽老師讀,體會讀文言文的感覺

  3.(出示停頓)請同學們看著屏幕上標注的停頓符號,自己練習讀一讀文章 生練讀 誰來讀一讀

  4.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四、初步感知

  同學們,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分別是誰?(板書人物) 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段怎樣動人的故事呢?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結(jié)合課下注釋和手頭的資料理解每一個句子的意思,讀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和同學老師交流交流生自學 五、細讀品析,感悟知音

  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大家對這個故事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們一起交流一下:

  1、“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課文中有一句話介紹了伯牙和子期,找出來 指生說 他們一個---擅長彈琴,一個---善于傾聽。

  你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呢? 快速瀏覽課文,找到相關(guān)的語句

  2、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怎么理解這句話?指生說這里“善哉”的“善”和“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的“善”意思一樣嗎?怎么不一樣?指生說一個字有多種意思的現(xiàn)象在古文中很常見。這正是中華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將如何贊嘆?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將如何贊嘆?

  這是古代子期的贊嘆,現(xiàn)代的子期又會怎么贊嘆?我們這些90后的子期會怎么贊嘆?

  我們的語言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這是中華語言文字的另一特點 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再讀這兩句話。 3、同學們,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呢? 指生說(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

  假如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 )

  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當“伯牙鼓琴,志在 ,鐘子期曰指生說 無論伯牙彈什么,子期都能理解,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4、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我們再來讀一讀這段話,來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的知音情。 生讀

  5、其實,伯牙和子期的相識緣自一次山間偶遇:(出示資料) 此時伯牙的心情如何?(樂曲)

  伯牙于是把這驚喜、欣喜、與激動化作動人的樂曲在山間流淌, 假如你是伯牙,你最想對子期說些什么? 拿起筆來寫在書上空白處 我們來交流一下

  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他們也許還會談?wù)摗松⒄劺硐,談志?/p>

  同學們,只有這樣心有靈犀,心心相印,只有這樣知心的人我們才叫他——知音!

  此時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訴全天下的人,我終于怎么樣? (找到知音了。 帶著這種感覺來讀讀這段話

  6、是啊,人生得一知己難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從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傳說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讓伯牙和子期都相見恨晚,他們約定來年中秋再來相會。無奈世事難料,第二年伯牙如約來到了江邊,等待他的卻是子期冰冷的墳?zāi)埂鍪揪渥印白悠谒,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睂W生讀。子期已死,伯牙又要回到?jīng)]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這種無人能傾訴的痛苦,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那就是—破琴絕弦-- (讀)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他所有的期望啊,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話,理解伯牙此時的心情---—(讀)

  六、拓展總結(jié):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里,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 (出示詩歌)

  我們一起來讀,共同體會伯牙痛失知音的悲痛之情生齊讀后人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樂曲)

  2、《伯牙絕弦》全文僅僅77個字,卻讓我們讀出了伯牙子期的相識相知,讀出了情深意長;只有77個字,卻化作了一段情景交融、蕩氣回腸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真是簡約而不簡單。讓我們伴著動人的旋律再讀這個故事,把這凝練、精美的語言留在我們心中。

  齊讀課文

《伯牙絕弦》 篇10

  一、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二、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的《伯牙絕弦》。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能進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歡文言文。

  (二)整體讀文

  1.自由讀,大聲讀,有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再讀,隨機點評,必要時教師范讀或帶讀,注意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三)初解絕弦

  1.理解文章的題目:“伯牙絕弦”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用大家熟悉的表達方式說,學習文言文要學會變通。)

  2.文章還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絕弦?這里的“絕弦”意味著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它意味著終身不再彈琴,向世人宣告了徹底地放棄彈琴。)

  (四)再解絕弦

  1.何為知音

  將文章再讀一遍,看看哪些地方讀懂了,哪些地方?jīng)]讀懂?學生研讀課文后交流。

  預(yù)設(shè)的幾個教學生成點:

  2.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為“擅長、善于”的意思;兩個“善哉”是表贊嘆之義。

  3.從何處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換位體驗: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過伯牙的琴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贊嘆?

  4.既然說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

  5.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xiàn)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6.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

  7.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五)相遇相知

  1.伯牙當時已經(jīng)是楚國著名的音樂家,你說他還會缺少贊美嗎?他為什么獨獨把子期看作知音?

  2.當伯牙聽見別人那些不著邊際的贊美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什么心情嗎?

  3.那時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種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無數(shù)次地發(fā)出呼喚,他呼喚什么?

  4.終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鐘子期!面對如此善聽的子期,面對這樣難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他一定會對子期說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這時的伯牙與子期,你覺得他們還僅僅是一對音樂方面的知音嗎?

  6.知音歡聚,一定非常歡樂、非常融洽,再讀課文,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

  (六)知音之死

  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學生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會認為世上再無知音了呢?

  2.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的生活中了,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經(jīng)不堪承受。這種無人能夠傾訴的痛苦,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3.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

  (七)深悟絕弦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經(jīng)寫下了一首短歌,來追悼自己的知音鐘子期。出示詩歌學生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無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彈給何人聽?只有這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學生讀課文。

  3.面對伯牙的痛苦與絕望,你想對他說什么?將你的想法寫下來。

  (八)回味絕弦

  人們根據(jù)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樂曲,請學生欣賞)伴著那一曲動人的《高山流水》再讀讀這個故事。(學生再讀課文,試著背誦)

  四、相關(guān)鏈接:

  關(guān)于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的詩文 如“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彼未醢彩恫馈吩姡骸扒лd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再如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詩: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這些詩都是寫琴曲的高妙,聽琴的樂趣,或者比喻高妙的作品或知音、知己等。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君子之交淡如水”“莫逆之交”“士為知己者死”“管(仲)鮑(叔牙)之交”“刎頸之交”“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忘年之交”“患難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酒逢知己千杯少”等。

《伯牙絕弦》 篇11

  一篇短小、深奧的文言文,經(jīng)我校鄒紅霞老師的真情演繹,撥響了全體聽課老師和學生們的心弦,讓我們?yōu)橹鸷、惋惜、悲嘆。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然而弦盡音未盡,那余音卻久久縈繞我們的耳際,彈之不走,揮之不去。這就是鄒老師在《伯牙絕弦》的教學中為我們奏出的優(yōu)美動人的樂曲!

  走進鄒老師的課堂,我仿佛聽到了伯牙優(yōu)美的琴聲,看到了伯牙因子期的離去喟然長嘆、悲切傷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難求的那種渴望、失落的心境……

  鄒老師的課,之所以給我們留下這么深的印象,我覺得與教師對文本的挖掘、領(lǐng)悟得深入、透徹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師巧設(shè)情境,精心構(gòu)建教程的結(jié)果。

  一、游戲?qū)?激發(fā)興趣

  一開課,教師就指出“中國的語言文字是有顏色、有聲音、有畫面、有情節(jié),甚至是有味道的”,出示詞語“清風徐徐”、“炊煙裊裊”、“高山流水”等,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開始了學習。

  二、以讀代講 回歸自然

  整堂課,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的遍數(shù)不下二十遍。從剛開始接觸課文時“用老祖宗的方法”自讀到指名讀、分組讀、男女讀、全班齊讀;從要求讀通順,讀流利,到讀得有節(jié)奏,再到一句一句感悟讀,引讀,配樂讀等。每次的朗讀并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fù),而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提升。而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緊緊地牽引,那就是教師抓住文本的“情脈”——伯牙與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氣地品味語言的情思,在不經(jīng)意間,學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了。

  三、抓住重點 品出意境

  整堂課,教師引領(lǐng)著學生如同暢飲著一杯醇香的酒,品味著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間,去品讀,去感悟。如讓學生品味三個“善”字,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現(xiàn)代文中,這個字的意思又是什么;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一品,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對伯牙琴聲的喜愛,以及他們之間的情誼。學生“善哉”之聲自內(nèi)心由衷地發(fā)出,一次又一次,不絕于耳。在此基礎(chǔ)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再如,讓學生想象: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不復(fù)鼓的僅僅是琴嗎?通過想象說話,再一次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痛。這一品味,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難覓”,珍惜擁有,珍惜友情。

  四、課外拓展 畫龍點睛

  教師在教學中,多次設(shè)計了讓學生閱讀課外資料的環(huán)節(jié)。如“文中并沒有直接寫伯牙的善鼓,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伯牙與子期故事千古流傳,誰來講一講他們的故事”。這些安排,不僅體現(xiàn)了教師大語文觀的教學理念,還進一步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什么叫“知音”、“千古知音最難覓”作了很好的鋪墊。而“子期墓前,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材料的引入,加上教師飽含深情的朗讀,則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感人肺腑的功效。

  教師能夠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讓學生通過讀中感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了學生、教師與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沐浴,真正達到了突顯語文教學實效的目的。

《伯牙絕弦》 篇12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懂課文:借助解釋,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

  3、讀好課文: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

  二、教學重點: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表達的音樂藝術(shù)魅力。

  三、教學難點:體會伯牙為紀念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四、課前準備:教學課件、學生搜集資料。

  五、教學方法:以讀帶悟、層層深入,實現(xiàn)情境教學。

  六、教學過程

  1、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播放古箏曲《高山流水》。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聽到的這首優(yōu)美動人的曲子,名字叫做《高山流水》,這首曲子流傳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首曲子的背后,還有一個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大家想知道這個故事嗎?

  生:想。

  師:好。那么我們就趕緊走進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體會它的蕩氣回腸,耐人尋味。首先,我先請一位同學來讀課題。

  生:伯牙絕弦。

  預(yù)設(shè):1.讀正確字音。

  師:很好,你將最難讀的弦(xián)字都讀正確了。

  2.讀錯誤字音。

  師:讀得不錯,但老師要糾正你一個小地方,“弦”字的讀音。

  師:那誰能說說,你從課題中讀到了什么?

  生:……

  師:讀完了課題,你有什么疑惑嗎?

  生:伯牙為什么要絕弦呢?

  師:哎呀,老師也想問這個問題,我們真是心有靈犀啊!既然大家都有這個疑問,那么我們就一起合作解決它,好嗎?

  2.自讀領(lǐng)悟,體會文意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大聲的讀課文,至少讀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文章讀通、讀準,開始讀吧。

  生:讀課文。

  師:誰想試試?

  預(yù)設(shè):1.學生讀的相對流利,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

  2.學生讀破了句子,及時指導學生朗讀。

  (設(shè)計意圖:保證學生在初讀時,將句子讀通、讀流利)

  師:同學們,古文的朗讀和現(xiàn)代文不同,要讀出節(jié)奏,再次朗讀課文,根據(jù)老師給出的課文朗讀提示,將文章讀出節(jié)奏。

  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

  師:有了朗讀提示的幫助,相信這次肯定會比第一遍收獲更多。誰來體會收獲的快樂?點名學生讀。

  生:讀課文。

  師評:很好。老師喜歡她讀的幾個地方,例如:“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師:“同學們,古文有屬于它自己的美麗,也就是它的獨特韻味,讓我們放慢節(jié)奏再讀一遍。

  生:再讀課文。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呀,同學們讀的越來越有滋味了,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文章的大致意思讀懂了嗎?

  生:讀懂了。

  師:你們可真棒,說說你用了什么方法,將文言文理解的這么快的?

  生:結(jié)合注釋來理解課文。

  師評:真聰明,結(jié)合注釋理解課文是一個好方法。

  師:那么我們就用這位同學提供的方法,結(jié)合注釋,再讀一遍文章,想象哪些地方你讀懂了,那些不懂得地方劃出來,同桌或前后位同學討論一下,看看能否解決。好,開始吧!

  生:讀文章,交流感受。

  師:好了,老師開始檢查了。說說你都讀懂了哪些句子?

  生: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這句話是說……

  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意思一樣嗎?

  生:四次。

  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

  生1:啊!……

  師:用現(xiàn)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生:真棒!……

  師:由此可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其他同學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意思是……

  師:這位同學理解的真好,我要忍不住對你說:“善哉”。

  師:是!伯牙心里想的是高山,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伯牙心里想的是流水,透過他的琴聲,傳達的是…?

  生:……

  師:其實,伯牙和子期只是偶然的相逢。

  (設(shè)計意圖:此處是本課的情境點,在這里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轉(zhuǎn)化為情境)

  師:出示課件,俞伯牙資料。

  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下,雖然聽者眾多,但卻始終覺得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所以他獨自一人來到山澗排遣內(nèi)心的孤獨和寂寞,他卻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鐘子期一個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聲!

  師:大家說,在遇到子期之前,他會缺少贊美嗎?

  生:不會。

  師:別人可能怎樣贊美他呢?

  生:……

  師:這種贊美有價值嗎?

  生:沒有

  師:如果你是伯牙,你會想些什么?

  師:那么,在遇到了懂自己知音的子期后,你的心情如何?

  生:激動,興奮……

  3、入情入境,感悟真情

 。ǜ袆佑谝灰娙绻,相見恨晚)

  師:此時,你就是當時的伯牙,你最想說什么?拿起筆寫下來。

  生:練筆。

  交流:

  生:子期啊,你真是我的知音啊,只有你能聽懂我的琴聲啊!

  師:真可謂知音只一人!你真正走進了伯牙的內(nèi)心深處啊!

  師:再讀句子,讀出山一樣的志向,流水一般的情懷。

  生:讀文章。

  師評:天高地闊,古人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分明讀出了大智大仁的伯牙。

  師:這琴聲,這心情,這情懷,子期都聽懂了嗎?

  生:聽懂了。

  師:為何有這種體會?你從文中哪句話知道了這些?

 。ɑ刈x)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師:同學們,伯牙是著名的宮廷樂師,難道在他的琴聲里只有高山和流水嗎?他的琴聲里還有包含些什么?

  生:……

 。ㄔO(shè)計意圖:此處設(shè)計一個交流,意在拓展“念”字的外延,讓學生真正理解到,不管伯牙念到什么,子期都能聽懂,以此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到,伯牙與子期那種心有靈犀的默契。)

  師:琴聲也懂,心聲也懂,志向也懂,這才是真正的知音!

 。ㄓ|景生情,此時無聲勝有聲)

  師:兩人一見如故,相約明年再來相見,然而,伯牙見到的不是子期的人,他看到的卻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配樂悲情敘述)

 。ㄔO(shè)計意圖)前面極力烘托兩人那飽含深情的知音之情,在這里出示子期死去,意在讓學生感受這種心里落差,徹徹底底的體會那種失去知音的絕望之情,更加升華了情境)

  師:你是伯牙,你想對子期說些什么?

  生:聽出了思念,悲傷,絕望……

  師:于是,伯牙來到子期墓前,寫下了這樣一首短歌: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ㄅ錁罚處熒钋槔首x)

  師:他轉(zhuǎn)過身去,做了人生最大的決定,誰能告訴老師,伯牙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ㄔO(shè)計意圖:學生自己體會,自然引出下文)

  生: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

  師:同學們,伯牙可是宮廷樂師啊,他在斷琴的同時,也斷絕了什么?

  生:前途,命運……

  師: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他、贊美他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nèi)心的想法寫出來。

  生:動筆寫感受,交流。

  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都在苦苦尋覓知音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yīng)該珍惜……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知音的難求!

 。ㄔO(shè)計意圖)此處設(shè)計,意在烘托情感,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拓展本課所體會的外延。

  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所以才有這首《高山流水》流傳至今。

  (出示高山流水形聲圖,播放《高山流水》曲子)

《伯牙絕弦》 篇13

  教學目標:

  1、朗誦課文,背誦課文。

  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的心情。

  課前進行一個詞語積累的訓練:我們要描寫優(yōu)美景物時常常要用到一些好的詞語,我們平時要注意積累,老師說一個,大家認真聽,微微清風,誰能像我這樣也這樣說幾個詞語,教師板書。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有一段情,流傳千古,令人蕩氣回腸,有一個故事世代久遠卻歷久彌新,成為歌頌友誼的千古絕唱。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伯牙絕弦》。(板書課題)這是一篇文言文,是繼我們學習了《楊氏之子》之后與文言文的又一次親密接觸。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夠更加喜歡文言文,為自己的文學積累加上更加厚重的一筆。

  2、誰能讀一讀課題,指名讀,齊讀。

  3、伯牙絕弦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是何魅力讓它流傳千古仍能動人心弦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自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讀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4、指名讀文,指導注意句子的節(jié)奏和停頓。教師做范讀。讀好語氣詞。注意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

  二、再讀課文,理解課文。

  1、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我們已經(jīng)讀通了文章,接下來,就要讀懂文章,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讀懂文言文的好方法。(結(jié)合注釋、工具書、討論交流等)學生自學,然后進行交流。

  2、都讀懂了么?交流一下你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jīng)]讀懂。

 。1)通過解題,讓學生理解“絕弦”的本意和變通的含義。學會因文而異,理解詞語,不機械翻譯。

  (2)“善”的含義,理解在文言文中同字不同意的情況,具體詞要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理解。“善哉”可以怎么理解?體會表示贊嘆的作用。

 。3)理解2、3句,談出各自不同的體會,說自己的理解,具體體會“善鼓琴、善聽”。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利用課前練習積累的詞語進行仿句訓練,體會語氣。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伯牙,子期,進行仿句訓練。深化“善鼓琴、善聽”。通過“若、似”理解文言文中同意不同字的情況。

 。4)假想伯牙聽到的他人的贊美和子期的贊美又和不同,進而深一層理解“知音”的真正含義。想象伯牙無知音時的痛苦和遇知音時的興奮。

  (4)再讀課文,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體會知音含義。感受知音難求,二人互為知音。

 。5)通過“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體會伯牙喪友之痛。為什么要“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如何破琴,如何絕弦?感受伯牙認為世上再無知音的'心情。再扣課題。

  三、拓展內(nèi)容,深化情感。

  1、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警世通言》這一本書中,用生動的筆觸描述了這個動人的故事。傳說,俞伯牙與鐘子期是在江邊相識。當時,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邊聽見,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二人從此成為知音。無奈,月由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鐘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zāi),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聽琴的情景——寫下了一首短歌?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fù)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終兮不復(fù)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想象伯牙此時的心情再讀全文,引導學生讀: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子期死了,只剩下伯牙和他無盡的孤獨和哀傷,他滿腹的哀怨無人傾訴,只有這則動人的故事還在千古流傳。我們能試著背誦這篇文章么?

  3、學習了這篇文章,談?wù)勀愕母惺芎妹?面對伯牙的絕望,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4、《高山流水》到底是怎樣的一首曲子呢,讓我們閉目聆聽這首古曲,感受伯牙子期的這段友誼的千古絕唱。

《伯牙絕弦》 篇14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特點和理解方法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這篇文章,我把重點放在文言文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

  本文雖是文言,但相對淺顯,在教學中可借助注釋進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本課難點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舉及其此舉背后隱喻的涵義——子期一死,伯牙為何摔琴?因為知音難覓,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無知音,因此也不必再來鼓琴。閱讀這個文本,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通過誦讀、體驗、對話、聯(lián)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向往這份美好……理解課文開始,我就引導學生就課題的“絕弦”展開討論,理解其含義,告訴學生翻譯文言文要學會變通,用熟悉的表達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時,我以“說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為什么在事業(yè)最頂峰的時候不再彈琴了呢?老師相信繼續(xù)學習課文大家就會對“絕弦”這個詞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一個問題激疑,設(shè)置懸念,之后在理解完課文后再向?qū)W生問:“在這里,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這‘終身不復(fù)鼓’的僅僅是琴嗎?”讓學生真正明白課題“絕弦”的深刻含義。

  教學中,我也注重了朗讀,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導學生要讀出稱贊的語氣,讀出知音歡聚的那份融洽與歡樂;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導學生帶著對伯牙寂寞、孤獨,絕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讀。

  在教學中,我還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為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xiàn)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xiàn)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chǔ)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感悟朗讀,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著文本中豐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俗話說,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shù)。我不敢說這節(jié)課我有什么閃光點,讓我感到很遺憾的就是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有些內(nèi)容會給人一種走馬觀花的感覺。有些語句處理得有點淺顯。

《伯牙絕弦》(通用14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伯牙絕弦

    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教學重難點:1.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 25、伯牙絕弦

    教學目標1、讀順、讀懂、悟情、惜誼2、背誦、默寫教學過程一、引入1、背誦《馬詩》2、閉目欣賞古箏曲《高山流水》,問,腦海里出現(xiàn)什么?(學生隨意談)3、師:這首曲子來自距今兩千五百多年的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一個千古流芳的故事。...

  • 《伯牙絕弦》同步練習題(精選13篇)

    溫故知新1、選擇加點字的正確解釋,把序號填入括號。絕:①斷絕②窮盡③走不通的④獨一無二的⑤極、最伯牙絕琴()斬盡殺絕()絕處逢生()美妙絕倫()絕大多數(shù)()懸崖絕壁()善:①擅長、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辦好、弄好伯牙...

  • 部編版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精選4篇)

    學習目標:1、通過自讀、互讀、評價讀課文,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2、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會有感情地背課文,并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 人教版六年級《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和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故事的興趣。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能借助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用自己的話初步講講這個故事。...

  • 《25、伯牙絕弦》教學設(shè)計(精選17篇)

    教學內(nèi)容:《伯牙絕弦》是《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課文人生苦短,知音難求;云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chǔ)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于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故事...

  • 三品知音──《伯牙絕弦》課堂實錄(通用16篇)

    一、初讀1、侃侃聊聊:師:學文言文,你覺得最難的是什么?板書:難生:我覺得學文言文最難的是斷句和理解意思。生:我覺得應(yīng)該是了解文章其中的含義。生:我覺得是要了解文言文中人物當時的心情。...

  • 六年級伯牙絕弦教案(精選2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借助注釋讀懂課文。3、通過學文,體會伯牙為知音子期破琴絕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體會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

  • 《伯牙絕弦》教案設(shè)計(通用14篇)

    一、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jù)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 伯牙絕弦 教學設(shè)計(精選14篇)

    【設(shè)計理念】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shè)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lǐng),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lǐng)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

  • 《伯牙絕弦》優(yōu)秀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能正確,有節(jié)奏朗讀課文,讀出古文的味道。2.能根據(jù)注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jīng)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教學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記誦積累。...

  • 《伯牙絕弦》教學案例(通用15篇)

    背景: 本周,我上了人教實驗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叵胍幌逻@次授課過程,感覺有很多不足之處,留下了許多遺憾。但也有少數(shù)幾處“亮點”,使得這堂課充滿了活力。...

  • 《伯牙絕弦》優(yōu)秀說課稿(精選13篇)

    一、說教材: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絕弦》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走近藝術(shù),感受藝術(shù)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選自《列子·湯問》,敘述了發(fā)生在春秋時代的一段千古流傳的故...

  • 《伯牙絕弦》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guān)于《伯牙絕弦》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伯牙絕弦》教學反思一《伯牙絕弦》選自《列子湯問》,故事感人至深,卻只有5句話,77個字,而這77個字里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

  • 語文伯牙絕弦教學反思(精選7篇)

    《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拿到教材,我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反復(fù)誦讀。然后,我又上網(wǎng)搜索了有關(guān)伯牙和鐘子期的資料,高山流水的故事、相關(guān)音樂等。由于小學生接觸古文甚少,因此文言文的教學內(nèi)容自然應(yīng)該在具體的語境中詮釋。...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欧美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女同 | 手机在线观看黄色网址 | 少妇bbbb水多毛片人 | 白袜奴gay网站 |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2021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青青 | 国产精亚洲视频 | 加勒比婷婷色综合久久 | 久久精品在线视频 | 篱笆女人狗40集免费观看 | 国产毛片女人高潮叫声 | 久久中文字幕在线 |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网址 |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 | 欧美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不卡 | 天美传媒精品1区2区3区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 九九欧美 | 欧美亚洲网站 | 国产欧美日韩三级 | 色婷婷亚洲婷婷7月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色噜噜噜 |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国内在线精品 |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 欧美乱大交XXXXX疯狂俱乐部 |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国产日韩视频在线 | 亚洲二区三区视频 |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xxx6乱为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三级中文字幕永久在线 | 黄色国产免费看 | 乱码精品一卡二卡无卡 | 日本不卡一二三区 | 欧美性精品220| 人妻制服出轨中字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