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謎底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自主學習,掌握本課的4個生字,理解 “反彈”、“彎曲”等新詞。
3、讀懂課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描寫雪松在暴風雪中的語句,感悟雪松的特點。
[總體設計]指導學生朗讀描寫雪松在暴風雪中的語句,感悟雪松的特點。通過學生對雪松的贊美,水到渠成地結合自己的積累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領悟“彎曲”的人生哲學。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揭題
1、看老師板書今天要學的課題。
2、看了這個課題,你有哪些問題?
(等待30秒,讓學生思考)
3、問題,先不說出來,請帶著自己的問題去讀課文。聽清要求:除了思考問題外,還要自學生字詞,爭取把文章讀通。
4、學生自讀課文。
教師巡視了解(1)讀通情況(2)了解學生的問題及解決的結果情況
第二環節:匯報交流自讀情況
語言訓練因素:因果關系的不同句式。
剛才你的問題是什么?自己讀書知道答案了嗎?
估計有以下問題:(1)是什么山谷?(2)謎面是什么?(請兩位說)(3)謎底是什么?
方法:(1)針對學生的不同問題有的簡要自答,有的讓別的同學也說說。
(2)關于謎面和謎底,請幾對同學互問互答,通過因果關系不同句式的訓練,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第三環節:精讀雪松的特點,感悟雪松精神
語言訓練因素:(1)體會雪松“彎曲”“反彈”的特點。(2)書寫贊美雪松的語言。
1、謎面知道了,謎底也知道了,這節課還有什么要學?
師:學語文一定要到語言文字中去走幾個來回。不知道你們文章讀完了,頭腦中有沒有留下一些畫面?
2、老師讀完了這篇課文有兩幅畫面在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幅是大雪壓青松的畫面,一幅是兩位旅行者發現謎底后興奮交流的畫面。
3、現在我們就一同到描寫大雪壓青松那個畫面的文字中去走一走。請同學們讀一讀描寫大學壓青松的語言,讀完后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這是一棵 的雪松。
4、學生讀書思考,投影該段文字。
5、討論:在你的心目中,這是一課 的雪松。
估計學生會答: (1)堅強(請你讀出雪松的堅強)
(2)謙讓(這個特點很含蓄,能讀出來嗎?)
(3)智慧
(4)有彈性
(5)會反彈
……
方法:根據學生的個性回答,有的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有的讓學生讀出自己心目中雪松的特點,也可師生間相互評一評朗讀,指導讀出自己心中雪松的特點。
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可穿插:聽了你的朗讀,仿佛讓我感覺到雪松正對著風雪說:“……”,猜猜老師仿佛聽到了什么了呢?
6、發揮學生想象,說說雪松對風雪說些什么,體悟雪松的特點。
7、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引讀。(兩次)
(1)師;暴風雪來了,風呼呼地刮著,雪一片一片地落在松枝上,越來越厚,此時,雪松 。教師指大屏幕引讀。……反復……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