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 《復習4》教學設計(精選23篇)

《復習4》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3-15

《復習4》教學設計(精選23篇)

《復習4》教學設計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學目標 :

  1、掌握所學的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

  2、比較并抄寫形近的聲韻母。

  3、能夠看圖說話,拼讀音節。

  4、認識事物,把音節和圖正確地連接起來。

  5、能認讀本單元所學的生字和詞語。

  教學準備:帶調的6個單韻母和學過的10個聲母的字母卡片;事物圖片;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掌握所學的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

  2、比較并抄寫形近的聲韻母。

  教學過程 :

  (一)第一題:我會讀。

  1、打亂順序認讀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卡片,看誰讀得又快又準。(集體讀)

  2、按順序連讀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區分字母不同的發音方法。

  (二)第二題:我會寫。

  1、出示:b---d f---t n---m u---ü

  先集體認讀,再說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可用順口區別。

  2、對比抄寫,邊抄寫邊小聲念字母。

  3、游戲:給聲母找朋友

  把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的卡片分別貼在16個同學的胸前,這些同學依次走上臺,問:“誰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同學胸前貼著可以與之相拼的韻母,就要立即走上講臺,站在他的左側,并大聲讀所拼出的音節。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夠看圖說話,拼讀音節。

  2、認識事物,把音節和圖正確地連接起來。

  3、能認讀本單元所學的生字和詞語。

  教學過程 :

  (一)第三題:看看讀讀。

  1、看看圖上畫著哪些東西,你認識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音節:lǎ ba、mù tī、yī fu、pù bù、

  2、你能用上這些詞語來說一句話嗎?

  3、讀音節。(指名讀、開小火車、齊讀)

  (二)第四題:我會連。

  1、看看圖上畫著哪幾種動物?

  2、拼讀音節,指一指音節所說的動物在哪里?

  3、畫線把動物和相應的音節連起來。

  (三)第五題:我會認。

  1、打亂順序,卡片認讀生字、詞語:大、土、米、我、馬、地、爸爸、媽媽。(指名讀、開火車、齊讀)

  2、給生字擴詞,看誰找的朋友多。造句,用上詞語說一句話。

  3、游戲:找朋友。

  把生字卡片發給學生,教師或請學生來組詞,說出一個詞語時,拿著詞語中所帶的生字卡片的小朋友上臺來,并拿著卡片領著同學讀,如:“大,大家的大”。

《復習4》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

  1、復習復韻母和鼻韻母,練習書寫。

  2、能夠正確拼讀音節,連接相對應的圖片。

  3、正確拼讀音節,了解秋游該帶些什么,并能用簡筆畫將這些東西畫下來。

  4、能夠根據音節看清圖意,看圖說幾句話,明白互相謙讓的道理。

  5、能夠正確認讀詞語,并會恰當使用。

  6、能夠正確拼讀兒歌,會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兒歌。

  7、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的分流練習,分類按順序排列。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復韻母和鼻韻母,練習書寫。

  2、能夠正確拼讀音節,連接相對應的圖片。

  教學過程 :

  (一)第一題:描描讀讀。

  1、先讀韻母卡片,按順序讀,打亂順序讀。

  2、按虛線描韻母,一邊描一邊想想這個韻母的讀音。

  3、描完了再按順序讀一讀。

  4、擴展活動,做游戲“找朋友”。

  一部分同學舉聲母卡片,一部分同學舉韻母卡片,大家在一起跳找朋友的舞蹈,跳完一曲,看看兩個人拿的聲母和韻母組成什么音節?然后一起拼讀一遍,若兩個人拿的聲母和韻母不能拼成音節,說明朋友找錯了。

  (二)第二題:我會連。

  1、聽老師模仿動物的叫聲,猜猜是什么動物。

  2、再讀一讀,圖下的音節。(要注意三拼音的讀法)

  3、做“給動物掛牌”的游戲。說說自己喜歡哪種動物,找出這個動物名稱的音節,把他們連起來。

  4、校對答案。

  5、擴展活動:拼讀下面的音節。

  jīn yú diàn shàn qīng ting wú gōng

  gōng rén nóng mín jiě fang jūn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拼讀音節,了解秋游該帶些什么,并能用簡筆畫將這些東西畫下來。

  2、能夠根據音節看清圖意,看圖說幾句話,明白互相謙讓的道理。

  3、能夠正確認讀詞語,并會恰當使用。

  教學過程 :

  (一)第三題:讀讀畫畫。

  1、出示音節,拼讀音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什么時候要帶上這些東西?師:秋游快到了,讀幼兒園時要去秋游了,總是爸爸媽媽幫小朋友們理書包。現在我們已經是小學生了,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書包該怎么理呢?要帶些什么東西呢?書上就告訴我們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3、這些東西只是給大家一個建議,你可以選擇,還可以帶些你認為有用的可這里又沒有提到的東西。請大家把你在秋游時想帶的東西用簡筆畫畫下來。

  4、交流,并說說帶上這些東西的理由。

  (二)第四題:我會講。

  1、出示插圖,認讀圖中的兩個音節詞。了解獨木橋的特點。

  2、小組合作,看清圖意,說說這幅圖講了什么?你能編一個小故事嗎?

  3、小組匯報,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問:小白兔和猴爸爸各自要去哪兒干什么?它們怎樣才能到達目的地?會發生什么事情?

  4、自己練習講故事、指名講、同學點評。

  5、假設小白兔和猴爸爸都要搶先過獨木橋,會造成什么結果?(適時地進行互相謙讓的教育。)

  (三)第五題:我會讀。

  1、卡片抽讀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你能選用這些詞語說一句話嗎?

  3、小組合作,選用幾個詞語說幾句話。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能夠正確拼讀兒歌,會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兒歌。

  2、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的分流練習,分類按順序排列。

  教學過程 :

  (一)第六題:讀讀背背。

  1、出示詩歌《秋葉飄飄》,請學生自己試著拼讀,你讀懂了什么?

  2、你會拼讀哪些音節,做做小老師帶著大家讀一讀。

  3、在老師的指導下試讀兒歌。(以詞語為單位,做到詞語連讀)

  4、有感情地朗讀兒歌,問:想象秋葉飛舞時還像什么?秋姑娘還會發來什么電報?(了解秋天的特點)

  5、誰能試著背背這首優美的詩歌。

  (二)第七題:我會讀。(系統復習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

  1、復習23個聲母。

  (1)讀、背聲母。

  (2)區別形近字母:b —d p —q f —t m —n

  音近字母:n —l z —zh c —ch s—sh

  (3)再熟讀、背聲母。(指名背、同桌背、自由背)

  2、復習24個韻母。

  (1)分組讀:單韻母6個、復韻母9個、前鼻韻母5個、后鼻韻母4個。(重點復習復韻母和鼻韻母的連讀方法)

  (2)對比讀:a—an—ang e—en—eng

  i—in—ing un—ün—üe

  iu—ui—in an—ao—ou

  (3)連起來熟讀、記憶。

  3、復習16個整體認讀音節。

  (1)分類讀。

  翹舌平舌;其后加i的有7個;跟韻母讀音相同;用大y帶頭的有8個;還有一個wu。

  (2)熟讀,記憶。

《復習4》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

  1、按聲母的順序連線組成動物圖形,通過有趣的練習形式復習聲母。

  2、運用事物擺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學的姓,能夠拼讀姓,明確聲母是什么。

  4、拼讀音節,區分平、翹舌音和音、形相近的聲母,進一步練習拼音。

  5、拼讀音節,并將同一類的事物連起來。

  6、能夠認讀所學的生字,并能給生字組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按聲母的順序連線組成動物圖形,通過有趣的練習形式復習聲母。

  2、運用事物擺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學的姓,能夠拼讀姓,明確聲母是什么。

  教學過程 :

  (一)第一題:我會連。

  1、卡片認讀23個聲母。

  2、講清方法:從聲母b開始,按順序連線,學生用鉛筆試連。

  3、問:你是怎么連的?(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相連)

  4、連成了什么動物圖形。(同桌互相檢查,教師巡查。)

  (二)第二題:我會擺。

  1、看圖,猜猜圖上擺出的是什么字母?

  2、你能學著他的樣子,擺擺我們已經學過的字母嗎?(鼓勵發揮想象)

  3、讀一讀擺出的字母,可背順口溜

  (三)第三題:我會想。

  1、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同學們的名字嗎?

  2、師:每個人的名字都由姓和名兩部分組成,在名字前面的是姓,一般都是一個字,如:……,但也有兩個字的姓,如:……。跟在姓后面的就是你的名,如:……。

  3、你能說說自己的姓和名嗎?同學的呢?

  4、認讀聲母:g k h j q x zh ch sh,看看哪些同學的姓里有這些字母。

  5、游戲,老師報同學的名字,大家立即說出姓的聲母。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拼讀音節,區分平、翹舌音和音、形相近的聲母,進一步練習拼音。

  2、拼讀音節,并將同一類的事物連起來。

  3、能夠認讀所學的生字,并能給生字組詞。

  教學過程 :

  (一)第四題:我會讀。

  1、以組為單位出示音節,指名讀。

  2、說說每組音節有什么區別?讀和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領讀、帶讀、開火車讀、齊讀音節。

  (二)第五題:讀讀連連。

  1、自由拼讀音、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教師正音,強調沒有標聲調的,讀輕聲,要讀得又輕又短。

  2、看看書上連線的一組詞語,為什么把它們連在一起?

  3、學生試著自己連接剩下的詞語,并說說理由,教師校對。

  4、說話練習:我把bō luó和yā lí連在一起,因為它們都屬于水果。

  (三)第六題:我會認。

  1、做摘蘋果游戲:一張貼有生字的蘋果樹插圖,請學生認認這些生字,會念的大聲念出來,并把這個帶生字的蘋果送給學生。

  2、領讀、帶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生字。

  3、誰能給這些蘋果找找朋友?

《復習4》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

  1、復習復韻母,能夠正確區分形近的復韻母。

  2、能夠正確拼讀音節,并與相對應的圖片連接起來。

  3、復習所學的詞語,并能選詞造句。

  4、拼讀兒歌《拼一拼》,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想一想,三個圓圈和三條直線還能拼成什么圖案。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復韻母,能夠正確區分形近的復韻母。

  2、能夠正確拼讀音節,并與相對應的圖片連接起來。

  教學過程 :

  (一)第一題:我會讀。

  1、卡片認讀單韻母:i e u r

  2、你能把這些單韻母組成復韻母嗎?讀一讀。

  3、讀:ie——ei iu——ui ei——er,說一說每一組復韻母有什么區別。

  (二)第二題:我會連。

  1、拼讀音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自己試著把音節和圖片連接起來。

  (三)擴展活動。

  1、比一比,看誰能認讀。

  2、同桌的兩位同學輪流認讀卡片上的復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互相糾正。

  3、拼拼讀讀,看誰拼得又準又快。

  cì wei dài shǔ yě tù jiǔ cài dòu jiǎo qié zi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所學的詞語,并能選詞造句。

  2、拼讀兒歌《拼一拼》,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想一想,三個圓圈和三條直線還能拼成什么圖案。

  教學過程 :

  (一)第三題:我會認。

  1、打亂順序,卡片認讀詞語。

  2、誰能用這些詞語來說一句話?

  3、這些詞語你能給它歸歸類嗎?說說你歸類的理由。(人稱、動物、動作)

  (二)第四題:讀讀拼拼。

  1、出示兒歌《拼一拼》,自由拼讀兒歌。

  2、朗讀兒歌。(指名讀、齊讀)

  3、拿出學生自己準備的三個圓圈和三條直線,拼拼小鴨和小兔。

  4、小組合作:用圓圈和直線拼拼其它的圖案,看哪一小組拼出的圖案最多,最有趣。

《復習4》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

  1、掌握所學的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

  2、比較并抄寫形近的聲韻母。

  3、能夠看圖說話,拼讀音節。

  4、認識事物,把音節和圖正確地連接起來。

  5、能認讀本單元所學的生字和詞語。

  教學準備:帶調的6個單韻母和學過的10個聲母的字母卡片;事物圖片;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掌握所學的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

  2、比較并抄寫形近的聲韻母。

  教學過程 :

  (一)第一題:我會讀。

  1、打亂順序認讀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卡片,看誰讀得又快又準。(集體讀)

  2、按順序連讀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區分字母不同的發音方法。

  (二)第二題:我會寫。

  1、出示:b---d f---t n---m u---ü

  先集體認讀,再說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可用順口區別。

  2、對比抄寫,邊抄寫邊小聲念字母。

  3、游戲:給聲母找朋友

  把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的卡片分別貼在16個同學的胸前,這些同學依次走上臺,問:“誰是我的好朋友?”如果某位同學胸前貼著可以與之相拼的韻母,就要立即走上講臺,站在他的左側,并大聲讀所拼出的音節。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夠看圖說話,拼讀音節。

  2、認識事物,把音節和圖正確地連接起來。

  3、能認讀本單元所學的生字和詞語。

  教學過程 :

  (一)第三題:看看讀讀。

  1、看看圖上畫著哪些東西,你認識嗎?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音節:lǎ ba、mù tī、yī fu、pù bù、

  2、你能用上這些詞語來說一句話嗎?

  3、讀音節。(指名讀、開小火車、齊讀)

  (二)第四題:我會連。

  1、看看圖上畫著哪幾種動物?

  2、拼讀音節,指一指音節所說的動物在哪里?

  3、畫線把動物和相應的音節連起來。

  (三)第五題:我會認。

  1、打亂順序,卡片認讀生字、詞語:大、土、米、我、馬、地、爸爸、媽媽。(指名讀、開火車、齊讀)

  2、給生字擴詞,看誰找的朋友多。造句,用上詞語說一句話。

  3、游戲:找朋友。

  把生字卡片發給學生,教師或請學生來組詞,說出一個詞語時,拿著詞語中所帶的生字卡片的小朋友上臺來,并拿著卡片領著同學讀,如:“大,大家的大”。

《復習4》教學設計 篇6

  活動目的: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區分聲、韻母的字形和讀音,辨認整體認讀音節。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將全班同學分成三大組。

  2.教具準備:多媒體、掛圖、錄音、音節卡、字母卡等。

  活動時間:40分鐘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音樂渲染)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一起去其樂無窮的珍珠樂園游玩。你們高興嗎?不過,要想玩到各種各樣的游戲,可要動動腦筋,闖過一道道難關,才能玩得盡興。有信心戰勝困難嗎?

  二、引導自主闖關,達到活動目的。

  1.智取入門卷。(出示掛圖、播放錄音)

  導游:要進入珍珠樂園,就得闖過兩關,才能獲取入門券:

  1)分辨字形。2)讀準字音。

  第一關:分辨字形。

  導游:(出示一張放大的入門券)瞧,這就是入門券,上面貼著很多小圖片,請大家聽錄音,根據圖片意思找出相應的聲母卡貼上去,并讀出聲母。

  參考答案: ná lā tǎ fǔ mǐ nǚ qì pá zhū zú chā cā shān sān

  第二關:

  導游:祝賀你們順利通過第一關,現在我還要考考你們,請大家自選其中的一個音節說一句完整的話,只要通過了這一關就可以拿到入場券了。

  (點評:在活動中通過直觀的教學讓學生對形近、音近的聲母進行區別,實現了拼音幫助識字、表達的功能。而且豐富了學生的語言,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巧碰快樂車。(發放貼有單韻母的碰碰車頭飾)

  導游:樂園里的游戲真多!瞧!快樂碰碰車就在眼前,誰想開?(發頭飾)這六輛車相碰能碰出很多復韻母,若碰錯了,可就有危險了,碰對了,就請大家讀出來。

  參考答案: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點評: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能自由表現,再加上老師適時的肯定和鼓勵使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

  3、勇闖魔鬼屋。(出示多媒體)

  導游:快樂的碰碰車真是有驚無險啊!下面還有更驚險的等著我們呢? (電腦出示鬼屋通道)通道上分布著 ɑn en in un ün ɑnɡ enɡ inɡ onɡ這些前、后鼻韻母,讀對了,亮綠燈,錯了,就出現怪叫聲。

  (點評:刺激有趣的學習,深深吸引了學生,有利于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將讀音容易混淆的前、后鼻韻母區分開來。)

  4、漫游百花園。(放錄音、出示掛圖)

  導游:闖過了心驚膽戰的的鬼屋,現在我們一起去漫游百花園輕松一下吧!(放錄音、出示百花園圖)你們看,這里有一片綠草地,要想欣賞到色彩艷麗的花朵,就要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從眾多的音節卡(有16個整體認讀音節和一些拼讀的音節)中智取整體認讀音節卡,若取對了,卡片下面會出現一朵朵你喜愛的花。

  參考答案:(所有的整體認讀音節)

  (點評:學生在認清、讀準音節的基礎上,憑借自己已有的經驗進行分辨,教師再抓住時機,及時糾正訂正,給了學生充分實踐的機會。)

  5、喜駕觀光車。(出示列車圖、配樂)

  導游:小朋友真聰明,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闖過了一關又一關,現在讓我們乘坐空中觀光列車一覽樂園全景,好不好?(配樂、黑板出示三輛列車。如圖)

  請小朋友將聲母卡片、韻母卡、整體認讀音節按順序擺放在指定的列車車廂里,哪一組擺放得又快又正確,列車就能最先開動,你就能最早欣賞到樂園全貌了。

  參考答案:按順序排列的聲母表、韻母表、整體認讀音節

  (點評:在優美明快的音樂聲中,學生似乎找到了知音,學得不亦樂乎,不知不覺中鞏固了漢語拼音的排列順序,也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三、總結。

  這節課,我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復習了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大家表現得也很棒,老師相信在今后的學習中,同學們會比現在更出色。

《復習4》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1、在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2、3、5倍數的特征,以及公因數、公倍數、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能夠準確判斷2、3、5的倍數和公倍數,能夠利用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來解決一些數學問題的目的。

  3、通過對本節知識的鞏固和加強,培養和提高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總復習安排的“數與代數”的內容主要以習題的形式呈現本學期的知識內容,包括倍數與因數、分數的意義、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方程、相遇問題等。通過這些題目的復習幫助學生整理知識、梳理各知識間的聯系。但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復習的目的除了要達到讓學生抓住知識要點,會應用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以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將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的方法。由于本領域所涉及到的知識點較多,所以“數與代數”將分幾節課進行復習。本節課復習的重點是倍數與因數。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節課為期末復習課,之前學生已經較好的掌握包括了認識自然數與整數,倍數與因數,找倍數,2、3、5倍數的特征,找因數,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等知識點。這些知識點的概念紛繁復雜,學生對這些抽象的概念記憶起來較為困難,若單純的以知識點的方式進行復習,學生勢必會產生厭倦感。基于這一點的考慮,我在復習中將這幾個知識點的復習以具體的數學問題方式呈現,給學生創造出特殊情境,使學生既易于接受又便于掌握,也使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教學設計

  1、倍數和因數

  師:(出示集合圈)根據所示集合圈,你能說出我們要填哪些內容嗎?

  師:所示集合圈要求我們分別寫出30以內2和3的倍數,中間的交集部分應寫哪些數?

  師:同學們還記得2和3的倍數的特征嗎?

  生1:2的倍數個位是0、2、4、6、8。

  生2: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師:為了準確填寫集合圈,我們應注意哪些問題?

  生:在分別找出30以內2和3的倍數時,應先將2和3的公倍數填在交集內,交集內的數不應在其它集合圈中重復出現。

  師:現在請同學們根據所示集合圈填寫。

  師:同學們還記得5的倍數的特征,在填寫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2和5的公倍數的末位數字為0。

  生:任何自然數都有因數1,1是所有自然數的最小公因數。

  2、找數

  師:(出示書中問題:94頁第2題)怎樣找出這個數呢?

  生:根據這個數是5的倍數可判斷這個數的個位數字應是“0”或“5”,所以這個數可能是15或60。

  師:一個兩位數分別是2、3、5的倍數,這個兩位數最大和最小分別是多少?

  生:可以確定一個數同時是2和5的倍數,它的個位數字應為“0”,又是3的倍數,所以它的十位數字應是3的倍數,因此這個兩位數最大應為90,最小應為30。

  3、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師:(出示書94頁3~4題)按材料的要求進行填寫。

  (學生獨立開展練習,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師:剛才我們在這些練習時,基本運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主要是列舉的方法,先列舉出各數的因數,然后可以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的公因數。

  生2:求公倍數也可以運用這一方法,先列舉出各數的倍數,然后找出兩個數的公倍數,這樣就能得出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師:還可以利用哪些方法直接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設計說明: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利用短除法得到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同時也可以得到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4、解決實際問題

  師:(出示題目)兩根木條分別長18厘米、12厘米。現在要將它們截成長度相等的小段,且無剩余,每段最長是多少厘米?

  (設計說明:要將每根木條截成長度相等的木條且無剩余,每段長度就應是12和18的公因數。“最長”應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利用短除法可得(12、18)=2×3=6(厘米)。當然,這一題的內容超過教材的要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五、教學反思

  “數與代數”的復習課,目的就在于對“數與代數”這部分知識進行再認識,提高學生綜合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為是復習課,內容就應是含概量多,書中問題少,想通過僅有的幾道復習題讓學生們掌握所有知識點是不切合實際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添加了幾個問題進行適當的補充。例如:在填寫完2和3的倍數集合圈時,增加了填寫2和5的倍數集合圈,一方面是讓學生有機會再嘗試一次如何填集合圈,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自己總結出2和5的公倍數的特征的機會。

  在數學學習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讓學生嘗試著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方法。如在學生很好的掌握了用列舉的方法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時,讓學生嘗試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的方法,在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能力。

  六、案例點評

  本節課在知識梳理的同時,重視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如引導學生分別填寫“30以內2的倍數,30以內3的倍數”集合圈和“18的因數,24的因數”集合圈時,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特征-----交集部分是共有的,這樣學生可以對公因數、公倍數的概念會有更深理解。

  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讓學生自己回顧和整理所學的內容,整節課,教師不斷提出問題,學生在獨立思考與交流中解決問題。實現了知識的內化。本課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環節設計,讓學生體會了“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知識”的應用價值。

《復習4》教學設計 篇8

  第三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示例

  一、目標點擊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曹雪芹其人及其生平思想。

  2.了解《紅樓夢》有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3.了解寶玉、王熙鳳、香菱、晴雯等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標

  1.學習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2.閱讀有關章節,力求較好地欣賞《紅樓夢》這部偉大作品。

  二、要點回放

  1.《紅樓夢》有關章節的思想內容。

  (1)《訴肺腑》

  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愛情婚姻悲劇是《紅樓夢》故事情節的主線。本文通過寶黛傾訴肺腑,吐露心聲,表明他們的愛情已經成熟。

  (2)《寶玉挨打》

  所寫的是《紅樓夢》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現了賈政與寶玉父子兩代的思想沖突,明確展示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3)《香菱學詩》

  以飽蘸深情的筆,謳歌了這精華靈秀所鐘的薄命女兒香菱。

  (4)《抄檢大觀園》

  王夫人因下人在大觀園里拾到一個繡春囊而大發雷霆,質問鳳姐,風姐說出理由排除自己的干系,刑夫人的仆人王善保家的進讒言,提議夜里到大觀園各處一一抄檢,通過描寫一系列活動,表現了復雜的矛盾沖突,逆造了王熙風、晴雯、探春等幾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抄檢大觀園是賈府內部各種矛盾激化的結果,也是賈府由盛而衰的一個征兆。

  2.分析有關章節中的人物形象

  賈政:懼怕忠順府,聽信讒言,易于動怒,笞子時下手不知輕重,性格正統頑固。

  賈寶玉:言談機敏,不善應酬,矢志不移,性情溫潤,善體貼少女,思想叛逆。

  王夫人:善用心機,以退為進。

  王熙鳳:指揮若定,管家風范。

  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同時又熱情實在,富于同情心,不虛偽,不做作。

  晴雯:身份低微但性格堅毅,不甘心庸俗的現狀,而發憤自強的女性形象,執著精誠,虛心求教,努力追求,不達目的決不休止。

  3.領會所選章節的基本手法

  《訴肺腑》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表現人物性格是其突出特點。

  《寶玉挨打》情節聽跌宕起伏,錯落有致。

  《香菱學詩》筆墨飽蘸深情,人物栩栩如生,人情味很濃,立意新穎,章法新巧。

  《抄檢大觀園》情節頗為曲折矛盾復雜。

  三、方法指津

  本單元學習節選自《紅樓夢》的四篇課文。學習這四篇課文,要投入感情,展開想象,走進《紅樓夢》的藝術世界;又要“跳出來”,客觀地評析它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藝術特點。尤其要注意學習它的簡潔明快、準確生動、質樸自然、耐人尋味的敘述語言和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同時,閱讀《語文讀本》中所選的《紅樓夢》有關的章節,最好課外閱讀《紅樓夢》全書,力求較好地欣賞這部偉大作品。

  四、考點例析

  [考點]

  1.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例題]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

  [答案]“折柳”這首曲子寓有惜別懷遠之意。本詩抒寫了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分析]此題重點是考查鑒賞古典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客觀世界中的一切具體的物象一旦進入詩中,便成為具有強烈感情色彩乃至具有深邃思想的詩的意象,這種現象,在美學理論中稱之為移情作用。一種深入人心的意象一旦形成,它甚至可以世代襲下去成為一個民族的某種心理象征。自從“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被作為一種惜別的象征之后,“折柳”便成為人們送別親友的感情表達方式。自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對美好的比喻之后,“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繼而流行,“桃花”就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征。總是重復某種意象的蘊涵,必造成閱讀者的反感,聰明的詩人總是在尋找著表達的新意,所以楊柳、桃花在不同的詩篇里呈現出各異的內涵。例如,楊柳可以是依依惜別的感情寄托,但也可以因其報春的特征而勾引起少婦的閨思,甚至還能從它隨風擺動的形象發現某些與人格精神有關的蘊涵。桃花可以是美色的表征,也可暗喻夕陽或鮮血。所以詩的意象中雖然有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自在的物象,但是它們的內涵和指向則不應受到限制和定位。

  這首詩著重寫作者的一種思鄉之情。作者的思鄉之情,從詩中看,又恰恰是由“聞”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因“折柳”曲,它屬于漢樂府古曲,以古代離別往往從路邊折柳枝送別來抒寫離別行旅之苦,所以“折柳”寄托著惜別懷遠之意。說“折柳”在詩中的地位實為重要,可見是有根據的評價。但鑒賞詩歌見仁見智是正常現象,因此命題者沒有把這種評價絕對化,而是認為是否同意“關鍵”之說,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考慮給分。這種主觀性命題,更符合鑒賞的原則。

  五、遷移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波瀾,亦即情節波瀾,它是小說的縱向運動。對小說結構的考察,亦應包括對情節波瀾的考察。

  總的說來,《紅樓夢》的情節推進并非大波大瀾、大起大落,不給人以大驚大喜的審美感受。從題材角度看,《紅樓夢》是一部家庭瑣事小說,從風格上看,它又是一部“不敢稍加穿鑿”的大寫實小說,這決定了《紅樓夢》的波瀾不驚。小說情節波瀾的基本面貌如此,而小說情節組織的匠心亦見于此。在碧波萬頃汩汩前行的駕馭中,在和風細雨、柔波微瀾所蘊含的刀奔箭突中,體現了作者非同尋常的藝術功力。

  《紅樓夢》是由無數瑣言碎語,無數的細節構成的。它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往往不是那些大是大非,而是微言謹行。而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多半不是在那種表層的矛盾沖突中進行。深刻的矛盾總是蘊藏在片言只語、舉手投足之中。且看第29回關于金麒麟的一段對話:

  ……賈母因看見有個赤金點翠的麒麟,便伸手拿了起來,笑道:“這件東西好像我看見誰家的孩子也帶著這么一個的。”寶釵笑道:“史大妹妹有一個,比這個小些。”賈母笑道:“是云兒有這個。”寶玉道:“他這么往我們家去住著,我也沒看見。”探春笑道:“寶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記得。”林黛玉冷笑道:“他在別的上還有限,惟有這些人帶的東西上越發久留心。”寶釵聽說,便回頭裝沒聽見。……

  除去標點符號,這段文字總共只有144宇,然而,這短短的144字卻寫了五個人物,并且個個性格鮮明入骨。可見《紅樓夢》片言只語的魅力。與上段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又如第22回寶釵生日宴會那天因戲子事引發的一段描寫:

  鳳姐笑道:“這個孩子扮上活像一個人,你們再看不出來。”寶釵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說。寶玉也猜著了,亦不敢說,史湘云接著笑道:“倒像林姐姐的模樣兒。”寶玉聽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個眼色。眾人卻都聽了這話,留神細看,都笑起來了,說:“果然不錯。”一時散了。

  鳳姐的發言,猶若賈母說金麒麟,引出各人話語。寶釵、寶玉、湘云和眾人的七嘴八舌,寶玉一個眼神旋即又使湘云氣走,黛、云兩相得罪,可謂一波方動,波波相隨。這種因小而大的波瀾推展可以相當分明地在全書最大的波瀾寶玉挨打和抄檢大觀園中看到。

  小波浪孕育發展為大波浪,大波浪亦引發出千支萬脈的小波浪。大小之間、層層傳遞,這使得波瀾的發展有著無窮的動力,又顯現出一起一伏的強烈節奏感。寶玉會賈雨村等三小浪花沖匯成挨打的大浪花后,這大浪花隨即便牽引出了王夫人哭寶玉,賈母訓子,眾人探望,寶釵送藥,寶黛相會,襲人獻計,晴雯傳帕,寶釵錯怪……等無數新的小浪花小漣漪,波波傳動,層層擴展,以至于它們重新匯合為新的大波瀾。

  大小波浪之間,常常相互牽引、擠推、交換,而一個大波浪中又常包容有若干個小波浪,這就形成了一波含萬波,萬波掛一波,一波動而萬波隨的壯麗景象。

  《紅樓夢》的這種美學追求,使得行文變得搖曳多變。它的流程絕不像孤桐勁竹那般一竿子到底,更不像那啟閘之水、燃信之爆一般一泄無遺。它總是極盡曲折變幻之能事,恰如那云中神龍,或隱或現,藏頭露尾,曲折善變,而其隱現之間,又如魚躍出水,鳥鉆山林,毫無痕跡可尋。

  1.對于金麒麟一段人物形象的分析,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賈母一句有意無意的話,首先得到寶釵應承,足見寶釵的善解人意或善于逢迎,而“比這個小些”同管子確實也體現了她平日的細心和敏感。

  B.寶玉所說當然是大實話,這就體現了與寶釵細心相對的粗心大意,亦可見寶玉對“金玉”之說的不以為然,不以為意,正是這種心理造成了生活中對金玉等物的盲點。而急著與寶釵唱反調本身,多少也看出他對寶釵的不滿,及對黛玉表忠。

  C.探春的敘述明顯地看出她對寶釵善解人意的贊賞,對寶玉粗心大意的嗔怪及對黛玉“尖刻”“小性”的鄙視。

  D.黛玉所言,應該說包含有一定的真理成分,全更多的恐怕還是黛玉自我心理的投射,是一種主體對客體的強加。黛玉的所謂“尖刻”就表現在此,“小性”也表現在此。這種不顧環境、場合與后果的說話也就黛玉說得出。

  2.簡析“寶釵生日宴會”那天因戲子事引發的一段描寫中人物形象。

  寶釵:

  寶玉:

  湘云:

  3.《寶玉挨打》一文中,寶玉挨打后,來探傷的寶釵、黛玉的片言只語也很有魅力,試簡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寶玉挨打”是如何一波緊似一波,終于累疊成了巨波大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說“寶玉挨打”的情節是采用“舞臺藝術”的寫法,使各種矛盾和情節發展過程全部集中在一個“舞臺”上,那么,“抄檢大觀園”則采取了“分鏡頭”的藝術手法,隨著時間的推移,把一處處抄的情景逐次突現出來,在對比中形成波瀾起伏的動人情節。試簡析《抄檢大觀園》一文的波瀾,并概括抄檢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應為:探春的陳述只是指向事件本身,無對寶玉的嗔怪,更不可能對黛玉的鄙視)

  2.寶釵“不肯”說,正體現出一種自我把握的力量,體現出她的城府之深,出發點乃在自己。寶玉“不肯”說的出發點乃在黛玉,他深知黛玉的敏感小性,如果照說,必將引起黛玉不快。因此,在這“不敢”中人們看到的并非寶玉的膽怯,而恰恰是他的心細,而這心細中又恰可見出他的憐香惜玉之情。兩個知情人隱而不說,故湘云道出真相的短短一句話無疑顯得特別響亮,兩相對照中,湘云豪爽闊大的性格也就一展無遺。

  3.寶釵的言語行為追求得體,一切都是這樣予以節制和掩飾,雖然話中有情,但含而不露,絲毫不避諱襲人在場。黛玉探病,先是無聲之泣,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說道:“你從此可都改了罷!”短短一句話,但意味深長,這是洶涌的感情,跳過悲傷的阻塞和畏縮。

  4.寶玉挨打有三個直接原因,一是“方才雨村來了,要見你,那半天你才出來;既出來,全無一點慷慨揮灑談吐,仍是葳葳蕤蕤”。這本來就使賈政窩氣,是為第一個小波瀾。二是忠順親王府長史來討琪官,陰陽怪氣的一番話,“氣得賈政目瞪口歪”,一場暴風雨已到了眼前。是為第二個小波瀾。三是賈環誣告“寶玉哥哥……拉著太太的丫頭金釧兒不遂,……那金釧兒便賭氣投井死了”,把個賈政氣得是面如金紙。是為第三個小波瀾。三個小波瀾,一波緊似一波,終于累疊成了賈政痛撻寶玉的大波瀾。

  5.賈母查賭(小波瀾)一傻大姐拾繡春囊(小波瀾)——刑王夫人之爭——(小波瀾)——王善保家的再次起勢(小波瀾)——令抄檢大觀園(大波瀾)(1)“上夜的老婆子屋內”揀出些多余的“蠟燭燈油”等物。(2)到了怡紅院,別人都打開箱子接受檢查。而晴雯憤怒地倒出了所有東西,檢查結果并無“私弊之物”。(3)到瀟湘館,揀出幾樣東西,王善保家的“以為得了”,結果是寶玉的,自然亦無話可說。(4)到探春房中,王善保家的鬧了個沒臉。(5)到了李紈房中,亦無所獲。(6)到惜春房中,雖搜到幾樣男人東西,但未構成罪行,而惜春卻要求鳳姐嚴懲。(7)到迎春房中,因為司棋是王善保家的外孫女,王善保家的想敷衍過去,結果卻恰恰查出了司棋與潘又安的證據。王善保家的“只臊的沒有地縫兒鉆進去”,鳳姐兒大為趁愿,而司棋則災難降臨。

《復習4》教學設計 篇9

  專題一第二課時《珍惜自尊》專題復習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學評目標

  情感態度

  價值觀

  知識

  能力不斷地嘗試體驗自尊帶來的快樂。善于尊重他人,共建和諧人際關系。2.2.1自尊的含義和表現記憶知道自尊的含義,了解自尊的人有哪些表現。2.2.2知恥與自尊的關系理解知道知恥是自尊的重要表現;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不斷完善自己。2.2.3虛榮與自尊理解比較虛榮心與自尊心,說明虛榮心的危害,克服虛榮心,提高自尊心。2.2.4尊重他人與自尊的關系理解說明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的道理。

  2.2.5自尊的基本要求運用正確認識自尊與尊重他人、自尊與維護人格的關系,不做有損人格的事。

  2.2.6尊重他人的基本要求運用了解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現;學會在人際交往中尊重他人。【資源分析】(一)學情分析1、針對的問題:學生基礎較薄弱,且不重視基礎知識,對時政問題關心程度不夠,也不能將時政材料與課本知識點有機的聯系起來。2、學生的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區分本專題易錯易混淆的知識點,掌握常考點并學會用課本的知識分析相關的時政材料。(二)考情分析近幾年的中考,此專題知識主要以選擇題為主,但難度不大;(三)相關資源鏈接1、《指導書》;     2、廣州市近幾年的中考題;【重難點解答】1、教學重點:尊重他人的基本要求2、教學難點:正確區分自尊與知恥、自尊與虛榮的關系【學習評價】  1、學習卷    2、課堂學習評價【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方法】  情感激勵法、講授法、講練結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課前準備】  1、收集近五年中考題及珍惜自尊的相關時政材料;2、制作多媒體課件;  3、編寫學習卷【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考點梳理

  ☆ 自尊與被人尊重都是快樂的,是人人都需要的

  學生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本專題的知識進行梳理,構建知識網絡并說出這樣設計的理由。

  師生合作,梳理本課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做好筆記,實現知識的落實;通過師生合作共同構建知識體系,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的距離,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

  ☆ 正確區分自尊與知恥、自尊與虛榮

  ☆ 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 我們要做一個自尊的人

  ☆ 我們要做一個善于在尊重他人的人

  課堂檢測

  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教師邊巡視,邊收集信息、發現問題,作簡單點評并滲透解題技巧。

  針對性訓練,鞏固和落實知識,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

  情感升華

  師生分別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自尊”的看法(或啟示),并作出“珍惜自尊”的倡議。

  鞏固知識,升華情感【板書設計】                 

  珍惜自尊1、自尊與被人尊重都是快樂的,是人人都需要的2、正確區分自尊與知恥、自尊與虛榮——知恥是自尊的重要表現3、自尊與尊重他人的關系4、怎樣做一個自尊的人5、怎樣做到尊重他人

《復習4》教學設計 篇10

  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unit 10復習教學設計設計者姓名:劉萍聯系方式:(電話:774一、教學內容及分析本單元復習內容為人教版七年級unit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本單元的中心話題是運用情態動詞談論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能力。整個單元的內容是圍繞情態動詞 can 展開的。通過本單元的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情態動詞can 表達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才能,談論自己的喜好與意愿,能夠自薦或參加各種課外俱樂部,并制作海報,而且學會寫出招聘廣告.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和使用目標語,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多方面才能及團隊精神。第一課時引導歸納第十單元的基本知識要點,第二課時在掌握基礎上進行能力訓練。利用檢測習題,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鞏固提高。本單元復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易于學生掌握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和交流。在學習活動中運用句型進行交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學習及應用中,復習鞏固以前所學知識,并加以創新,并用到實踐中。把知識進行整合,讓學生頭腦中有一個整體的認識。通過伙伴交流,師生問答的形式,促進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情誼。二、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運用情態動詞can談論能力,通過對目標語言的學習使學生能夠表達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備的才能;通過談論彼此的特長與愛好培養一種群體意識。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行為動作的表達法,而教學“談論能力”只是將情態動詞can用于這些表達中;情態動詞can在肯定旬、否定句和疑問句中的構成,和學生已經學過的be動詞的結構有相同的地方,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結構的異同以加強記憶。同時引導學生采用repeating和cooperating的學習策略,學習一些新詞匯,掌握一些重點句型,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團隊合作精神并學會感謝人。三、單元整體目標分析1)知識目標:a學習重點詞匯:dance, swim,sing,play,chess paint,speakjapanese, play the guitar, art music, guitar, drum,piano,,trumpet,violinb掌握情態動詞 can 的肯定句和否定句、情態動詞can 的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及肯否定回答;c學會制作招聘廣告2)能力目標:a學會運用情態動詞談論自己的喜好與意愿;b運用情態動詞can 談論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備的才能;c成立同學們自己喜愛的各種俱樂部并為其制作海報。3)情感目標:通過實踐讓學生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并能勇于展示自己的才能,通過小組活動談論彼此的特長與愛好。指導學習積極與他人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培養團隊精神。四、復習重點、難點

  重點 難點 i.復習詞匯:can,play,want 2.詞匯:guitar, dance, swim,sing, chess, speak, drum,trumpet,violin,play the guitar 3.句型:can you/he/she/you dance? yes,i/he/she/we can./no,i/he/she/we can’t. can bill play the guitar? yes,he can,but he can’t sing. 語法重點:情態動詞can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及肯定與否定回答、特殊疑問句的構成.

  五、教法選擇、學法指導教法選擇本課主要運用“任務型教學法”,利用教學圖片和制作多媒體課件來展開課堂pair work問答式的口語交際活動,談論談論彼此的特長與愛好。模仿操練;詞匯教學:演示講解、情景操練、反復使用;口語教學: 互相操練、對話練習、交際活動;閱讀教學:補充對話和填寫價格標簽;聽力教學:圖文配對和聽寫;寫作教學:聽寫詞句、模仿寫作;語法教學:總結規律、模仿操練。學法指導:1、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共同達成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本節課將在課堂活動中把學生分成兩人一小組的學習小組,讓他們圍繞著課堂任務分工合作,在活動中相互探討、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發展他們的能力。    2、創設情景和有意義的任務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概括和推理能力,發揮他們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六、課時及教學內容安排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教法選擇 資源準備 教學評價 unit 10 period 1 任務型教學、聽說法、認知法、討論法. 多媒體 音響 通過大量的圖片展示訓練,讓學生應用本節重點知識進行訓練,使學生掌握知識點。 單元檢測 period 2      

  七、課時教案

  教學內容 unit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 sectiona1a-2c) 課時 period 1 教學對象 學生 設計者 劉萍 教學過程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task 1 greeting and leading-in (2’)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each other.   free talk 熱身和導入新課。 ppt 。 task 2 learning aims (1’) 1、 showing the learning aims. 2、 ask ss to read it together. read the aims together. 通過讀目標,讓學生知道本節課要掌握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task 3 review the words(10’) 1、ask som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then review the words . 2、ask them to make the sentences to practice “can can’t” 1、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review the words . 2、make the sentences with “cancan’t” 3、work in pairs to practice . 利用圖片,通過大量的訓練讓學生再現本單元的重點詞匯和句型。 task 4 talk about the clubs.(7’) 1. let them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make the conversations. 2. work in pairs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1、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make the conversations. 2、practice 根據圖片內容練習重點句型,重復操練一下這三組句型,以培養他們的運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task 5 writing (7’) 1、give the information ,then let ss write a poster . 2. ss write the poster. 3. show their poster to their classmates, then find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 1、use the information to write a poster. 2、show the poster in front of the class and correct the mistakes . 3、read and remember the poster . 根據本單元的知識要點引導學生完成本單元的寫作訓練,使學生在復習過程中能提高其寫作的能力和水平。 task 6 revision the important points 1、guide ss to review the important points in this unit . 2、let them take the notes and remember the points . 1、review the important points in this unit. 2、take notes and remember it . 歸納小結本單元的知識要點,并引導學生記憶和掌握知識要點。 task 7 do the exercise 1、show the exercise ,then let them do it . 2、check the answers and explain. 1、do the exercises by themselves . 2、check the answers . 多途徑,多渠道聯系所學重點知識,檢測鞏固本節課所復習的內容。 task 6 homework     小結本課內容,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七、板書設計 新課 標第 一網 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can you/he/she ……?

  yes,i/we /he /she can. no, i/we /he /she can’t.   1.{ 2.{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 i want to join …… club. 3.{ play +球類名詞 play + the +instruments(樂器) 八、總結和幫助(反思及改進)

《復習4》教學設計 篇11

  第二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示例

  一、目標點擊

  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語言學方面的,涉及語言和文學,普通語言學理論,修辭學和語用學等內容。這些課文,理論性較強,可以通過學習,讓學生對語言理論和語言現象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引導學生在自己的語文實踐中有意識地運用這些知識。

  二、要點回顧

  《語言與文學》

  語言和文學的關系非常復雜,本文講二者的關系,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點,用淺顯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加以說明。文章分類論述,從語言的兩個要素——語音、詞匯和語法——分別闡述了語言和文學的關系。

  詞匯與文學,主要講形象思維與具體形象的問題

  語音與文學,主要講文學作品的抑揚美和回環美

  語法與文學,主要講整齊的美和用語的簡潔

  《語言的演變》

  語言包括語音、語匯(世稱詞匯)和語法三個方面,語法的演變同樣也涉及這三個方面,其中語匯的變化最明顯、最迅速。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文章先《以鄒忌諷齊王納諫》為例,從總體上展示語言演變的概貌,說明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變化著的,接著從語匯變化為重點,闡述語匯變化的各種不同方式,說明語匯變化最快、最顯著的特點,最后用舉例的形式簡要說明語法和語音的變化。全文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語言發展的全貌。

  《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

  本文作者用通俗生動的語言闡述了他對修辭的理解,文章一共講了以下三方面內容:什么是修辭、修辭選擇的標準和修辭選擇的條件。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文章從三個方面來闡述了語言的社會功能。

  第一,語言和說話。語言是從話語中抽象出來的一套語音、詞匯和語法的規則,而說話或話語則是運用語言“生產”出來的“產品”,語言存在于說話或話語之中。

  第二,語言是人類社會的交際工具,語言是社會現象,它與社會相互依存,是人們交流思想,進行交際的工具。沒有語言,就無法形成人類社會,社會也無法向前發展,同時,語言沒有階級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都有權使用它,它共同服務于整個社會。

  第三,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一部分闡明語言不僅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而且是人類交際中最重要的工具。

  三、方法指津

  1.學任何知識,都不能學死,而要學活。學死,就是學什么知道什么,不學就不知道,所有的知識都是孤立的、零散的,知識之間缺少聯系和溝通;學活,就是要把所學的知識融合起來,聯系起來,能夠聞一知十,觸類旁通,也就是學了知識要能夠融會貫通、遷移運用,把它們化成一個整體,變成已有知識的一部分。

  2.語文學習中的遷移運用,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運用學過的語文知識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閱讀一篇文章,不僅要弄懂一個個詞、一個個句子、一個個段落的意思,而且要把這些詞、句、段融合起來理解,弄清它們整體的聯系和意義,進而把這些意義和自己學過的有關知識聯系起來,通過舊知識和新知識的融合,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和作者的主要觀點。比如,我們知道,語言是不斷發展的,其中語匯的變化最明顯,許多新詞在不斷產生,一些舊詞(特別是時代色彩比較強的詞語)在不斷消失。在這個基礎上學習《語言的演變》一文,就可以從新詞的產生講起,通過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親身體會,讓他們了解語言是不斷發展的,進而理解語音和語法的發展變化。二是能夠用文章中的知識解釋相關的語文現象,并運用于自己的語文實踐。閱讀一篇文章,只限于理解文章本身還不夠,還要能把文章中包含的道理和知識應用于實際。比如這個單元學習語言學方面的文章,就不能僅僅滿足于懂得文章中講到的知識,還要能夠把這些知識轉化為相應的語文能力。比如學習《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在弄懂作者的主要觀點時,還要學著運用準確、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適合對象、適應場合,恰到好處地運用語言,使語言產生最佳的表達效果。

  四、考點例析

  [考點]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詞匯的含義

  ②理解并解釋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綜合C

  ①篩選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③歸納,整合文章內容要點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例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沙塵暴

  人類總是依據自身的利益評價外部事物,將之分成優劣好壞,而大自然則另有一套行為規范與準則。現在人們聞之色變的沙塵暴,即由于強烈的風將大量的沙塵卷起,造成空氣混濁,能見度小于千米的風沙天氣現象,其實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項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態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質史上,風力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進行篩選分類:凡搬不動的粗大礫石,留在原地形成礫石戈壁灘;顆粒適中的粗礫石和細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則隨強上升氣流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我國黃土高原的黃土層就是沙塵經過百年堆積而成的,華廈文明就是在這塊沙塵積累的黃土地上誕生和發展起來的。澳大利亞的沙塵乘著南半球的西風掠過塔斯曼海,使新西蘭火山島嶼上的土壤更為肥沃,因而被稱作“澳大利亞出口的珍貴產品”。從非洲內陸吹向地中海的強風幫助古羅馬人使用帆船從埃及運回小麥,但也將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塵帶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沙塵暴固然使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塵含有堿性,又可中和大氣中的酸性物質,減緩酸雨的發生。

  風是地球上空的傳遞帶,它將大陸的沙塵吹向海洋,又將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陸。沙塵和水氣相遇,便能結合為云,最終化作降水。可見,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布和補充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環上了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說,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來,沙塵暴卻已成為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一大災害。構成我國沙塵暴的物質材料,多來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區、在人為活動的干預下,特別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過度開墾,工廠盲目建設,排入不加控制,結果造成生態巨變;原來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擴大了;沒有沙漠的地方沙漠產生了;內陸河流程縮短,水量減少,沼澤地消失;河水兩岸的綠色走廊枯萎死亡。這樣,來自大西北的沙塵暴,一路上還源源獲得裸地上新的沙塵暴的補充,而且混入了工礦企業排入的有害成分和來自草原上牲畜糞便中的病菌病毒。總之,在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后,自然界的風蝕速度已遠遠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連串的災害也就由此產生。

  哥德說過:“自然是不會犯錯誤的,錯誤永遠是人犯下的。”這或許能給我們某種啟示。

  1.下列對沙塵暴的解釋,最準確的一項是

  A.沙塵暴是由于風將大量沙塵卷起,使空氣混濁,能見度小于千米的風沙天氣現象。

  B.沙塵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態平衡的一項工程。

  C.從地質史上看,沙塵暴是風力對草原帶的風化物質進行篩選分類的結果。

  D.沙塵暴使那顆粒適中的粗砂被和細砂大風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地形。

  [答案]A

  奇思妙解

  這道題的命題角度,表層看是要檢測考生對概念,即對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其實質,則是要檢測他們“篩選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題的信息源鎖定在原文的段①,它要求考生施展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本領。基于這樣的認識,即可認定,唯有A項揭示了沙塵暴的特征,可見本題答案為A無疑。其他各項,則從側面介紹了沙塵暴的不同特征,但與A項相比,它們并非本質特征,因此,它們都不是“最精確”的。

  2.下列對“沙塵也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這句話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沙塵這種天氣現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態平衡中起著一定的作用。

  B.沙塵逐漸積累形成塵暴,在全球范圍內起了保持生態平衡的作用。

  C.沙塵含有堿性,能使大氣吵的酸性物質得到平衡,從而減緩酸雨的發生。

  D.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布和補充上,而且在全球上循環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答案]B

  奇思妙解

  本題的命題意圖,在于考查學生“理解并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試題要求選擇理解錯誤的一項,這就需要啟動比較與逆向思維,對各選項進行辨析。大家知道,看待任何事物,都需要運用一分為二的辯證觀點,即如沙塵暴,既有令人生厭的一面,又有幫助維持地球生態平衡好處的一面,據此來透視A項,則會發現它是正確的,不符合考試要求。C項的表述,源自原文段②的結尾處,兩兩對照,沒有毛病,也不符合試題要求。D項源自段③,即“可見”之后的那個遞進復句,顯然D的表述也是正確的。只有B項的表述,即缺乏嚴密的科學性,又缺乏原文意思的準確性。你想,沙塵聚積,如果沒有風力的作用,怎會形成沙塵暴?可見B項前半句的表述極不嚴密,據此即可認定B項的錯誤。

  3.下面對沙塵暴災害加劇的原因,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強上升氣流把顆粒微小的粉沙細土和微塵揚上天空,作中長距離的輸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過度開墾,工廠盲目建設,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態巨變。

  C.沙塵暴中混入了工礦企業排放的有害成分和來自牲畜糞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后,自然界的風蝕速度已遠遠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答案]A

  奇思妙解

  本題的命題意圖,旨在探索沙塵暴災害加劇的原因,且要求選出“表述不正確”的一項。這就是要求考生不僅要有“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而且要有較高的思辨正誤的能力。觀照原文審視A項,發覺它只表述了一種現象,并未揭示“災害加劇”的原因,因而可認定,A就是本題答案。

  4.根據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A.沙塵暴曾給新西蘭、意大利、法國等國家帶來好處,因而必將被人類所利用

  B.風將大陸的沙塵吹向海洋,又將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陸,這將會使海平面逐漸升高。

  C.既然是人為因素加劇了沙塵暴的危害,人類也就完全有能力減少這種災害的發生。

  D.大自然是不會犯錯誤的,因此人類應當順應大自然,而不企圖去改變大自然。

  [答案]C

  五.遷移訓練

  一片樹葉

  無論何時,偶遇美景只會有一次。因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斷地變化。而且,眼望著風景的我們,也在天天變化著。如果櫻花常開,我們的生命常在,那么兩相邂逅就不會動人情懷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是短暫的,可他們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覺中我們會感到無限的欣喜。還不只限于櫻花,即使路旁一棵無名小草,不是也同樣如此嗎?現代文明的急速發展,破壞了人類和自然之間的平衡。人類的妄自尊大給這個世界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危險性。世界有必要恢復和諧的感覺。自然和我們都連接在一條根上,應當珍視清澄的自然和素樸的人類,要制止人類著了魔一般的貿然的行動。人應當謙虛地看待自然和風景,體會自然給我們的啟示。就在我們住地周圍,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樹,一片葉子,只要人們用心觀察,也會從中深刻地領悟出生命的涵義。

  我注視著院子里的樹木,更準確地說,是在凝望枝頭上的一片樹葉。而今,它泛著美麗的綠色,在仲夏的陽光里閃耀著光輝。我想起當它還是幼芽的時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這片新葉尚未吐露的地方,吊著一片干枯的黃葉,不久就脫離了枝條飄落到地上。就在原來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堅強的嫩芽,生機勃勃地誕生了。任憑寒風猛吹,任憑大雪紛紛,你默默等待著春天,慢慢地在體內積攢著力量。一日清晨,微雨晴,我看到樹枝上綴滿粒粒珍珠,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聚著雨水閃閃發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經臨近了。

  春天終于來了,萬木高高興興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陳葉,早已腐爛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長成一片嫩葉,在初廈的太陽下浮綠泛金。對于柔弱的綠葉來說,初廈,既是生機旺盛的季節,也是最易遭受害蟲侵蝕的季節。幸好,你平安地度守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們織成濃密的青蔭,遮蔽著枝頭,任鳴蟬在你的濃蔭下長鳴。我預測著你的未來。等一場臺風襲來,天氣也隨之涼爽起來。蟬聲一斷,代之而來的是樹根深處秋蟲的合唱,這唧唧蟲聲,確也能為靜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綠意,不知不覺黯然失色了。終于變成了一片黃葉,在冷雨時垂掛著。夜來,秋風敲窗,第二天早晨起來,樹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蹤影。等到新的幼芽綻放綠意的時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樹葉,生活在世界上的萬物,都有一個相同的歸宿,一葉墜地,決不是毫無意義的。正是這片片黃葉,換來了整個樹的盎然生機。這一片樹葉誕生和消亡,正標志著生命的四季里的不停轉化。

  同樣,一個人的死關系著整個人類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歡迎的,但是,只要你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珍視他人的生命,那么,當你生命漸盡,行將回歸大地的時候,你應當感到安寧。這就是我觀察庭院里的一片樹葉所得到的啟示。不,這是那片樹葉向我娓娓講述的關于生命的真諦。

  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準確的兩項是

  A.“無論何時,偶遇美景只會有一次”是一種夸張的說法。

  B.自然界中蘊含了豐富的啟示,即使一葉墜地也隱藏著深刻的哲理。

  C.本文通過與樹葉對話的形式傳達了關于生命的真諦。

  D.本文以小見大,以充滿感情的描寫詩化了人與自然的聯系。

  2.第一段中所說的“人類著了魔一般的貿然的行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你”的運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

  3.本文結尾,在“這就是我觀察庭院里的一片樹葉所得的啟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這是那片樹葉向我娓娓講述的關于生命的真諦”樣結尾含有什么用意?請試作分析。

  答:

  4.通觀全文,回答以下問題。

  ①作者是按怎樣的季節順序描述樹葉的?

  ②從一片樹葉中作者獲得了哪些感情?請用自己的話概述。

  答:

  參考答案

  1.B、D

  2.指對人類和自然之間的平衡關系的破壞;最后一段中“你”的運用營造了一種與讀者進行交流的情境和氛圍。

  3.(1)把樹葉擬人化,使樹葉獲得了主體的位置。(表述不求一律,意思對即可。)(2)照應了“人應當謙虛地看待自然和風景”的觀點。(如答“表達了人與樹葉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也對。)

  4.①從今年仲夏開始——去年初冬——今年春天——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②(1)應對個體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寧的態度(2)生命是一個生生不息的過程。

《復習4》教學設計 篇12

  專題一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內容目標

  具體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識

  能力2.1 認識生命形態的多樣性,理解人類生命離不開大自然的哺育。 2.2 認識自己生命的獨特性,珍愛生命,能夠進行基本的自救自護。2.6 體會生命的價值,認識到實現人生意義應該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做起。感受學習的快樂和生命的美麗,養成尊重生命、熱愛自然的意識,提高關愛其他生命、維護生態平衡的覺悟,樹立服務社會和人民的奉獻精神,追求有意義的生活,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學生能夠借助一定的素材資源,再現和再認“生命需要相互關愛”、“人的生命具有獨特性”和“珍愛生命,延伸生命的價值”等知識,懂得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處理實際問題。通過情景模擬和課堂訓練,鍛煉學生獲取信息并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資源分析】(一)學情分析1、針對的問題:學生基礎較薄弱,且不重視基礎知識,對時政問題關心程度不夠,也不能將時政材料與課本知識點有機的聯系起來。2、學生的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區分本專題易錯易混淆的知識點,掌握常考點并學會用課本的知識分析相關的時政材料。(二)考情分析近幾年的中考,此專題知識主要以選擇題為主,問答也有,但難度不大;(三)相關資源鏈接1、《指導書》;     2、廣州市近幾年的中考題;【重難點解答】1、教學重點:肯定生命、尊重生命2、教學難點:怎樣珍愛生命,延伸生命的價值?【學習評價】  1、學習卷    2、課堂學習評價【教學媒體】  多媒體【教學方法】  情感激勵法、講授法、講練結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課前準備】  1、收集近五年中考題及珍愛生命的相關時政材料;2、制作多媒體課件;  3、編寫學習卷【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情景導入

  復習主題:珍愛生命

  通過簡單的自我介紹,引入復習主題

  異地教學,要快速拉近與學生距離,導入主題

  考點梳理

  ☆ 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學生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本專題的知識進行梳理,構建知識網絡并說出這樣設計的理由。

  師生合作,梳理本課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做好筆記,實現知識的落實;通過師生合作共同構建知識體系,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的距離,真正做到“以生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

  ☆ 人的生命具有獨特性

  ☆  珍愛我們的生命,延伸生命價值

  走進考題

  課堂檢測

  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教師邊巡視,邊收集信息、發現問題,作簡單點評并滲透解題技巧。

  針對性訓練,鞏固和落實知識,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

  時政鏈接

  變式訓練

  教師展示“保時捷少女”材料,指導學生對材料進行變式訓練。

  通過巧妙設疑和變式訓練,鞏固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材料設問變化,熟悉回顧相關內容,令學生既強化做題能力又激發學生思維,收獲大于題目表面所給予的。

  情感升華

  師生分別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生命”的看法(或啟示),并作出“珍愛生命”的倡議。

  鞏固知識,升華情感【板書設計】                                        為什么  (最珍貴、息息相關、意義、價值)                     1、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怎么做  (生命觀、生態觀)                                             是什么 (突出表現、更多表現  )                     2、人的生命具有獨特性                           怎么做  (個性、優勢)                                   3、珍愛我們的生命,延伸生命價值——怎么做  (永不放棄、求生技能、肯定悅納、延伸價值)上課!同學們好!(老師好!)請坐!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我是天河中學的郭嘉輝老師!在這特別的日子里,我想跟大家說一個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茫茫的星空中遨游,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登陸”的星球……找著找著,終于發現了這個——“地球”。她的美麗是因為有可愛的長頸鹿,有我最喜歡的蘿崗梅子,有名聞省港澳的蘿崗香雪,有出色的東區中學的學子們,有我們初三(  )班可愛的孩子們,當然還有我,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民教師。我們都是地球上最珍貴的財富,不分彼此,不分性別,我們的生命都同等重要,都需要大家相互關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復習《指導書》專題一的內容——第一課時《珍愛生命》。請同學們翻開《指導書》p15-16頁“珍愛生命”部分,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本課的知識進行梳理,構建知識網絡并說出這樣設計的理由。

《復習4》教學設計 篇13

  第一單元             第1、2課復習                   1課時授課時間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節課型復習課主備課人學習目標強化識記《新聞兩則》和《蘆花蕩》中的基礎知識和文學常識;掌握新聞的基本知識和記敘的要素;掌握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方法;努力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積累做題方法與技巧。重點難點積累做題方法與技巧。學習過程 與方法 學習過程 與方法 

  學習過程 與方法一、自主學習 (一)基礎梳理:小組合作,在班上進行交流總結。 1、注音: 泄(     )氣     潰(     )退     綏(     )靖     阻遏(     )  殷(     )切      要塞(     )     殲滅(     )     督(     )戰  寒噤(     )      颯颯(     )     仄(     )歪     吆(     )喝 躥(     )        浸(     )       銳不可當(     )  2、寫字: 張(    )失措   (    )然自得   轉彎(    )角   月(    )風(    ) 3、釋義: 泄氣:                           潰退: 殲滅:                           銳不可當: 阻遏:                           仄歪: 轉彎抹角:                       泅: 央告:                           悠閑: (二)知識鏈接:文學常識等信息的梳理記憶 1、作家作品: 孫犁簡介:                                                                                                                                   《白洋淀紀事》包含哪兩部作品:                                        2、新聞基本知識回顧: ⑴新聞:又稱消息,包括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報道、新聞述評等。 ⑵六要素:                                                            ⑶結構:                               (新聞的標題有引題、正題和副題) ⑷篇幅:短小精悍。 ⑸特點:            、            、            。 ⑹寫法:主要是           ,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3、小說基本知識回顧: ⑴小說的三要素:          、          、          。 ⑵刻畫人物的方法:      、     、     、     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⑶小說的情節:        、        、        、        ;序幕、尾聲。 ⑷小說的環境:        環境和        環境。二、精講互動 (一)第一課知識要點 新聞知識及閱讀方法指導: 1、看標題:標題大都能揭示新聞的主要內容。 2、看導語:導語是正文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話,它扼要地揭示新聞的核心內容。 3、看主體:這是導語之后對內容作進一步敘述說明的部分,也是表現主題、深化主題的決定性部分。 4、看背景:背景指的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它有時隱含在主體之中。 5、看結語:它一般是對新聞主體的總結,有時也隱含在主體之中。 (二)第二課知識要點      小說閱讀點金: 1、掌握全面解讀小說的“金鑰匙”:人物、情節、環境。 2、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與方法:可以從外貌、心理、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去做具體的解讀。 3、賞析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可注意以下角度:交代背景、襯托人物、發展情節、渲染氣氛(即環境描寫的作用)。三、達標訓練 1、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 轉彎摸角(        )   銳不可擋(        )   

  2、根據意思寫成語。

  ⑴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

  ⑵形容夜晚的天氣晴和美好。  (            )

  ⑶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            )

  ⑷(姓名、事件、精神等)永遠流傳,不可磨滅。(            )

  3、下列修辭手法不同的一項是     (      )

  a.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

  b.以上就是我對遠征中國的全部贊譽。

  c.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d.中國軍人的屠戮婦嬰的偉績,八國聯軍的懲創學生的武功,不幸全被這幾縷血痕抹殺了。

  4、下列不含比喻修辭的一項是    (     )

  a.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魚鷹。

  b.葦子還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c.誰知到了這里,反倒……一聲一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

  d.他們掙扎著,想擺脫那毒蛇一樣的鉤子。

  5、下列句子運用的描寫方式對應正確的一項是    (    )

  ⑴那極短的發,似剛收割過的莊稼茬,高低不齊,灰白而失去了生機。

  ⑵他仿佛覺得有許多目光在望他,就盡力把胸挺得高些。

  ⑶父親的精力卻很旺盛,臉上總是掛著笑容……

  ⑷父親拍拍我后腦勺說,這樣是會吃苦頭的!

  a.外貌  神態  動作  語言   b.外貌  心理  動作  語言

  c.外貌  心理  神態  語言    d. 外貌  動作  神態  語言

  6、閱讀下面一則新聞,完成后面的習題。

  大軍30萬昨日渡過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1949年4月22日2時電)英勇的人民解放軍21日已有大約30萬人渡過長江。渡江戰斗于20日午夜開始,地點在蕪湖、安慶之間。國民黨反動派經營了三個半月的長江防線,遇著人民解放軍好似摧枯拉朽,軍無斗志,紛紛潰退。長江風平浪靜,我軍萬船齊放,直取對岸。不到24小時,30萬人民解放軍即已突破敵陣,占領南岸廣大地區,現正向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諸城進擊中。人民解放軍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戰斗,堅決地執行毛主席、朱總司令的命令。

  ⑴這則消息的導語是什么?它交代了新聞的哪些要素?

  ⑵本文語言準確凝練,內容高度概括。試根據下列提示填寫相應的答案,并體會其妙處所在。

  a.文中哪些詞語描述了敵軍防線崩潰的情形?

  b.文中哪些詞語描述了我軍英勇無畏、勢如破竹的英雄氣概?

  c.上述詞語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堂小結我全對的題型是:                ,我做得比較好的題型是             ,我特別需要認真聽講努力練習的題型是                       。作業布置訂正復習中出現的錯誤,并準確識記。課后反思

《復習4》教學設計 篇14

  總復習(一) 教學目標:1、復習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及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及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夠迅速、準確的計算。2、進一步掌握一位數乘兩、三位數,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筆算乘除法。3、鞏固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能夠準確地進行計算。4、鞏固常用的計量單位以及相互之間的進率關系,進一步建立噸、千克、克的概念。教學重、難點:1、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2、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計量單位進行回顧和整理;能夠采用比較法、排除法等方法結合實際,正確使用計量單位。3、通過復習,激發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興趣,加深對數學的喜愛,使學生更加樂于學習數學。教學設計:1、談話激趣:同學們,到今天為止,我們三年級上學期的新課程全部結束了。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對本學期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到了現在,我們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學能幫助其他同學進行復習鞏固。看誰最認真,做得最好!2、整理回顧口算方法:(1)出示口算卡片,讓學生利用開火車形式快速計算。(2)強化口算方法:指名說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3)計時訓練:我們開始一個小競賽,看誰做的又對又快。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總復習的第1題,準備好,“開始!”交流,訂正。3、回顧整理筆算的方法:(1)口算同學們做得又對又快,筆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書上的第5題的算式。(2)交流,評價。4、整理回顧兩步計算式題。(1)在以前我們學生的兩步計算試題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2)試著做一做第9題。(3)全班訂正。(4)出示改錯題:判斷下列各題計算是否正確,為什么?5、復習常用的計量單位。(1)剛才,同學們計算題掌握的都非常好!這學期我們不僅學會了口算、筆算、兩步計算式題的一些計算方法,而且我們還學會了好多的計量單位。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本學期我們都學過哪些計量單位?(2)指名回答,師板書:     時間單位:年、月、日     質量單位:克、千克、噸(3)請同學們自己完成第2題。填完后再小組內進行交流。(4)全班訂正。(5)做第3題。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復習的相應的單元內容看一看,有沒有疑難問題,可以詢問老師或其他同學。板書:常用計量單位:1年=12個月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教學反思:    

  總復習(二)教學目標:1、能夠根據已知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掌握解題方法。2、通過復習,提高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通過復習,對已知信息能夠進行正確處理,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1、在復習的過程中,注重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會根據具體的問題提出相應得解決辦法。2、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一、情境創設激趣談話:同學們,你們有誰去過科技館?門票是多少錢呢?春游的時候我們打算去參觀科技館。我想請你們算算有關門票的問題,行不行?二、鞏固探究1、第6題:誰來把題目讀一讀?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2、剛才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了買門票的問題,還請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一個買書的問題。讀題,解決。3、同學們,在前段時間,我校組織了一次“愛心助學”活動,為貧困山區的小伙伴捐款,你捐了什么?現在老師這有一道關于三年級學生捐款的信息。出示第10題,自己讀一讀題,看一看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訂正,說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1、  下面,我們一起到商店去購物好不好?引導學生看圖第15頁,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據題中所提的“能買幾個杯子”這個問題,你能根據圖中的信息,編一道應用題嗎?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如果商店里的這些商品讓你自己選擇,100元錢想買什么東西?能買什么?交流,糾正。5、剛才我們解決的實際問題都是和“錢”有關的,同學們解答的都比較好。下面我們來解決關于交通工具的實際問題,能做得更好嗎?交流,解答,糾正。6、解決完了汽車的問題,我們來看火車的問題。出示第8題,這道題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條件?所求問題時什么?要求火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三、拓展實踐,總結:在這節課中,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要注意什么問題?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教學反思:

  總復習(三)教學目標:1、能夠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具有一定的空間觀念。2、復習鞏固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辦法,能夠準確進行測量并求周長。3、利用周長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4、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5、在交流的過程中回憶求周長的計算方法,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重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難點:感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設計:一、創設情境1、同學們,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如何觀察立體圖形,通過我們自己親自動手搭積木,我們學會了什么?2、除了學習觀察立體圖形,我們還學習了求什么圖形的周長?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有關圖形方面的知識。二、鞏固探究1、復習觀察立體圖形每出示一個,讓學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積木照樣子搭一搭。搭出圖形之后,認真觀察,說一說從正面、側面、上面可以觀察到什么樣的形狀?交流,訂正。2、復習周長的計算方法。什么叫周長?怎樣求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又該怎么求呢?自由完成第12題,匯報訂正。3、完成第13題。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20厘米長的鐵絲,用它圍成一個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還是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周長是多少?通過剛才的操作,你發現了什么?4、剛才我們又是動手操作,又是測量計算,累了吧?我們一起到足球場去輕松一下吧!看!這就是我們將要去的足球場。出示第14題。自己看圖、讀題,想一想,在這道題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這道題一共讓你求出幾個問題?會不會解答?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想法嗎?三、拓展實踐我們再獨立解決幾個實際問題:1、足球場是個長方形,長120米,寬95米。李林繞著足球場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2、學校北面有一塊長方形的實驗園,長是30米,寬是20米,如果四周圍上籬笆,籬笆長多少米?如果有正好一面靠墻,籬笆長多少米?3、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板書設計:總復習立體圖形     求周長長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教學反思:   

  總復習(四)教學目標:1、繼續復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能夠正確地觀察日歷,回答問題。2、復習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3、復習有關搭配的知識,能夠按照題意進行正確搭配。4、能夠根據已知信息,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通過復習加強鞏固,進一步訓練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設計:一、創設情境在以前的復習中,我們都復習了哪些知識?本學期我們學的內容除了剛才說到的,你認為還有哪些知識我們應該再復習整理?我們一起來整理回顧這些內容,看誰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最棒!最棒的同學我們可是有獎勵的!我們一起來比一比、賽一賽好嗎?二、鞏固探究1、回顧整理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同學們,你還記得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出示第16題:一年365天,合幾個星期零幾天?請同學們自己試著做一做。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2、解決實際問題:出示92頁第18題的圖片及文字。請同學們認真看圖,誰能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告訴了我們什么?你是怎樣設計住房方案的?3、復習“搭配中的學問”出示第20題:我們剛才解決了住宿問題。現在我們在一起來解決穿衣的問題好不好?這是我們學過, 的搭配中的學問。你能不能自己試著解決呢?如果解決得好、搭配得棒,我們將評選它為“出色設計師”。自己解決,評選“出色設計師”。4、回顧整理“可能性”出示第19題,指名讀題,自己解答,指名回答。5、整體回顧:在這一學期中,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問題?三、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四、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教學反思:

《復習4》教學設計 篇15

  復習目標1.在腦中構建完整的千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初步理解并明確“數級”、“數位”“計數單位”等詞含義。2.能正確讀數、寫數;能按要求寫數及根據數位或數級的不同標準寫出相應的數的組成;了解十進制。3.用“萬”或“億”作單位,改寫整萬或整億的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個數的尾數后寫出相應近似數。課前準備:小黑板、練習紙。課時:1課時復習過程一、明確復習內容本節課復習千億以內數的認識。二、復習數位順序表指出本節課最基礎的知識就是數位順序表。每生回憶數位順序表的排列,兩生互相交流。指名一生回答。再說出各數位上的計數單位。我們還給這么多的數位分了級,怎么分的?完成有關數位順序的練習:1.一個數的最高位在十億位上,這個數是( )位數。2.與千億位相鄰的數位有( )和( )。3.一個數只含有萬級和個級,這個數最多是( )位數,最少是( )位數。4.億級的第三位是( )位,萬級的第二位是( )位,個級的第四位是( )位。相鄰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在書91頁,看并理解“進率是10”的含義。 出示判斷題:1.十進制計數法就是指每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2.1億里有100個10萬,1000個萬。(請學生說本題的思考過程) 三、復習讀數、寫數及數的組成根據數位順序我們還可以解決有關讀數、寫數的問題。在讀數時,首先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分級)。分好級后怎么讀?有零的時候怎么讀?出示判斷題:1.一個數不管中間有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2.一個數不管末尾有幾個零,都不讀出零。 寫數時要注意什么呢?(交流討論)完成練習:1.讀數3005790004、70305050050、19650000、809000000002.寫數三十七億零五百、三千零四十萬零九百零八、一百七十億零八剛才大家寫了三個數,第一個數的組成可以怎么說?還可以怎么說?我們說數的組成時可以根據數位來說,也可以根據數級來說。請大家用這兩種方法把后兩個數的組成的寫下來。完成練習:1.一個數的億位、萬位和個位上是4,其他數位上都是0,這個數是( )。2.57836690078的最高位是( )位,十萬位上是( ),百位上是( )。3.5個十億、7個百萬和4個千組成的數是( )。四、用“萬”、“億”作單位改寫整萬數或整億數;近似數。

  為了方便讀數、寫數,像19650000、80900000000這樣的整萬數、整億數我們常常用“萬”、“億”來作單位,這兩個數該怎么改寫呢?改寫后的數和原來的數的大小有變化嗎?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量,有時不用精確的數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來表示,也就是用它的近似數來表示。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時,我們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請大家寫出這些數的近似數:3805003≈( )萬、64744000897≈( )億、52349999≈( )萬、800950000000≈( )億完成練習:1.一個數的近似數可能比這個數大,也可能比這個數小。這句話對嗎?2.一個數的近似數是240萬,這個數最大是( ),最小是( )。

《復習4》教學設計 篇16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的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的收獲,逐步養成整理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合理評價的能力。

  3.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及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能計算不規則圖形面積,會畫給定圖形的高。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總復習的“空間與圖形”部分,在本學期學生學習的內容主要有兩個單元:第二單元“圖形的面積(一)”,第五單元“圖形的面積(二)”。這兩個單元涉及的知識點有:底和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組合圖形及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計算。本課的主要任務是:把散落的知識點串成“線”,連成“片”,從而讓學生形成清晰的整體知識結構。在具體設計時,可以讓學生想一想“本學期學到了什么知識?獲得了什么學習方法?在生活中發現了哪些數學問題?哪些內容有趣?那些內容最有用?哪些還感到困難?”等問題,只有把學生的這些問題設計為復習課的重點時,那么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可以把學生平時儲存在“問題銀行”里的問題作為復習的內容進行梳理,以加強復習的針對性。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河南省的省會,是一所名校,多年來教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平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每一個單元結束后,學生能自覺對知識進行整理與分析,學生們稱這種形式為“數學知識樹”。所以,不少學生已經對這兩個內容的知識進行了整理與分析。在這種氛圍和良好的學習環境下,我的學生思維活躍,視野開闊,課堂勇于發言,敢于質疑,有較強的語言交流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有挑戰性的問題。

  四、教學設計

  (一)活動一:回顧所學的內容

  課前布置學生回憶本學期學的“空間與圖形”部分的內容,把學到的知識寫在一張紙上,要求學生盡量詳細的概括所學知識。鼓勵用文字、畫圖、表格等形式表示

  (設計說明:雖然我的學生在前面學完后都有整理與分析,但這個整理很重要,綜合性更強。一方面是讓學生又熟悉了知識;另一方面是方便上課時的交流。)

  1.讓學生根據整理的內容匯報:本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關于“空間與圖形”方面的知識?(2~3人的匯報即可)

  知識內容主要有: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組合圖形及不規則圖形的面積計算等。

  (設計說明:這時匯報的知識是散裝的,沒有關系,重要的是看學生思維的觸角到了何種地步。)

  2.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板書整理。

  ①盡量紀錄的詳細(包括文字、舉例等),避免漏掉內容。

  ②有意識的按照類別進行板書。

  (設計說明:教師這時根據學生羅列的知識進行板書,不僅僅是把知識寫出來,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3.展示學生比較好的整理方法。

  ①學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整理知識的。

  ②學生作出最初的評價。

  ③教師有意識的介紹幾種比較普遍的整理方式。

  (設計說明:學生的思路總是新奇而獨特的,這個時候的展示不僅滿足了學生“我做了”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解決“為什么要重新進行整理”。)

  (二)活動二:開展知識的整理

  1.小組內交流課前的整理情況。

  2.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再次比較全面地整理。

  ①注意選擇比較好的整理方式。如,文字、表格或畫圖等方法。

  ②重新仔細地閱讀教材,防止有遺漏。

  ③簡單地交流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學習中的重點、難點。

  ④嘗試讓學生整理一下學習的方法。

  (設計說明:這個整理過程不僅僅是羅列知識點,對學生思維的含量要求比較高,學生要理清知識間的聯系與重、難點,以及學習的方法進行描述。)

  3.分小組向全班匯報。

  ①匯報整理的過程和方式。

  學生整理的方式主要是:文字;表格;圖示(知識樹)。

  ②根據交流的體會,清楚地表達知識之間的聯系。

  (設計說明:這個交流不僅僅是展示不同的表達方式,重要的是發現學生思維中的盲區,哪一部分學生遺漏了,教師注意及時補充。)

  4.評價小組的整理情況。

  ①你認為他們整理的優點在哪里?說說你的想法。

  ②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該怎么進行整理,說說你的看法。

  (設計說明: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度,不僅僅是評價誰的形式好,誰表達的清楚,更為重要的是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及學習方法的描述。)

  (三)活動三:知識的應用和拓展

  1.請你結合整理的網絡圖,給每個知識點舉個例子。

  ① 學生嘗試自己舉例子說明問題。

  ② 讓學生完成總復習中“空間與圖形”部分的題目(18——21題)。

  a.理解題意,明白題目中蘊含的知識點。

  b.獨立完成的基礎上,全班交流自己做題的思路和想法。

  (設計說明:舉例子是很好的一種學習思路,當學生對規律或這是方法描述不清楚時,通過舉例子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里的舉例子主要是引導學生對整理的各個領域的知識要點進行數學內容的舉例,溝通知識點與數學內容的聯系,并及時完成總復習的練習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③結合例子,嘗試總結一些數學方法。

  生1:在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通過割補成學過的圖形進行解決。第20題計算一面墻的面積時,就是把這面墻分割成三角形和長方形進行計算的。

  生2:在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時,可以通過數方格的方法,還可以看成近似圖形解決。

  生3:在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時候,需要知道高和相對應的底,這樣就可以利用公式進行解決了。

  (設計說明:讓學生結合例子嘗試描述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再上一個臺階。)

  2.結合網絡圖反思。

  ①你還有什么問題,提出來我們進行解決?

  生1: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先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再學習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

  (學生稍有沉默,教師靜靜等待)

  生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轉化成長方形的面積進行計算,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行計算。

  生3:因為在學習一種新知識的時候,都在轉化成以前學習的知識進行解決,所以先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②對于目前不能解決的問題,先寫在“問題銀行”里面。

  (設計說明:問題的交流很重要,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很有必要,從這里折射出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問題,而是學生思維的光芒。)

  (四)活動四:展示與交流

  將整理的網絡圖貼在板報上,教室內展示,在復習時可以隨時根據網絡圖進行系統的復習。

  (設計說明:學生整理出的知識網絡圖,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命脈”。這里的展示和交流,不僅僅是一種展覽,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不斷的學習。)

  五、教學反思

  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如何上好總復習課?

  每當我看到學生懶洋洋的做總復習的題目時,我總是感到很惶恐。對教師來說,復習的內容多,復習的時間短;對學生來說,復習的內容都已經學過了,沒有多大的興趣。總復習承擔的任務是什么?僅僅完成一些題目嗎?心里的不安讓我嘗試以學生為主體來上復習課,把課堂交給學生。

  我按照總復習中的類別,以“空間與圖形”部分為例,讓學生經歷回顧、梳理、應用、拓展知識的過程,上了一節總復習課。學生熱情高漲,我也很興奮,現在回憶起來還意猶未盡,津津有味!學生思維的線在他們自己大腦的操縱下越來越清晰,最后是亢奮!真是太奇妙了。

  在學生課前整理知識時,知識是凌亂的;師生一起回顧的時候,凌亂的知識是散裝的;經過小組的梳理與全班的交流,知識基本上連成了線,學生已經基本上清楚了知識的前后聯系;經過應用與拓展,這些連成線的知識穿起了珠子,這些閃亮的小珍珠,足以顯示學生思維的魅力!

  更妙的是,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還能整合知識,總結學習方法,不僅如此,總復習上的題目在學生梳理知識后的應用過程中,不知不覺已經完成了,我想數學對于學生的魅力莫過于不知不覺中的恍然大悟,滿頭霧水時的豁然開朗!

  這只是我上總復習課的一點做法和體會,在和大家分享的時候,還是有點誠惶誠恐,我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

  六、案例點評

  如何上好復習課是老師們關心的問題,老師們普遍感到復習課難上,我也回顧了一下我們的教學研究,真正的在教學領域里面專門研究復習課的內容也比較少,因此如何上好復習課也成為教師的教學的“盲點”。位惠女老師在這方面作了一個有意義的嘗試,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首先是復習課的目標定位問題?就是復習目標定位在什么地方。我想主要是進一步的理解、記憶,總結,融會貫通,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知識網絡體系,這是復習課的主要目的。位老師的課讓學生經歷了回顧、梳理、應用和拓展。不僅引導學生回顧學了些什么,同時還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用網絡圖、表格、樹狀圖等形式再現,這樣便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個整體的印象。

  第二個環節梳理。梳理就是引導學生主動的建構知識網絡,復習不是簡單的把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練習的過程,而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整理、學會歸納,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達到這個目的的話,這節課就成了練習課。位老師讓學生在前面回顧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把知識用情景的形式或者習題的形式呈現出來,系統化的整理歸納,本部分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是入心入腦。

  第三個環節應用。就是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這也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位老師讓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形成知識網絡,在綜合運用中體會數學是聯系在一起的。學生的自學能力或者學習的能力就會有得到提高。

  第四個環節是拓展。復習應該讓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有新的收獲,這個新的收獲就是,在解決問題中提出或者發現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位老師在和風細雨中讓學生察看自己前面所學的知識掌握的怎么樣,怎樣做到查漏補缺,有新的發現。不僅如此,位老師還非常重視學生的質疑能力,這一點值得大家借鑒和學習。

  最后,提點小建議:回顧、梳理、應用、拓展四個環節是一個整體,要注意形成系列,做好計劃,不能腳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題目或情景的設計要注意連成線、形成串,便于學生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立良好的認識結構。

《復習4》教學設計 篇17

  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

  一、知識點撥

  i.language goals

  ?學會過去進行時的基本結構與用法

  ?學會簡單描述過去發生的事情

  ?學會講簡單的故事

  ii.key words

  1.cut v.切;剪;割

  be careful.don't cut yourself.小心,別切到自己。

  2.alien n.外星人

  nobody knows whether there are aliens or not.沒人知道到底有沒有外星人。

  3.land v.登岸;登陸;降落

  the plane will land in ten minutes.飛機將在十分鐘后降落。

  4.while conj.當……的時候;在……之時

  while i danced, she sang.我跳舞,她唱歌。

  5.right adv.正好;恰好

  the accident happened right over there.事故正好發生在那里。

  6.surprised adj.驚奇的;吃驚的

  i was surprised that he was late for the party.我很驚訝他聚會居然遲到了。

  7.kid v.欺騙;哄騙

  i'm not kidding you.我沒有騙你。

  8.anywhere adv.到處;無論哪里(用于否定句中)

  did you go anywhere yesterday? 你昨天去沒去過什么地方?

  9.happen v.發生

  a funny thing happened in the subway yesterday. 昨天地鐵里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happen to +名詞 發生于……身上

  she hoped nothing bad would happen to him.她希望不會有壞事發生在他身上。

  10.get out of 從……出去

  she tried to get out of helping her mother.她盡量逃避幫助她的媽媽。

  11.run away 跑開;迅速離開;逃走

  the thief ran away when someone noticed him.當有人注意到他的時候,那個賊立刻逃走了。

  12.at the doctor's 在診所;在醫院

  i'm thinking of going to the tailor's.在表示診所、店鋪或某人的家時,經常用名詞所有格的形式。

  she is staying at mary's.她住在瑪莉家。我在想到裁縫店去一趟。

  iii.  key sentence structures

  the boy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hen the ufo landed.

  while the boy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the ufo landed.

  the girl was shopping when the alien got out.

  while the girl was shopping, the alien got out.

《復習4》教學設計 篇18

  第十單元 總復習

  單元教學內容:課本第119~127頁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復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復習共分為七部分: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的加、減法,克和千克,圖形與變換,解決問題,統計。本學期所學的“找規律”內容,目的是開括學生的思路,不作為基本要求。因此,在總復習中沒有單獨安排學習,只是在練習中帶著練習。編排注意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便于在復習時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如把數概念、計算和解決問題分別集中起來復習。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學期分散學習的各部分知識,培養學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要求: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 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重點:

  本單元的重點是復習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以及根據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單元教學難點:

  難點是使學生能夠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決方法。對同一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止一種,不要求學生都掌握,只要學生用一種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解答。

  單元課時安排:   4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  表內除法的復習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9頁表內除法,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更加明確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要用除法解決問題。在復習除法計算時,可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計算一道除法題,然后再進行鞏固練習。從而更好地掌握表內除法。

  教學重點、難點:

  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內容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教學準備:

  小黑板,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 回顧引入:

  1. 引導學生回顧本期已學知識。看目錄相互說說,要求學生全班交流。概括分為七部分: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克和千克,圖形的變換,統計。

  2. 我們今天來復習表內除法。板書:表內除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親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談中自然引入了課題。

  二. 復習整理:

  1. 說說下面各題你是怎樣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先獨立做在課本上,再說一說怎么樣算的。

  2. 針對剛才學生容易錯的內容,用聽算的方法,選拓展練習中的題進行訓練。

  在草稿本上聽算練習。

  3. 復習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可掛圖出示,小組討論后學生口答)

  出示掛圖:教材第119頁的第1題。(如果沒有掛圖可讓學生看書)

  想一想: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可以用除法解決。小組討論交流后,口答。

  4. 引導學生進行變式練習。

  在○填上“<”“>”“=”。引導學生正確計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筆試一試復習表內除法,并同時找找學生的問題,了解學情。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識來解決。

  三. 教學效果測評:

  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第1、2題。

  巡視、評改。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二十四的第1、2題,同桌檢查。

  【設計意圖】:鞏固知識及時查漏補缺。

  四、拓展性學習:

  1. 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 看圖,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并計算。

  3. 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第二課時  萬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法、減法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9、120頁第3~8題,萬以內數的認識和萬以內數的加法、減法的復習,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與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并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培養學生歸納、整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開放性的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方法,正確、熟練地讀數和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難點:對于計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使用。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 同學們,昨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呢?請學生先小組討論再匯報。

  2、 今天,我們將復習萬以內數的認識及其加法、減法的復習。(板書課題)

  3、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舊知,自然引入本節內容。

  二、知識整理:

  1、復習萬以內數的認識。

  請同學們先來回憶一下,我們學了萬以內數的哪些知識?

  回憶學了萬以內數的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

  2、下面先請大家獨立做教材第119頁第3題,然后集體訂正。

  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做的?

  3、寫一寫,再讀一讀。

  ① 千位上是2個千、百位上是5個百、個位上是6個一。

  ② 二千五百零六。

  4、 下面復習用計數單位表示數,獨立完成書上第120頁第4題,想一想是怎樣做出來的。

  5、 復習近似數。

  請同學們看教材第120頁第5題,找出這段文字中哪些數是近似數?并畫出來。再請同學回答。

  6、 復習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簡單應用。

  (1) 請同學們口算教材第120頁第6題,看誰算得都對。“開火車”訂正。

  (2) 引導學生做教材第120頁第7題。先筆算,再請兩個同學到臺上板書,并展示。

  (3) 通過第6、7題的計算,請大家說一說是怎樣算的?計算時應注意的問題。

  (4) 請各學習小組互相討論一下教材第121頁第8題。我們怎樣去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小組討論,交流形成處理意見,并在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緊緊圍繞萬以內數的認識,開展練習。難點突出,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結構。

  三、教學效果測評:

  1、綜合練習教材第123、124頁第3~6題。

  2、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知道和對學生進行幫助。

  【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

  四、拓展性學習:

  在下面各數的前后各寫兩個相鄰的數。

  698                 

  3299                

  9998                

  第三課時  克和千克及圖形的變換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1頁第9~12題“克和千克及圖形的變換的復習”。

  教學目標:

  1、復習“克和千克”時,要注意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質量概念。

  2、復習“圖形與變換”時,能讓學生正確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以及形成銳角、鈍角的概念。

  教學重點、難點:

  注意培養學生形成比較好的質量單位的概念,復習“圖形與變換”時,能讓學生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教學準備: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復習了萬以內數的計算,我們現在來做幾道計算題。請大家拿出口算卡。

  100+200=            110 - 20=

  620+100=            120+360=

  130 - 70=            240 + 70=

  +50=            1000-30=

  1200-40=            140 - 40=

  860 - 80=            880+1200=

  【設計意圖】:口算能力是學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是學習的基礎,所以要加強口算訓練。

  二、整理復習。

  1、復習克和千克及圖形的變換。

  (1)請同學們看教材第121頁第9題,大家想一想,你會怎么樣去圈?為什么要這樣圈?

  學生根據原來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動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再判斷利用已經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

  (3)大家想一想關于質量單位,我們還有哪些知識沒有復習到呢?小組討論,把沒有復習到的知識列出來,作好全面復習。

  2、復習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小黑板出示)

  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轉現象。升降機、觀光纜車、

  說一說生活中哪里有銳角和鈍角。

  三、拓展性練習(略)

  第四課時 解決問題和統計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2頁“解決問題和統計”

  教學目標:

  1.、復習“解決問題”,老師要引導學生仔細看題,學生能知道題中所說的事理,并能正確選擇解決的方法。

  2、   復習“統計”時,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使學生能搜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圖表,并能看懂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復習“統計”時,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使學生能搜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圖表,并能看懂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教學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 請大家想一想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復習了本學期學過的哪些知識?

  (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法、減法。克和千克及圖形的變換。)

  2. 對這些知識還有沒有什么問題?還有沒有內容是我們沒有復習到或復習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學生有問題,則針對問題,讓同學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思考解決方法。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反思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

  二. 復習整理:

  1. 分別出示教材第122頁第13、14題的掛圖。(如果沒有,就讓學生直接看書)

  (1)看了圖后,你明白圖中的畫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看掛圖,小組討論這兩題的意思。

  敘述兩幅圖的意思,沒有說好的請其他同學來補充完整。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2)怎樣來解決這兩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

  8×3=24(角)

  6+24=30(角)

  或: 6×1+8×3

  =6+24

  =30(角)

  2. 復習統計圖。出示教材第122頁第15題。大家一起來想一想第15題的數據怎么搜集?

  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用舉手的統計方法來試試。

  3. 組織搜集數據,清點人數。

  根據自己的情況舉手,并把老師清點結果填在書上。

  4. 大家已經搜集好了數據,從這個統計表中,你發現了什么?請小組討論一下,得到一個結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小組討論,得到討論結果后,全班交流展示。

  【設計意圖】:在復習時,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的差異,在這里發揮學生復習的主體性,讓學生更多自我反思,有利于使復習更有針對性。

  三. 教學效果測評:

  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6、127頁第11~15題。能夠填在書上的就填在書上。

  學生獨立思考,自主練習。

  四、拓展性學習:

  1. 調查班上昨天的數學作業,用你喜歡的方法記錄,并制成統計表統計圖,提出問題并解決。

  2. 二年級各班存放圖書數目如下。

  二年級下數學總復習----教學反思

  本學期總復習分五課時,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幾點:

  1、明確要點,分析單元知識要點,確定學生掌握措施。

  2、通過回顧、反思、總結逐步領悟數學問題的規律性。

  3、反復法,即通過同一情景的多次再現,讓學生達到自覺領悟的目的。

  4、選擇典型范例進行剖析,從方法的角度用兒童可以理解的語言,描述數學現象、解釋數學規律。如解決問題的教學,通過揭示條件與所求的聯系,結合方法與思路分析,滲透“轉化”等數學思想來解決問題。

  5、加強規范要求,嚴把過程關。許多學生錯誤的呈現,是源于找的過程、計算的過程不規范,不仔細造成的。例如:在針對一些圖形,通過統計分別找到個數這樣的題目時,我要求學生從簡到難,分別做好記號,對于沒有做記號的學生,哪怕答案正確,也予以批評,目的是硬性規范,提高正確率。又如:找規律,特別是數字變化規律,我要求每個學生寫出規律,不能用想(說)代替寫,這個過程必須落實。

  6、加強方法溝通,體驗方法的優化過程。統計與找規律有一定的方法,我們要充分的做好示范,更重要的是做好比較與溝通,同樣是做記號,有的清楚,一目了然。有的最后一塌糊涂。還有找圖形的順序與計數的順序,都是有著一定的學問,這里必要讓學生自己比較之后,去“悟”。并最終實現能主動地采用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7、關注學困生。學困生不是學不好,而是由于個性的學習心理、特點、品質造成學習過程注意力集中度差,反應慢,遺忘快等現象。比如陳伏洪同學,他的乘法口訣背的不好,以至于做除法題時經常出錯,于是我就采取每天一練,組成一對一的幫教措施,讓她天天都能得到鍛煉,另外,每天安排一分鐘,組織學生進行口算。

  通過這幾節課系統的復習及相應習題的練習,學生基本上對舊知識達到了鞏固復習,同時又從復習中體驗到了掌握解題方法的重要性。

《復習4》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目標:

  1、 復習2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

  2、 正確辨別前后、左右等位置的順序,正確認讀時間;

  3、 在活動中進一步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明確分工,學會按指令完成任務。

  教學前的總體想法:

  想通過活動的創設,讓學生在小組活動的交流中完成復習的任務。老師把復習的任務放手給各小組的組長,組長組織本小組的同學,在摸寶袋的游戲中將復習活動進行下去。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寶袋中的說明要明確,分工要具體,學生的可操作性要強,老師走進各組進行分別的指導和幫助!

  學校及學生的狀況分析

  本班29人,分成了6個小組,分別是孩子們自己起的名字他們是花兒組:6人,多彩組:6人,月亮組:6人,彩虹組:5人,表帥組:6 人,每個組成員都明確的分工。分別是噪音控制員、傾聽者、小組長、組長助理、衛生管理員、操作者。噪音控制員和傾聽者都有自己的手勢,引起其他成員的注意,告訴成員傾聽和低聲講話。孩子的學前知識儲備量較好,到現在為止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的多人小組合作學習的培養了,也在小組合作中,一起進行過游戲的教學。玩過的游戲有“我們都是木頭人、手指操、拍手和跺腳比多少、擊掌湊十(5|、6、7、8、9、)口算接龍、摸一摸說一說、等等游戲”

  教學過程:

  游戲——智慧寶袋

  1、 談話

  2、 今天慈老師為每個小組都準備了兩個智慧寶袋,在1號口袋中裝滿了卡片,看你們小組能不能按口袋中卡片的要求完成任務。我先找同學和老師一起來做,每個組選一個代表到老師這里來。(游戲的示范)

  3、 袋子里裝的內容有:

  (1) 請你們小組一起進行20以內加減法的接龍游戲。

  (2) 請各組的衛生管理員做拍手和跺腳的動作,組長指定同學回答:拍手和跺腳的數目誰多誰少?多的數量和少的數量各是多少

  (3) 請注意聽操作者的擊掌數目,(擊掌湊十),其他成員回應他的擊掌數目

  (4) 請你們小組按從高到矮的順序站好隊

  (5) 請組長站在中間,傾聽者站在他的左邊,噪音控制員站在他的右邊,組長助理站在前面,操作者站在組長的后面。剩下了誰來檢查?

  (6) 請你們小組一起完成100頁的第一題,并請操作者宣布答案

  (7) 請你們小組一起完成100頁的第2題,并請傾聽者宣布答案

  (8) 請你們小組一起完成100頁的第3題,并請組長助理者宣布答案

  (9) 請你們小組一起完成101頁的第4題,并請小助手宣布答案

  (10) 請你們小組一起完成101頁的第5題,并請噪音控制員宣布答案

  (11) 請你們小組一起完成101頁的第6題,并請衛生管理員宣布答案

  (12) 請每個同學從2號口袋中摸出一個物體,不要讓其他同學看到,然后描述你摸出來的物體的形狀,看看其他同學能不能猜出來?

  (13) 按從矮到高的順序站好隊,按要求在2號袋子中摸物體。最矮的同學摸出球體,最高的同學摸出圓柱體!

  (14) 從2號袋子中拿出小表盤,兩人一組撥出3:00、3:30、12:00、5點剛過、快7點了

  (15) 統計一下你們小組男生和女生的數量,男生多還是女生多?

  4、 以上是3節課的復習內容,在放手給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學生將完成了的卡片做上記錄(小組的圖案,各組都有名字并且有自己組名字的簡單圖案)還給老師。并走進各個小組組織和調控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和督促完成所有的題目

  對以上設計的一些思考:

  可以說我在做這樣的設計時,考慮的是把課堂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按照要求做事情。通過老師在小組中的協調和幫助指導,讓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在過程中老師會分別指導不同的小組完成不同的活動,教室中可能有些地方會比較熱鬧,有些地方又相對安靜,學生在完成本小組的活動時是否能全身心的在自己的組內很好的落實和完成,又怎樣不受其他組的影響,恐怕是我要單獨進入小組進行指導的。由于問題的隨機性,達到復習的總的效果可能要3節課后才能都完成。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是否是一種冒險。也不知道學生是否喜歡這樣的復習的組織形式!今天既然貼在這里,就是任大家評說的!

《復習4》教學設計 篇20

  第一單元復習教學設計示例

  一.目標點擊

  1.知識目標

  (1)掌握本單元四篇課文的基礎知識。

  (2)了解本單元四篇課文的有關內容。

  2.能力目標

  (1)學習鑒賞科技說明文、科技論文的一些方法。

  (2)學習本單元四篇課文的寫作特色。

  二.要點回放

  1.有關作者

  (1)《數學與文化》

  齊民友,1930年生,安徽蕪湖人,數學教授,曾任武漢大學校長。

  (2)《熵:一種新的世界觀》里夫金和霍華德:是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

  (3)《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

  梁思成(1901—1972),中國現代建筑學家,建筑史學家,建筑教育家。廣東省新會縣人。1923年畢業于清華學校,1924--192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筑,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27—1928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回國后從事建筑教育研究工作,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年創辦清華大學建筑系并擔任系主任直到逝世,1940年10月至1947年,美國耶魯大學兼任教授、聯合國總部大廈設計委員會成員。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他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研究,為中國建筑史的研究做了開創性的工作。1943年寫成《中國建筑史》一書。他是“人民英雄紀念碑”重要建筑的設計的領導人之一。著作《梁思成文集》。

  (4)《宇宙的未來》

  斯蒂芬·霍金是繼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學家。1942年出生于英國牛津,自從患了側索硬化癥后,經過一段時間的失望和沮喪,開始了他的宇宙學研究。他后來在相對論、“大爆炸”和黑洞等領域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1988年出版宇宙學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在30多年中,他一直孜孜于宇宙起源的研究。現任牛頓曾經擔任過的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

  2.常見生字詞

  生字:熵 罄 廡 膨 脹 睇

  詞語或成語:澤被 嘔心瀝血 絞盡腦汁 深不可測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夷為平地 告罄 無濟于事 萬變不離其宗 悠然自得 千篇一律 左睇右盼 荒謬絕倫 欲揚先抑 雜亂無章 尷尬膨脹……

  3.課文內容

  (1)《數學與文化》:本文論述了數學作為科學語言的重要地位,分析了數學能夠影響人類精神生活的幾個特點,即數學的確定性、簡單性、抽象性和自我完善性,高度評價了數學在促進人類思想解放、使人類擺脫宗教迷信、不斷創新的歷史功績,把數學提到文化興亡、民族盛衰的高度來認識。

  (2)《熵:一種新的世界觀》:本文從熱力學第二定律出發,將熵的觀念引申到能源、環境等領域,對當今世界普遍關注的能源危機、環境污染問題表示了深深的憂慮。

  (3)《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本文以介紹建筑創作為主要內容。建筑是時空藝術,“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指在時間、空間的綜合持續中,建筑創作的重復與變化。重復與變化相互矛盾相互統一。如果只強調重復,作品往往毫無二致;只注重變化,作品往往雜亂無章。一個成功的建筑創作則是重復與變化的辯證統一體。

  (4)《宇宙的未來》:這篇講演,從古代巫師的預言,談到近代宗教預言,再改動到對宇宙未來的討論,主要探討了宇宙未來的兩種命運:一是繼續膨脹下去,一是收縮以至于坍縮成一個點。膨脹還是收縮,取決于宇宙的平均密度。運用天體物理學理論,對宇宙的未來作出科學的論斷。

  4.寫法鑒賞

  本單元四篇文章是科技說明文和科技論文,寫得都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于作者高明的寫法有關,現總結如下。

  (1)《數學與文化》

  語言品味:①準確,本文語言正像數學那樣邏輯謹嚴。

  ②生動,力求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來闡釋,使文章通俗易懂。

  ③流暢,文章充滿激情,筆力雄健,氣勢飛動,縱橫馳騁,無所不宜。

  (2)《熵:一種新的世界觀》

  論證方法:①引用論證

  一是引用權威人士的話,二是引用民間諺語,來增強讀者對科學原理的理解能力。

  ②概括論證

  概括可以抓住事物的本質,具有簡明扼要的特點。

  ③分析論證

  本文用的最多的就是分析論證法。在簡述一個科學道理或提出一個觀點后,作者往往將問題分解開逐一論證。

  (3)《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

  分析方法:文章分析嚴謹而辯證,比較詳盡地介紹了一些著名建筑的千篇一律與千變萬化的關系,看法準確精當。

  (4)《宇宙的未來》

  本文體現了演講的特點:①生動的導引,開頭從古代的巫術和近代的宗教預言談起,增加了趣味性,深化了演講的主題——科學地求實精神。

  ②嚴謹的推理,本文作為一篇科學演講,其最終目的是讓人信服,而嚴謹的推理則能增強說服力,作者沒有對宇宙的未來作明確的預言,正說明演講者嚴謹的科學態度。

  ③幽默的語言,本篇演講的語言幽默,創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使所論述的問題更易于聽眾接受。

  三.方法指津

  本單元學習的是科技說明文和論文,這些文章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文質兼美,給人以啟迪。學習的方法是提要鉤玄,提要鉤玄是韓愈所倡導的一種閱讀方法,它的意思就是要在閱讀中抓住文章的要點,領會其精神實質。

  提要鉤玄的方法,具體有指出重點,剖析難點,概括內容,提煉觀點,分析觀點等,這就需要把閱讀、理解、分析、判斷、概括、推理等能力融合起來,在當代社會知識爆炸、信息激增的情況下,這種方法尤其適用。

  四、考點例析

  [考點]2003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關于現代文閱讀的要求

  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

  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例析]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題。

  人類正面臨著全球變暖的挑戰。聯合國的一份報告向我們描述了氣候變化產生的災難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擴大,將使非洲成為受影響最廣大的地區;熱帶流行的瘧疾和寄生蟲病將向北蔓延,使歐洲出現流行病;地中海地區由于嚴重缺水會半沙漠化,滑雪運動在歐洲將蕩然無存;在英國,肆虐的冬季風暴將變得司空見慣,東部的某些地方可能變得過于干旱而無法種植各類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將大大減少甚至干涸,飲用水源遭到破壞;昔日繞道而行的臺風將頻頻襲擊日本,致使短時間內大量降水,洪水泛濫,城市淹沒,山體滑坡,交通中斷。而最為嚴重的影響,將是地球上數以百萬計的人由于海岸線受侵蝕、海岸被淹沒和農業生產遭破壞而被迫離開家園。

  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到本世紀末,地球的平均氣溫將比現在升高3℃。這一預測是以近年來地球氣溫升高的現象和溫室效應為依據的。溫室效應,在物理學上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于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而產生的保溫效應。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它可以減少地表熱量向空間散失,使大氣層保持一定的熱能。二氧化碳在大氣層中的含量直接影響著地表氣溫,當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時,地表氣溫就相應升高。科學家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環境的演化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大氣層的保溫作用,全球氣溫將為—40℃,而現在全球平均氣溫為16℃。科學家們預言,人類如不采取果斷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將比1850年工業革命時增加一倍。

  導致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工業革命開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燃燒量越來越大,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增加。同時,雷擊、蟲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災、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壞也使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的綠色植物遭到破壞。所以,要控制全球變暖,必須改變能源結構,大力植樹造林。有科學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從根本上防止溫室效應的加劇。

  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全球我們必須樹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氣環境觀念,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愛護頭頂的這片藍天。

  (2003年全國高考卷第7、9題)

  1.下列對“溫室效應”這一概念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指由于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能夠接受陽光的一定的密閉空間中所產生的一種保溫效應。

  B.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劇增以后,又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從而使地表氣溫相應升高的效應。

  C.指在接受陽光的密閉空間中能夠影響地表氣溫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氣溫相應升高的效應。

  D.指大氣層中主要的溫室氣體,通過減少地表熱量向空中散失,在特定密閉空間中產生的保溫效應。

  [分析]

  此題重點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能力。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是閱讀的基礎。能否在上下文語境中迅速準確地理解詞語的含義,是閱讀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標志。本文始終圍繞著“全球變暖”這一氣候現象來展開論述。其中涉及“溫室效應”的問題。那么究竟什么是溫室效應,考生對此應該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此題答案應該選A原文中說:“溫室效應,在物理學上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于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而產生的保溫效應。”這一定義有四個關鍵詞,即“透射陽光”“密閉空間”“熱交換”“保溫效應”。B項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劇增以后,又與外界缺乏對流等熱交換,從而使地表氣溫相應升高的效應。只有“熱交換”一個條件,可以排除。C項也與原文意思不符也可以排除。D項只有“熱交換”和“保溫”兩個條件因而也不是正確選項。而A項保留了全部四個條件,只是前后順序作了調整,“透射”改為“接受”意思基本一樣,所以應選A.

  2.下列對“全球氣候變暖是人類自身活動所造成的災難”這句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世界各國遲遲不采取果斷和必要的措施,不改變能源結構和大力植樹造林,以致大氣層的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

  B.1850年工業革命以來,大量開采和燃燒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結果,大大增加了溫室氣體的含量。

  C.由于人類無限制的破壞,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劇消失,沙漠進一步擴大,使得地表氣溫也隨之不斷升高。

  D.因雷擊和蟲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災、草地衰退,導致能夠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減少,而人類對此卻束手無策。

  [分析]

  此題考查對文中重要語句的理解能力。所提供的四個選項,都與生態平衡和氣候變化有關,有一定的干擾度要準確選出,就要仔細比照原文,看看哪一項所說的生態變化與人的活動沒有關系。A項基本上是用原文中的有關信息進行的歸納,顯然是人類自身活動所造成的,因而是正確的,可以排除B項中的大量開采和燃燒也都是人的活動,也是正確的。C項直接點明是人類無限制的破壞,也是正確的。D項雖然提到人類,但“雷擊”和“蟲害”卻不是人的活動所造成的,所以不正確。因此,只有D項是正確的選項。

  五、遷移練習

  閱讀下文,完成1—4題。

  現在,在加強改善文藝評論的呼吁中,也涉及評論風格的多樣化,無疑,文藝鑒賞該是其中的一種。文藝評論與文藝鑒賞本是密不可分的。文藝評論雖屬于“論”,但必須以藝術現象引起的具體感受為出發點,因而,凡評論必有鑒賞。同時,文藝鑒賞在對于是形象的具體感受中,也必然伴隨著鑒賞者的觀念、傾向、認識、態度,因而,凡鑒賞也必有評論。但兩者在對文藝作品的感受與認識,又有側重不同與深淺之別。鑒賞更多的重感性,帶著主觀的個人喜愛;評論更多的重理性,要求客觀的科學分析。文藝鑒賞只是文藝評論的基礎,而文藝評論則是文藝鑒賞的深入;評論基于鑒賞,又高于鑒賞。既然如此,有什么必要把某些評論拉回去,戴上一頂“鑒賞式”的帽子呢?這是因為,評論只要不停留在個人喜愛的鑒賞性階段,有著應有的客觀性與科學性,那么,它在風格特征上更多地保持著鑒賞的印記,便自有其特殊的魅力。這首先是它的論述比較具體形象。文藝鑒賞是一種由生動的藝術形象引起的精神活動,舍棄具體形象、具體感受的抽象思維和邏輯判斷,也就舍棄了鑒賞。因此評論展示作者的審美判斷呈現位“鑒賞式”時,其行文往往是生動形象、具體感人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是一幅多么美妙的風景畫!但它又不只是自然風光的單純描繪,《唐詩鑒賞集》是這樣賞析的:“細柳新綠,這不是春天的色彩嗎?黃鶯唱和,這不是春天的音樂嗎?白鷺從南方飛回,正是春天的第一批客人;冰消水漲,遠方的船兒不遠萬里而來,正說明人們已經開始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活動。這一切形象地構成了一個鮮明的主題——春天來了。”這里理性的思考沒有游離生動的形象;相反,正是從生動的形象中引出內含的意蘊。這類評論的論述還比較富有個性色彩。文藝鑒賞并不是消極的接受,而是一種積極的感受。鑒賞者在感受作品的基礎上馳騁想象,對藝術進行再創造。由于鑒賞者的主觀條件不同,這“再創造”也就會呈現出它的差異性,帶著濃厚的主觀色彩,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誠然,文藝評論需要客觀的科學評價,不容主觀偏見;但優秀作品本可以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評論,鑒賞中的偏愛,往往使評論跳動著作者特有的觀察、感受與體驗,為評論帶來特有的色彩。當然鑒賞式評論僅僅是評論中的一種,而且,它只能用于評論文藝作品,對文藝思潮、文藝流派、文藝運動等文藝現象,它就無能為力了。同時,它還有自己的缺點,就是由于它容易溺于鑒賞者的偏愛,成為偏見,使評論失去公正的態度。所以,評論而為鑒賞式,也只限“式”,戴上一頂富有特征的“帽子”,而不能讓帽子成為自身。

  1.對文中加線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抽象思維和邏輯判斷”指鑒賞中的理性思維。

  B.“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明莎士比亞并沒有賦予哈姆雷特明確的性格特征。

  C.“評論而為鑒賞式,也只限‘式’,戴上一頂富有特征的‘帽子”’中的“式”和“帽子”含義不同。

  D.“讓帽子成為自身”意思是以鑒賞代替評論。

  2.作者認為鑒賞中的“再創造”會呈現“差異性”,下面不能說明這一點的是

  A.《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引得無數人一灑同情之淚,但魯迅說:“賈府上的焦大,也不愛林妹妹的。”

  B.魯迅筆下的“阿Q”,有人認為是階級的典型,有人認為是民族的典型,還有人認為是人類的典型。

  C.歌劇《白毛女》中的黃世仁讓人憎恨,喜兒則引人同情。

  D.《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達吉亞娜是普希金心目中完美的俄羅斯婦女形象,但在今天的俄羅斯讀者心中卻是褒貶紛紜,莫衷一是。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評論必須以藝術形象引起的具體感受為出發點,鑒賞也必然伴隨著鑒賞者的觀念傾向認識和態度,這種密不可分的關系就是兩者的辯證關系。

  B.鑒賞式評論的“魅力”在于理性的思考伴隨著生動的形象,跳動著作者由鑒賞中的偏愛產生的特有的觀察感受和體驗。

  C.“優秀作品本可以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評論”,強調鑒賞式評論應注意角度的變化和內容的豐富。

  D.鑒賞式評論容易溺于偏愛而成為偏見,使評論失去公正的態度,所以只能用于評論文藝作品,對其他文藝現象無能為力。

  4.對本文論述的中心概括準確的一項是

  A.評論與鑒賞的辯證關系

  B.鑒賞式評論的短與長

  C.文藝鑒賞的性質與特點

  D.提倡鑒賞式評論

  參考答案:

  1.B2.C3.B4.D

《復習4》教學設計 篇21

  “平面圖形面積復習”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根據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總復習”自主創編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回憶整理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熟練地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2、探索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構建知識網絡的過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從中學會整理知識,領會學習方法。

  3、滲透“聯系”、“轉化”等思想方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三、教學重點:

  回憶整理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

  四、教學難點:

  根據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聯系構建知識網絡。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修改日記,激趣引入

  師:今天麗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篇由小淘氣寫的數學日記,想看嗎?

  生:想!

  課件出示“小淘氣的數學日記”

  3月18日  晴

  早上,我從2平方厘米大的床上起來,就坐到面積約為1平方分米的飯桌上拿早點吃。媽媽把我耳朵一揪:“洗臉去!”于是我才去拿14平方米大的毛巾洗臉……

  師:看完了這篇日記,你有什么話想對小淘氣說的嗎?

  生:……

  師:小淘氣短短的一篇日記中卻出現了這么多錯誤,看來他真得好好學數學了,你們覺得他在哪方面的數學知識該補一補呢?

  生:面積單位、平面圖形的面積、面積……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復習一下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

  出示課題“平面圖形的面積復習”。

  (二)討論交流,復習整理

  1、師:同學們,回想一下這六年里我們學了哪些圖形的面積計算。

  學生自由說。

  2、你能在草稿上寫出這些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字母公式。

  學生寫公式。

  3、組織反饋。(課件展示)

  4、想一想,面積公式的推倒過程。

  師:今天我們是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你覺得我們應該復習哪些知識?

  生:……

  師:那這六個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呢?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好嗎?

  師:你愿意說哪個,你覺得哪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你記得特別清楚,你就說哪個,好嗎?

  生說出平面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5、同桌合作整理

  師:我們當時為什么先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師:真不簡單,這六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有一定聯系的,對嗎?

  師:那你能不能用一個帶有箭頭的圖,把六個平面圖形之間的面積計算公式表示出來嗎?

  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構建網絡圖。

  生展示作品,并說想法。

  師課件出示網絡圖:

  師:現在我們觀察這個圖,從左往右看,你看見了什么?從右往左看,你又看見了什么?

  生:從左往右看,我們看出左邊的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推導出右邊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從右往左看,我們看出右邊的圖形可以轉化為前面的圖形。

  師:其實這些平面圖形與圖形之間是有聯系的。(板書:聯系)在找這些圖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用到了一個很好的方法,那就是——轉化。(板書:轉化)

  (三)應用方法,立足實踐

  師:那在生活中我們該怎樣用這些計算公式呢?接下來,李老師來考考大家,看看哪些同學能學以致用。

  課件出示題目。

  (四)總結評價,鞏固方法

  今天,我們對平面圖形的面積的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復習,并解決了我們身邊遇到的數學問題。在復習階段,我們可以利用今天學習到的方法對知識進行總結,這樣不但可以梳理知識,還可以提升認識,不失為一個事半功倍的好方法。通過今天的整理和復習,你又有什么收獲?你有什么知識要提醒大家注意?

《復習4》教學設計 篇22

  一、教學內容:unit 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revision)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單元主要學習一周中星期一到星期天的表達方式;掌握學科的表達;學習用because和表示品質的形容詞表示理由;學習what,why,who引導的特殊疑問句。本單元圍繞“談論自己所喜歡的學科”這一話題,設計了三個任務型活動:任務一是:談論自己所喜歡的學科,學習what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和學科的表達;任務二是:通過free talk,讓學生談論自己喜歡某一學科的理由,學習why等特殊疑問句;任務三是:作報告、寫對話、寫作訓練,鞏固和延伸所學知識,掌握星期的表達方式。

  what’s your/his/her favorite subject? my/his/her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why do you like math.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why does he/she like art? because it’s fun.

  when do you have math? i have math 0n monday,wednesday and friday.

  what’s ken’s favorite subject? science.

  單元總體目標

  通過本單元的復習使學生學會談論自己喜好的學科或自己喜好的其它事情并給出理由;學會說出一周的七天;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單元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主題是“談論自己所喜歡的學科”,主要是學習學科的表達、表示品質的形容詞、一周中星期一到星期天的表達方式;學習用because表示理由。在詢問“對方所喜歡的學科和人物”、“星期幾”時,要使用以前所學過的what、who疑問句,再學習“詢問理由”所用的why疑問句。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對照的方法掌握所學疑問句的結構和使用以及回答。

  三、單元整體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復習詞匯subject,science,physical,education,p.e.,biology,math,gymnastic

  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why,because;引導學生復習、鞏固“詢問喜歡的學科并給出理由”的目標語言并運用所學知識安排活動;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復習表示星期的名詞;復習“談論偏愛”和“詢問喜歡的學科并給出理由”的語言結構;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2、過程與方法:

  采用practicing,summarizing,free talk和pairwork的學習策略,利用教學幻燈片來展開課堂pairwork問答式的口語交際活動和閱讀、寫作訓練,復習、鞏固,運用“談論各自所喜歡的學科或其它的事情并給出理由”的目標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談論的話題是喜歡的學科和一周的課程安排,通過互相詢問和談論彼此所喜歡的學科以及理想的課程安排,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和友情并培養學生熱愛學習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四、重點難點

  復習詞匯subject,science,physical,education,p.e.,biology,math,gymnastic, 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why,because;引導學生復習、鞏固“詢問喜歡的學科并給出理由”的目標語言并運用所學知識安排活動。

  五、教學策略與教法選擇

  依據本單元教材內容以及七年級學生的生活、學習實際,采用情景創設法、交際法和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可供借鑒的教學策略有:1.直觀形象的教學策略:教學要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2.創設情景,合作交流。4.同桌互評。

  教學內容 unit 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 revision)

  課時 

  一課時 

  教學對象 

  七年級 

  設計者 

  薛玉鵬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單元主要學習一周中星期一到星期天的表達方式;掌握學科的表達;學習用because和表示品質的形容詞表示理由;學習what,why,who引導的特殊疑問句。本單元圍繞“談論自己所喜歡的學科”這一話題,通過本單元的復習使學生學會談論自己喜好的學科或自己喜好的其它事情并給出理由;學會說出一周的七天;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knowledge aims: 

  ⑴復習詞匯subject,science,physical,education,p.e.,biology,math,gymnastic,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why,because;引導學生復習、鞏固“詢問喜歡的學科并給出理由”的目標語言并運用所學知識安排活動。

  ⑵復習表示星期的名詞;復習“談論偏愛”和“詢問喜歡的學科并給出理由”的語言結構;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2. ability aims: 學會“談論偏愛”和“詢問喜歡的學科并給出理由”。

  3. emotion aims:  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三、重點、難點

  復習詞匯subject,science,physical,education,p.e.,biology,math,gymnastic, 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why,because;引導學生復習、鞏固“詢問喜歡的學科并給出理由”的目標語言并運用所學知識安排活動。.

  四、教法選擇與學法指導

  本課采用情景創設法、交際法、任務型教學法。幫助學生溫故知新,由what, why引導的特殊問句來“談論偏愛”和“詢問喜歡的學科”并給出理由”。

  五、資源準備

  ppt

  六、教學過程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及資源準備

  step1:

  ( 4 min) show revision aims look and think. 讓學生明白本單元具體目標

  ppt

  step2:

  (9min)  review and show the target language to talk about “like and dislike” look at the target language sentences and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each other  出示重點語言句型,使學生有具體的目標呈現

  ppt

  step3:

  ( 9 min) 1. revi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subjects and weekdays.

  2. have ss talk with partners.

  3. 1.go over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subjects and weekdays.

  2. be active in practicing the conversations

  (free talk)

  通過自由談進一步掌握what 和why的問句,熟練談論喜好及理由。 

  step4:

  ( 14 min)

  show information.

  have ss speak and make a report. 

  english spoken.

  make a repot. 通過口頭訓練使學生掌握本單元重點詞匯和句型,同時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

  ppt

  step5:

  ( 5 min) show exercises practice 通過訓練鞏固本單元內容。

  ppt

  homework

  ( 4 min) show “writing” writing 寫作能力提高

  七、板書設計

  unit 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words: subject, science, p.e. biology, math,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saturday, sunday, why, because

  sentences:

  what’s your/his/her favorite subject? my/his/her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why do you like math.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when do you have math? i have math 0n monday,wednesday and friday.

  八、反思總結

《復習4》教學設計 篇23

  1.隋朝大運河

  ①了解隋朝大運河的目的和條件。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的經濟有了顯著發展,尤其是會稽郡(今浙江紹興一帶),成為江南最富庶的地區。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經濟雖然發展較快,但兩京和邊防軍所需的糧食相當多,需要江淮地區供應。陸路運輸,速度慢,運量小,費用大,無法滿足北方的需要。開通運河,利用水利運輸,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從政治上看,隋政府為加強對東北和江南地區的控制,也需要開通一條南北向的大運河。隋煬帝個人,也抱有開運河乘龍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時候,隋朝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糧食、布帛和財富。這就為開通運河提供了足夠的物質條件。

  ②大運河的地位和作用:隋朝大運河是世界上偉大工程之一。大運河的長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寬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和我國古老的長城一樣,大運河千百年來飲譽世界。運河開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唐朝文學家皮日休說,運河“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皮子文藪·汴河銘》)他還在《汴河懷古》一詩里贊頌這條大運河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運河的開通,還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另外,運河的開通,對維護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也起了促進作用。

  2.“貞觀之治”

  這也是唐太宗之所以成為我國古代杰出政治家的主要業績。參見前面的導引部分。

  3.“開元盛世”

  要知道唐玄宗統治前期年號叫開元,政治比較安定,經濟繁榮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4.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絲織業和陶瓷業的發展、唐都長安的地位與繁榮

  生產工具的改進從兩方面掌握:典轅犁、筒車、絲織業和陶瓷業的發展,重點掌握唐三彩的制造,唐都長安不僅是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且也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

  5.回紇、吐蕃及其與唐的關系

  “回紇”是團結、聯合、協助的意思。公元788年,自請改漢字譯音為“回鶻”,鶻是一種兇猛的鳥,“回鶻”含有“回旋輕捷如鶻”的意思。回紇長期過著游牧生活,《新唐書》、們日唐書》都說回紇‘‘居無恒所,隨水草流移,善騎射”。《資治通鑒》說:“初,回紇風俗樸厚,君臣之等不甚異,故眾志專一,勁健無敵。”以上材料說明回紇人風俗樸厚,安史之亂以前內部矛盾并不尖銳,崇尚勇敢,改名回鶻也可反映出來。

  ①唐與回紇的關系:政治上:回紇汗國存在96年共13名可汗,其中12名接受了唐朝冊封,安史之亂時回紇兩次出兵援助唐政府,自758年唐肅宗的幼女寧國公主出嫁回紇可汗開始,唐朝前后三次將公主(寧國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嫁給回紇可汗。回紇吸取自匈奴以至突厥失敗的教訓,知道和好比戰爭有利,始終遵循不同于任何漠北強國的態度來與唐建關系,唐玄宗設邊防節度使,也不把回紇列為敵人。唐與回紇為鄰,北方邊境平靜無事,雙方建立了一種歷史上罕見的和好關系。

  經濟上:唐與回紇的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回紇經常用馬匹交換唐的絲織品、茶葉和糧食,每年往往用幾萬匹馬從唐朝換回絲織品幾十萬匹,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轉運中亞出售。

  文化上:相互交流。長安、洛陽漢人喜穿回鶻服裝,出現“回鶻衣裝回鶻馬”的景象,說明漢和回鶻兩族在文化上是相互交流的。

  ②吐蕃的社會生活:

  六七世紀之交,吐蕃人已經經營農業,有小麥、青稞麥、蕎麥等農產品,但畜牧業仍是重要的生產部門。家畜有牦牛、馬、羊、豬和獨峰駝等,取牛羊乳酪為食,用毛織衣,住氈帳中。礦產有金、銀、銅、鐵、錫。人民愛用赭(土紅)色涂面以避風寒。樂器有海螺和鼓。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十二屬(鼠、牛、虎……)紀年,以麥熟時為一年的開始。他們非常勇敢,以戰死為榮,幾代都戰死的人家被視為高門大族;戰敗脫逃的在他頭上掛一狐尾,表示奇恥大辱。軍法很嚴,戰時前隊皆死,后隊方進。武器精良,平時人人佩劍,鎧甲堅利,戰士全身披甲,惟開兩眼,勁弓利刃也不能傷。

  當藏族還處在原始的民族部落時代,就和漢族有了聯系。年輕的松贊干布決心跟唐朝建立友誼o 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訪問長安,唐朝使臣很快到吐蕃回訪,成為漢藏兩族友好關系的良好開端。松贊干布遣使獻貴重禮物向唐王室求婚,唐太宗未允o 640年,又命大相(宰相)祿東贊為使官,以黃金5000兩及珍寶數百件作聘禮,請許婚。唐太宗允將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到吐蕃。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對漢藏兩族的友誼和吐蕃社會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直到今天藏族民間仍流傳著許多有關公主的美好傳說;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內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達拉宮還保存著他倆結婚的洞房遺跡;大昭寺前的唐柳,傳說是公主親手所栽。藏族的史書用大量篇幅來記載公主的事跡。這一切都說明早在七世紀時,漢藏人民就建立起親如一家的親戚關系。

  710年,唐中宗以親王女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并賜錦帛數萬匹,大批雜伎工匠及龜茲樂隊。工匠將生產技術傳到吐蕃,至今拉薩還保存著許多唐代樂器。《毛詩》、《禮記》、《左傳》、《文選》等書籍也在這時傳人吐蕃。漢族文化進一步傳播,唐蕃關系更加密切。730年尺帶珠丹給唐玄宗上書說:“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引日唐書·吐蕃傳》).

  唐和吐蕃的關系,長時期內是友好相處,雖然統治者之間也發生過戰爭,但這些戰爭一般為時不長,而且遭到人民的反對。如唐玄宗時,金城公主剛死,玄宗就派大將哥舒翰攻打吐蕃o‘后來,詩人杜甫寫詩指責說: “贊普多教使人秦,數通好合止煙塵。朝廷忽用哥舒將,殺伐慮悲公主親’’(《喜聞盜賊總退口號》五首之二)o安史之亂期間,吐蕃乘機占有隴西許多地方,一度攻占長安。后來與唐時戰時和,基本上保持親戚關系。

  6.唐和新羅的友好關系、唐和日本的友好往來、玄奘西游

  唐和新羅的友好關系,玄奘西游參見前面導引部分。

  日本古稱倭國,唐代始改稱日本。日本自漢朝開始和我國發生正式交往。《后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時,日本派使者來中國,光武帝贈以印綬。這枚金印上刻有“漢委奴國王”字樣,于近代在日本九州發掘出來,證實了史書的記載。唐朝時候日本發生“大化改新”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唐朝封建經濟的高度發展與日本的社會變革結合起來,出現了中日經濟文化交流的高潮。通過中日兩國的不斷交往,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技術以至生活習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這次改革,在中國長期留學的高向玄理和僧曼起了很大作用。他們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參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寶律令扎

  8世紀后期,日本遷都平安京(今京都),都城的建設規模完全模仿長安,甚至街道的寬度與排列方法也幾乎一樣,也有“朱雀街”、“東市”、“西市’’等名稱。

  8世紀以前日本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國漢字的標音表意基礎上,創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同時日文的詞匯和文法也受到漢語的影響。

  日本人的生活習尚、節日風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響。

  7.安史之亂和唐末農民戰爭

  安史之亂的影響可從兩個方面分析、掌握。

  ①安史之亂造成的破壞:安史之亂對人民是一場浩劫,給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破壞。洛陽四面數百里州縣,“皆為丘墟”(《治通鑒》卷222),“汝、鄭等州,比屋蕩盡,人悉以紙為衣,或有衣經者”(引日唐書·回紇傳》)。“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榛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于相土,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幾乎整個黃河流域,一片荒涼。“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杜甫《無家別》)這詩句描畫了由于戰亂廣大人民無家可歸的悲慘狀況。

  ②安史之亂后的藩鎮割據:安史亂起后唐王朝分崩離析,無力鎮壓叛亂,只得采取姑息政策,對安史部下的重要降將仍舊讓他們做節度使,留駐原來的地方。于是,李懷仙做盧龍節度使,據河北北部一帶;田承嗣做魏博節度使,據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帶;李寶臣做承德節度使,據河北西部一帶,這就是所謂“河北三鎮”o三鎮逐漸“文武將吏,擅自署置,貢賦不入于朝廷”,把地方軍事、政治、經濟大權集于一身,“雖稱藩臣,實非王臣也”(們日唐書·李懷仙傳》),以后其他地區如淄青(山東)·李正已等,都不聽朝廷詔命,與唐王朝分庭抗禮。安史之亂以后,河北、河南、山東、江淮、關中等地都設有節度使,“大者連州十數,小者猶兼三四”。節度使“自署文武將吏,不供貢賦”,所有“法令、官爵、甲兵、租賦、刑殺,皆自專之”,—不接受唐政府命令。他們父子相承,兄終弟及,或軍將自行擁立,事后脅迫中央承認,名義上是唐的藩鎮,實際上是獨立的小王國。藩鎮割據局面,阻礙了全國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削弱了中央政權的兵力和財力,使唐朝由強盛轉向衰落。

  唐末農民戰爭的重點是它瓦解了唐朝的反動統治。

  8.雕版印刷術和火藥的發明,李春、孫思邈的成就

  雕版印刷術發明的年代還不能確知,學術界認為在隋唐時期。

  中唐時期的《真元妙道要略》一書里,記載了:“有以硫磺、雄黃合硝石并蜜燒之,焰起,燒手面及燼屋舍者”,“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黃·(即硫磺、雄黃和雌黃)等燒,立見禍事。”可見其時人們已熟知火藥的燃燒和爆炸性能。《真元妙道要略》記錄了制成火藥的方法。

  據宋路振《九國志》記載,當唐哀宗天祜初,鄭蹯進攻豫章時, “發機飛火”,把豫章的城門龍沙門燒了,他率壯士冒火登城,渾身都被燒傷。五代末、北宋初的許洞解說,“飛火H·是指火炮、火箭兩種東西。在豫章的那次戰爭說明了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于軍事。

  李春,隋朝建筑工匠,趙州橋的設計者。趙州橋的建筑結構科學,堅固耐用,防洪省料,造型美觀,在中國甚至世界橋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它的設計者卻并沒有受到重視,直到趙州橋建成100多年后,唐朝開元十三年(725年)中書令張嘉貞在《安濟橋銘》中,才簡略地提到:“趙州汶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樣才使人們得以知道安濟橋是普通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除此之外,歷史上沒有留下任何記載,無法查考其生平。李春對我國橋梁工程的巨大貢獻將永載祖國史冊。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建于隋煬帝大業年間(605~616年),至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是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石拱橋是用石塊拼砌成彎曲的拱作為橋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橋面,以行車走人。在世界橋梁史上,石拱橋出現是比較早的。我國石拱橋更為悠久。大概在戰國時已經有了石拱橋的建筑。而趙州橋的特點是“敝肩式”,即在大拱的兩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橋結構中最先進的一種。這在歐洲是14世紀才出現,就是法國的賽雷橋,比趙州橋晚700多年,并且早已毀壞。

  趙州橋全長52.82米,寬9.6米,橋上有3股道,中間走車馬,兩側行人。趙州橋的凈跨度長達37。37米,是當時中外跨度最大的石拱橋。橋的跨度雖大,但拱高只有7,23米。因此橋面坡度平緩,有利于交通和運輸。

  孫思邈的成就參見前面導引部分。

  9.詩歌的黃金時代

  尤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為重點中的重點。學習時參見前面導引部分。

  本單元難點

  1、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選官制度(科舉制的創設)

  a,三省六部制:581年,隋文帝即位不久,采納大臣崔仲方的建議,“依漢魏之舊”建立中央機構。皇帝是全國軍事、政治、經濟的最高主宰,擁有絕對權力。輔佐皇帝處理全國軍政要務的主要是三省。其中,尚書省管的事最多,為此下設六部,分管各項政事。三省六部的關系和職權,課本的注釋里已說得很明確。三省的長官:尚書令和左、右仆射(必仆射是尚書令的副手),納言(門下省的最高長官),內史(內史省的最高長官)都是宰相職務。六部的最高長官稱尚書。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形式上是繼承漢魏舊制,實際是總結了秦漢以來的統治經驗,發展和加強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制度。可以防止外戚大臣專權篡位和地方勢力分裂割據。三省六部的官員晶位不高,職權有較明確的分工,有利于皇帝集權和任免官吏。

  b.改革選官制度和科舉制的形成:隋朝以前,用九品中正制選官,但到西魏、北周時期,選用官吏已經不大注重門第。隨著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的重建,最高統治者要求從地主階級中廣泛地吸收有才干的人參加政權,以鞏固統治。按門第高低選用官吏的九品中正制,不能適應這種需要。隋文帝即位以后,廢除九晶中正制,改革選官制度,按德才標準選拔官吏,由地方送士人(包括州、縣學的生員)到中央,參加秀才、明經等科的考試,考試合格的,錄用為官。秀才考政論文章,后來還加了雜文。雜文的題目比較難,如《司馬相如上林賦》、《賈誼過秦論》等。那時秀才錄取標準很高,及第的人極少。明經是考經書的記憶和經義(對經文大意的解釋),及第的人數較多。隋煬帝時,增加了進士科,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煬帝時還增加了科舉錄取人數。至607年,考試科目已經有了十科。

  2.對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三個歷史人物的評價

  評價歷史人物要從政績人手,全面、客觀地評價其歷史功過。

  3.正確認識隋唐時期民族關系

  通過學習,認識到友好互助是各族關系的主流,各族統治者之間的戰爭則是一時的歷史現象。

  4.安史之亂的過程,藩鎮割據的概念

  參見前面導引部分。

《復習4》教學設計(精選23篇) 相關內容:
  • 《復習3》教學設計(通用22篇)

    教學目標:1、復習復韻母和鼻韻母,練習書寫。2、能夠正確拼讀音節,連接相對應的圖片。3、正確拼讀音節,了解秋游該帶些什么,并能用簡筆畫將這些東西畫下來。4、能夠根據音節看清圖意,看圖說幾句話,明白互相謙讓的道理。...

  • 《復習1》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所學的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 2、比較并抄寫形近的聲韻母。 3、能夠看圖說話,拼讀音節。 4、認識事物,把音節和圖正確地連接起來。 5、能認讀本單元所學的生字和詞語。...

  • 《復習2》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按聲母的順序連線組成動物圖形,通過有趣的練習形式復習聲母。 2、運用事物擺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學的姓,能夠拼讀姓,明確聲母是什么。 4、拼讀音節,區分平、翹舌音和音、形相近的聲母,進一步練習拼音。...

  • 《復習3》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復習復韻母,能夠正確區分形近的復韻母。 2、能夠正確拼讀音節,并與相對應的圖片連接起來。 3、復習所學的詞語,并能選詞造句。...

  • 《復習4》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復習復韻母和鼻韻母,練習書寫。 2、能夠正確拼讀音節,連接相對應的圖片。 3、正確拼讀音節,了解秋游該帶些什么,并能用簡筆畫將這些東西畫下來。 4、能夠根據音節看清圖意,看圖說幾句話,明白互相謙讓的道理。...

  • 《復習1》教學設計

    之一佚名 教學目標:1、掌握所學的6個單韻母和10個聲母。2、比較并抄寫形近的聲韻母。3、能夠看圖說話,拼讀音節。4、認識事物,把音節和圖正確地連接起來。5、能認讀本單元所學的生字和詞語。...

  •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通用22篇)

    【分析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 《一去二三里》教案(精選19篇)

    一、教材簡說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

  • 《在家里》教學設計(精選22篇)

    【教學要求】1、認識14個字。認識8個偏旁“讠、纟、火、日、辶、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學做尊敬長輩,熱愛勞動的好孩子。【教學重點】認識14個生字。【教學難點】認識8個帶有偏旁的字。...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茎中出肉欲人妻在线视频 | 男人操女人视频免费看 | 黄网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777 | 欧美中文字幕 | 夏同学福利网 | 免费无码肉片在线观看 | 91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级毛片视频 | 亚洲图色av | 波多野结衣1区2区3区 | 久久久人精午夜精国 | 东北老女人高潮疯狂过瘾对白 |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尖叫 | 黄色毛片黄色毛片 |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AV色 | 97se亚洲综合自在线尤物 | 久久人人97超碰国产公开结果 | 日韩av无码久久一区二区 | 97成网| 嫩草在线视频WWW免费看 | 免费可以在线看A∨网站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在线观看 | 亚洲AV日韩AV高清在线播放 | 国内一级黄色 | av制服丝袜白丝国产网站 | 国产精品88久久久久久 | 能看在线的网站 | 91影院在线?看 | 天天想夜夜操 | 国产一区2区 | 久久综合艹 | 天天躁日日躁aaaa视频 | 亚洲黄色片免费观看 | 国产亚洲视频一区 | 一品道门免费视频日本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含羞草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 | www.47久久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