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不壞的手帕(通用4篇)
燒不壞的手帕 篇1
教材分析
這是一次記敘觀察實驗的習作,要求把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具體寫下來,是繼第三單元習作訓練《把作文改寫具體》和第四單元習作訓練《紙團疑云》的確定中心、合理想象訓練之后安排的。這次習作,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寫作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1.學會觀察。要仔細觀察實驗,聽清實驗前教師的介紹,看清實驗的全過程和實驗時同學們的神情、動作,還要體會自己看實驗時的心情變化。
2。列好作文提綱。可以把實驗的過程分成四步:提問題——做實驗——出奇跡——明原因,按順序寫。
3.作文時要注意用詞造句。不僅要把自己在實驗時詫異、緊張、驚奇、興奮等神情寫具體,還要寫好實驗前后老師、同學的動作、語言和神情。
4.要把一堂實驗課寫清楚,寫具體并不容易。習作時先要交代做實驗要用哪些東西,老師是怎樣提示的;接著寫老師是怎么做的;再寫做完實驗后老師又是怎樣提出一個又一個疑點,大家又是怎樣爭著回答的;最后寫這堂實驗課使自己懂得了什么道理。
訓練目標
1.初步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
2.能按照實驗的過程有順序地記敘實驗的經過,并能寫清楚人的動作、語言和心情變化。
3.激發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重點:把實驗的經過和自己酌感受具體地寫下來。
難點: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寫出“我”觀察實驗的詫異、緊張、驚奇、興奮的心情,寫出老師和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
教學時間 2課時
課前淮備
做實驗用的物品:一塊手帕、酒精、盤子、火柴、一只大碗。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教師做演示實驗,學生觀察,激發興趣。
2.討論寫作思路。
3.列作文提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教師取出一塊事先準備好的布手帕,問學生:“這是什么?”
2.導語:老師今天已經把這塊手拍在保險公司保了險,就是手帕上倒上酒精用火燒也燒不壞,因為“保過險”了。你相信嗎?燒不壞的手帕(教師揭示課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大家拭目以待)
二、教師演示實驗,學生仔細觀察。
1.教師提出觀察實驗的要求。
出示下列三個問題:
①教師做實驗時動作怎樣?(先……再……后……)
②教師實驗時說了哪些話?提了哪些疑問?
②整個實驗時,同學們的言行、神態及你自己的心倩變化“是怎樣的?
2.教師做實驗,學生觀察。
先出示實驗步驟:
①手帕放在盤子里,倒酒精,浸濕手帕;
②點燃盤于里的帶酒精的手拍;
⑧酒精未燃盡之前,用大碗扣住盤子滅火;
④檢查手拍有沒有燒壞。
再按照實驗步驟,教師演示實驗:教師把一塊手帕讓學生看過(檢查是不是布手帕)以后,放進一只盤子里,打開酒精瓶的蓋子,把酒精(70%的濃度)倒入盤子,以沒濕手拍為宜。然后,請學生注意教師要點火了。教師擦著了火柴,做敢點又不敢點的樣子,停十秒鐘,絡于把盤于里的酒精點燃了,盤子里就升起熊熊的火焰,此時學生的心情緊張。幾分鐘后在酒精未燒完以前,取一只大碗,碗口向下迅速扣在盤子里,撲滅火焰。此時,教師問學生:“現在手帕燒壞了沒有?”學生作出種種猜測性的回答。教師揭開扣著的碗,取出布手帕讓大家看,布手帕竟然安然無恙,學生都感到十分驚奇和興奮。
3.學生思考并分組討論實驗前提出的問題。(學生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4.反饋、評價。
①小組代表針對三個問題發表自己意見。引導針對一個問題作適當的描寫。
②師生共同評議。
5.說明手帕為什么沒有被燒壞的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自然常識課已經學過的知識,解釋手帕浸透了酒精,燃燒時手帕沒有被燒壞的現象。教師根據學生解釋,補充說明,使原因更明確。原因:酒精燃燒時上面火焰的溫度高,下面的溫度低。再說教師用的是70%的濃度的酒精。酒精易揮發,助燃燒,而留下30%的水分浸在布手帕里,只要這30%的水不燒于,手帕是不會燒壞的。
教師再說明白:這塊手帕在保險公司保了險是一句趣話,其實酒精里那30%的水分“保了險”。于是,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個手帕燒不壞的有趣實驗,是科學知識發揮了神奇作用。
三、列作文提綱:
1.學習課文習作提示的第二部分,明確提綱的內容和順序;
(按提問題——做實驗——出奇跡——明原因四步來寫)
2.學生列作文提綱。
3.指名交流,全班評議。
4.學生修改提綱,完善提綱。為下節課習作做準備。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生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2.部分學生讀自己的作文,然后進行評議,評議后修改作文。
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上節課學生列得比較好的提綱,讓學生討論:這個提綱好在什么地方,寫作時重點寫什么?
(1)出示提綱:(投影片出示)
燒不壞的手帕
第一段:提問題。教師在實驗前提了什么問題?
第二段:做實驗。
①教師實驗準備。
②教師演示實驗(教師的動作、實驗的變化)
②學生觀察實驗(學生的言行、神態及心情變化)
第三段:出現奇跡。實驗結果出現什么奇跡,師生的反應怎樣?
第四段:明原因。師生共同說明原因。
(2)學生討論。
(3)反饋學生討論情況,師生共評,學生進一步修改提綱。
2.學習“習作提示”的第三部分,明確寫作要求。(不光
寫實驗時的驚奇、詫異、緊張、興奮的心情,還要寫實驗前后老師、同學的動作、語言神情)
3.放手試寫全文,教師對習作基礎差的同學進行指導。
4.組織交流。
(1)指名讀完成的初稿,師生共同講評。
(2)引導學生分別就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寫具體,就是否寫出師生的言行、神態及心情變化等方面發表自己的建議。
(3)學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見——自己再次修改。
5.學生謄抄習作。
燒不壞的手帕 篇2
老百曉
一、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
2、能按照實驗的過程有順序地記敘實驗的經過,并能寫清楚人的動作、語言和心情變化。
3、激發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具準備
手帕一塊(可用紅領巾代替),濃度70%的精度一些,盤子一個,蓋一個,火柴等。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情。
1、教師取出二塊事先準備好的布手帕(我用紅領巾代替),問學生:“這是什么?”
2、點燃其中一塊紅領巾,觀察其結果?(紅領巾被燒壞。)
3、拿出第二塊紅領巾,師:這塊紅領巾,老師給它施了魔法,不怕火燒,為了使火燒得更旺,我還要在它上面倒上酒精,來幫它燃燒。你們信不信啊?
不信啊!那好,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看看結果到底怎樣?
(二)做演示實驗。
1、指導觀察:
聽清實驗前老師的介紹,看清實驗的全過程和實驗時同學們的神情、動作,體味自己的心情變化。
2、實驗步驟:
①把紅領巾放在酒精中浸濕。
②把紅領巾點燃。
③酒精未燃盡之前,用大碗扣住盤子滅火。
④檢查紅領巾有沒有燒壞。
3、明白道理:
請學生猜猜紅領巾沒有被燒壞的原因。
師說明原因:酒精燃燒時上面火焰的溫度高,下面的溫度低。老師用的是70%濃度的酒精。30%的水不燒干,紅領巾是不會燒壞的。說這塊紅領巾被老師施了魔法是一句趣話,其實是酒精里30%的水分起了作用。是科學知識發揮了神奇的作用。
(三)列作文提綱。
1、學習“學習提示”第二部分,明確提綱的內容和順序。
提問題——做實驗——出奇跡——明原理
2、學生列作文提綱。
3、交流、評議。
(四)試寫作文。
1、學習“學習提示”第三部分,明確寫作的要求。
不光寫實驗時的驚奇、詫異、緊張、興奮的心情,還要寫實驗前后老師同學的動作、語言、神情等。
2、放手試寫作文。
3、組織交流。
(1)指名讀完成的初稿,師生共同講評。
(2)學生各自修改
同桌互相提修改意見
自己再次修改。
4、謄抄習作。
燒不壞的手帕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次觀察實驗作文,要求學生把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具體寫下來,是第三單元訓練《
把作文改具體》和第四單元習作訓練《紙團疑云》確定中心、全理想象訓練之后安排的。這次
習作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習作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
2.能按照實驗的過程有順序地記敘實驗的經過,并能寫清楚人的動作、語言和心情變化。
3.激發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把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具體寫下來。
教學難點: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寫出“我”觀察實驗的詫異、緊張、驚奇、興奮的心情,寫
出老師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
教學準備:
一塊布手怕,酒精,盤子,火柴,一只大碗。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
教學目標:
1.教師做演示實驗,學生觀察,激發興趣。
2.討論寫作思路。
3.列作文提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教師取出一塊事先準備好的布手帕,問學生:“這是什么?”
2.導語:老師今天已經把這塊手拍在保險公司保了險,就是手帕上倒上酒精用火燒也燒不壞
,因為“保過險”了。你相信嗎?燒不壞的手帕(教師揭示課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一起
來做個小實驗。(大家拭目以待)
二、教師演示實驗,學生仔細觀察。
1.教師提出觀察實驗的要求。
出示下列三個問題:
①教師做實驗時動作怎樣?(先……再……后……)
②教師實驗時說了哪些話?提了哪些疑問?
②整個實驗時,同學們的言行、神態及你自己的心倩變化“是怎樣的?
2.教師做實驗,學生觀察。
先出示實驗步驟:
①手帕放在盤子里,倒酒精,浸濕手帕;
②點燃盤于里的帶酒精的手拍;
⑧酒精未燃盡之前,用大碗扣住盤子滅火;
④檢查手拍有沒有燒壞。
再按照實驗步驟,教師演示實驗:教師把一塊手帕讓學生看過(檢查是不是布手帕)以后,
放進一只盤子里,打開酒精瓶的蓋子,把酒精(70%的濃度)倒入盤子,以沒濕手拍為宜。然后,
請學生注意教師要點火了。教師擦著了火柴,做敢點又不敢點的樣子,停十秒鐘,絡于把盤于
里的酒精點燃了,盤子里就升起熊熊的火焰,此時學生的心情緊張。幾分鐘后在酒精未燒完以
前,取一只大碗,碗口向下迅速扣在盤子里,撲滅火焰。此時,教師問學生:“現在手帕燒壞
了沒有?”學生作出種種猜測性的回答。教師揭開扣著的碗,取出布手帕讓大家看,布手帕竟然
安然無恙,學生都感到十分驚奇和興奮。
3.學生思考并分組討論實驗前提出的問題。(學生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4.反饋、評價。
①小組代表針對三個問題發表自己意見。引導針對一個問題作適當的描寫。
②師生共同評議。
5.說明手帕為什么沒有被燒壞的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自然常識課已經學過的知識,解釋手帕浸透了酒精,燃燒時手帕沒有被
燒壞的現象。教師根據學生解釋,補充說明,使原因更明確。原因:酒精燃燒時上面火焰的溫
度高,下面的溫度低。再說教師用的是70%的濃度的酒精。酒精易揮發,助燃燒,而留下30%
的水分浸在布手帕里,只要這30%的水不燒于,手帕是不會燒壞的。
教師再說明白:這塊手帕在保險公司保了險是一句趣話,其實酒精里那30%的水分“保了
險”。于是,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個手帕燒不壞的有趣實驗,是科學知識發揮了神奇作用
。
三、列作文提綱:
1.學習課文習作提示的第二部分,明確提綱的內容和順序;
(按提問題——做實驗——出奇跡——明原因四步來寫)
2.學生列作文提綱。
3.指名交流,全班評議。
4.學生修改提綱,完善提綱。為下節課習作做準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2.部分學生讀自己的作文,然后進行評議,評議后修改作文。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上節課學生列得比較好的提綱,讓學生討論:這個提綱好在什么地方,寫作時重
點寫什么?
1.出示提綱:(投影片出示)
燒不壞的手帕
第一段:提問題。教師在實驗前提了什么問題?
第二段:做實驗。
①教師實驗準備。
②教師演示實驗(教師的動作、實驗的變化)
②學生觀察實驗(學生的言行、神態及心情變化)
第三段:出現奇跡。實驗結果出現什么奇跡,師生的反應怎樣?
第四段:明原因。師生共同說明原因。
2.學生討論。
3.反饋學生討論情況,師生共評,學生進一步修改提綱。
二、學習“習作提示”的第三部分,明確寫作要求。(不光
寫實驗時的驚奇、詫異、緊張、興奮的心情,還要寫實驗前后老師、同學的動作、語言神
情)
三、放手試寫全文,教師對習作基礎差的同學進行指導。
四、組織交流。
1.指名讀完成的初稿,師生共同講評。
2.引導學生分別就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寫具體,就是否寫出師生的言行、神態及心情變
化等方面發表自己的建議。
3.學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見——自己再次修改。
燒不壞的手帕 篇4
陳建英
教材分析
這是一次記敘觀察實驗的習作,要求把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具體寫下來,是繼第三單元習作訓練《把作文改寫具體》和第四單元習作訓練《紙團疑云》的確定中心、合理想象訓練之后安排的。這次習作,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寫作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1.學會觀察。要仔細觀察實驗,聽清實驗前教師的介紹,看清實驗的全過程和實驗時同學們的神情、動作,還要體會自己看實驗時的心情變化。
2。列好作文提綱。可以把實驗的過程分成四步:提問題——做實驗——出奇跡——明原因,按順序寫。
3.作文時要注意用詞造句。不僅要把自己在實驗時詫異、緊張、驚奇、興奮等神情寫具體,還要寫好實驗前后老師、同學的動作、語言和神情。
4.要把一堂實驗課寫清楚,寫具體并不容易。習作時先要交代做實驗要用哪些東西,老師是怎樣提示的;接著寫老師是怎么做的;再寫做完實驗后老師又是怎樣提出一個又一個疑點,大家又是怎樣爭著回答的;最后寫這堂實驗課使自己懂得了什么道理。
訓練目標
1.初步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
2.能按照實驗的過程有順序地記敘實驗的經過,并能寫清楚人的動作、語言和心情變化。
3.激發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重點:把實驗的經過和自己酌感受具體地寫下來。
難點: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寫出“我”觀察實驗的詫異、緊張、驚奇、興奮的心情,寫出老師和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
教學時間 2課時
課前淮備
做實驗用的物品:一塊手帕、酒精、盤子、火柴、一只大碗。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教師做演示實驗,學生觀察,激發興趣。
2.討論寫作思路。
3.列作文提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教師取出一塊事先準備好的布手帕,問學生:“這是什么?”
2.導語 :老師今天已經把這塊手拍在保險公司保了險,就是手帕上倒上酒精用火燒也燒不壞,因為“保過險”了。你相信嗎?燒不壞的手帕(教師揭示課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大家拭目以待)
二、教師演示實驗,學生仔細觀察。
1.教師提出觀察實驗的要求。
出示下列三個問題:
①教師做實驗時動作怎樣?(先……再……后……)
②教師實驗時說了哪些話?提了哪些疑問?
②整個實驗時,同學們的言行、神態及你自己的心倩變化“是怎樣的?
2.教師做實驗,學生觀察。
先出示實驗步驟:
①手帕放在盤子里,倒酒精,浸濕手帕;
②點燃盤于里的帶酒精的手拍;
⑧酒精未燃盡之前,用大碗扣住盤子滅火;
④檢查手拍有沒有燒壞。
再按照實驗步驟,教師演示實驗:教師把一塊手帕讓學生看過(檢查是不是布手帕)以后,放進一只盤子里,打開酒精瓶的蓋子,把酒精(70%的濃度)倒入盤子,以沒濕手拍為宜。然后,請學生注意教師要點火了。教師擦著了火柴,做敢點又不敢點的樣子,停十秒鐘,絡于把盤于里的酒精點燃了,盤子里就升起熊熊的火焰,此時學生的心情緊張。幾分鐘后在酒精未燒完以前,取一只大碗,碗口向下迅速扣在盤子里,撲滅火焰。此時,教師問學生:“現在手帕燒壞了沒有?”學生作出種種猜測性的回答。教師揭開扣著的碗,取出布手帕讓大家看,布手帕竟然安然無恙,學生都感到十分驚奇和興奮。
3.學生思考并分組討論實驗前提出的問題。(學生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4.反饋、評價。
①小組代表針對三個問題發表自己意見。引導針對一個問題作適當的描寫。
②師生共同評議。
5.說明手帕為什么沒有被燒壞的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自然常識課已經學過的知識,解釋手帕浸透了酒精,燃燒時手帕沒有被燒壞的現象。教師根據學生解釋,補充說明,使原因更明確。原因:酒精燃燒時上面火焰的溫度高,下面的溫度低。再說教師用的是70%的濃度的酒精。酒精易揮發,助燃燒,而留下30%的水分浸在布手帕里,只要這30%的水不燒于,手帕是不會燒壞的。
教師再說明白:這塊手帕在保險公司保了險是一句趣話,其實酒精里那30%的水分“保了險”。于是,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個手帕燒不壞的有趣實驗,是科學知識發揮了神奇作用。
三、列作文提綱:
1.學習課文習作提示的第二部分,明確提綱的內容和順序;
(按提問題——做實驗——出奇跡——明原因四步來寫)
2.學生列作文提綱。
3.指名交流,全班評議。
4.學生修改提綱,完善提綱。為下節課習作做準備。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生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2.部分學生讀自己的作文,然后進行評議,評議后修改作文。
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上節課學生列得比較好的提綱,讓學生討論:這個提綱好在什么地方,寫作時重點寫什么?
(1)出示提綱:(投影片出示)
燒不壞的手帕
第一段:提問題。教師在實驗前提了什么問題?
第二段:做實驗。
①教師實驗準備。
②教師演示實驗(教師的動作、實驗的變化)
②學生觀察實驗(學生的言行、神態及心情變化)
第三段:出現奇跡。實驗結果出現什么奇跡,師生的反應怎樣?
第四段:明原因。師生共同說明原因。
(2)學生討論。
(3)反饋學生討論情況,師生共評,學生進一步修改提綱。
2.學習“習作提示”的第三部分,明確寫作要求。(不光
寫實驗時的驚奇、詫異、緊張、興奮的心情,還要寫實驗前后老師、同學的動作、語言神情)
3.放手試寫全文,教師對習作基礎差的同學進行指導。
4.組織交流。
(1)指名讀完成的初稿,師生共同講評。
(2)引導學生分別就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寫具體,就是否寫出師生的言行、神態及心情變化等方面發表自己的建議。
(3)學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見——自己再次修改。
5.學生謄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