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謎底》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系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fā)展。”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聯系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fā)展。”的深刻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 激qing導入,引出需求
1、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美麗的大自然總令人神往!投身在大自然的環(huán)抱,我們總是無比喜悅!的確,大自然除了供人們欣賞之外,還會通過自身的某種現象給人以啟迪,而關鍵在于你善不善于領悟!
2、今天,就讓我們用自己敏銳的雙眼、智慧的大腦到加拿大魁北克去感受、去領悟——《山谷中的謎底》。(齊讀課題)
(二)精讀第二段
1、過渡:從同學們的朗讀中,明確了今天的任務,就是將跟隨兩位旅行者前往山谷中,一起去揭開謎底。打開書本,默讀第三節(jié)。思考:為什么西坡長滿松、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卻只有雪松呢?用鉛筆勾畫出能幫助你解開謎底的語句。
2、交流討論謎底:
(1)“東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來。”齊讀這句話
(2)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 特殊的風向,東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b、 松樹特有的本領決定。(自身原因)
3、這個本領是指什么?自由朗讀第3小節(jié),找出重要的句子回答。
(1)指名回答,出示句子:“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依舊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
(2)自由讀,說說你在讀的時候都注意到了哪些詞語?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彈性、彎曲、反彈、依舊)
(3)齊讀這句話
(4)哪位同學愿意借助實物把這部分的內容講解給大家聽一聽?(學生借助尺演示)
(5)小結:剛才的演示物換成硬木頭行不行?為什么?
4、教師范讀:“就這樣,反復地積,……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找出這段話中的動詞(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積、壓、落、彈)
學生齊讀這句話
5、小結:有人說雪松面對風雪只會一個勁的向下彎曲,他們是一群膽小的弱者,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為什么?
是啊,雪松一次次地承受著壓力,又一次次地化解著這種壓力,從而頑強地存活了下來,成為了山谷中一道奇異的景觀。如今,始終解不開的謎終于豁然開朗。讓我們再次把謎底告訴大家。(齊讀第三節(jié))
(三)學習第三段
1、山谷中的旅行者從雪松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示?自由朗讀第三大段。
2、出示啟示:“對于外界的壓力,……以球反彈的機會。”
“彎曲不是到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fā)展。”
3、齊讀這兩句話。
4、你可以通過一個故事,一句名言俗語,或者一個成語來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嗎?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5、古往今來,從自然界到人類,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都明白了:
出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小不忍則亂大謀。
退一步,海闊天空。
大丈夫能屈能伸。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1)齊讀這些名言俗語。
(2)積累。
(四)總結全文
的確,大自然中,無論是什么動物、植物,無論是誰,面對困難和壓力,首先要學會面對,要和它作斗爭;但是,如果困難太大,也要學會忍讓,因為暫時的彎曲和忍讓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積蓄力量,等待機會,以求更好地發(fā)展。記住:進一步,寸步難行;退一步,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