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能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三、教法,學法
教法: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采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具:錄音機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課前播放《知音》,)
剛才的一曲美妙的樂曲道出了人間許多美好的情懷,“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與音樂有關的文章,這是發生在2000年以前,春秋時期的一個千古流傳的動人故事。
(二)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1、自由讀課文,把子音讀準確,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也可以跟著默讀。
(教師正音,“哉”平舌音;“得”是多音字讀“dé”。還有哪些字要注意呢?你在讀書時有沒有讀不好的句子?)
3、齊讀課文。要注意剛才提到的幾個字,注意停頓和節奏。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4、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在兮和若后邊停頓很好,最后一句我和你們讀的都不一樣。師范讀,學生跟著讀)
小結:有進步,看來古文多讀幾遍就不難了。古文要讀出節奏和韻味來也不難,只要我們在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就能讀好。可以用“/”畫出停頓。我想如果你們理解了課文內容,會讀的更好的。
(三)深入探究,斟字酌句。
1、理解課題
幾遍讀下來了,我們都知道了文章寫了哪兩個人?(板書:伯牙,鐘子期)
2、理解大意
1)自讀課文,試著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內容。
2)請讀第一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生:善是善于的意思,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音樂。)
3)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請一起讀,讀出他們的特點。(齊讀)
4)從哪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再讀課文,畫出句子。
(生回答)
5)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
a、你從這句話體會到什么?(指名答)
b、從哪個字讓你體會“心里想到”的意思?(志)
c、子期聽到伯牙把高山融入到音樂時,他眼前浮現出怎樣的泰山?你從哪個詞知道的?(峨峨)
d、你從這里體會到子期善聽,這是在表揚,伯牙和子期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