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的海 練習(精選2篇)
煙臺的海 練習 篇1
一、音漢互寫
如癡如醉( ) 鍥而不舍( ) 愜意( ) 湛藍( )
wèi( )藍 過lǜ( ) tián( )靜 chóng( )山峻嶺
二.寫出四個描寫大海的詞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這篇課文按 順序描寫了煙臺的海上景觀。煙臺的海春、夏、秋、冬四季的特點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體會兩個“撲”字的細微差別:
(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從北邊的天際前赴后繼、鍥而不舍地撲向堤岸。(“撲”讓人感到了海的壯觀景象。)
(2)……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撲上來,像個頑皮的孩子。(“撲”展現了“微波泛起”的可愛與輕盈。)
五、為煙臺的海設計一句廣告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煙臺的海四季各有特點,非常美。請你選擇一個季節當回小導游給大家介紹一下。
七、填寫并背誦有關“海”的古詩句。
1、長風破浪會有時, 。(李白《行路難》)
2、白日依山盡, 。(王之渙《登鸛雀樓》)
3、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李白《將進酒》)
4、 ,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5、 ,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八. 練習寫話:
1.本文在寫作上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色,那就是繪“景”也寫人。作者寫“人”映襯了“景”,通過繪“景”又展示了“人”。可以說,“景”與“人”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這種寫法值得我們效仿。老師這兒有一些圖片:①春雨中農民忙著下肥②大雪過后,孩子在雪地里玩耍③人們欣賞錢塘江大潮……任選一張圖片仿寫。
煙臺的海 練習 篇2
閱讀材料:(見全文)
設計意圖:
39課《煙臺的海》一文形象地描繪了煙臺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觀和煙臺人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課文以總分的結構,分述部分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煙臺的海一年四季迥然不同的景色,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備課中,我就感覺到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能指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好材料。
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學習的地方很多,如果都作為重點,難免會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況,讀寫結合的重點不突出,反而收效不理想。由于課文的脈絡清晰,是學生學習布局謀篇的好材料,所以,我確定了“仿照課文段落結構,設計讀寫結合的練習”的主題。
練習設計:
學習這篇課文的段落結構并復習學習過的《海濱仲夏夜》、《頤和園》的段落結構。然后仿照其中的一種段落結構形式寫一篇寫景的作文。
操作說明:
在設計讀寫結合語言訓練題時,可以分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學習《煙臺的海》一課的段落結構。在閱讀課文后,指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并且在板書時列出了這篇課文的結構——
第一段:煙臺有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總)
第二段:煙臺的海很凝重。
煙臺的海很輕盈。
煙臺的海很浪漫。 (分)
煙臺的海充實和忙碌。
第三段:煙臺的海是一幅畫,是一道背景,是一座舞臺。(總)
第二步,復習學習過的不同段落結構的課文。在復習時,再出示同樣是寫景的課文,但是與《煙臺的海》結構不一樣的課文,組織學生一起討論。
《海濱仲夏夜》(時間順序)
第一段:夕陽落山不久,天邊出現了晚霞。
第二段:天空的霞光漸漸淡了下去,天空中出現了啟明星。
第三段:夜色加濃,城市各處的燈火陸續亮了起來。
第四段:月亮上來了,人們在沙灘上活動。
第五段:夜已經深了,人們漸漸停止了活動。
《頤和園》第二段(地點轉移的順序)
1、進了頤和園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了有名的長廊。
2、“我”來到了萬壽山腳下,仰望萬壽山。
3、登上萬壽山,“我”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
4、從萬壽山下來,“我”觀賞美麗的昆明湖。
經過了這樣的復習,學生對同一類文章可以用不同的段落結構去布局謀篇有了認識,并且在討論和交流中對不同的段落結構的形式進一步鞏固學習,對自己在實踐中恰當運用做好了鋪墊。
第三步,以讀仿寫,設計理解和表達的訓練練習。
經過了學習和復習后,學生對于為文章布局謀篇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也為學生自己為自己的習作布局謀篇打下了基礎。于是,讓學生用上自己覺得最合適的段落結構形式,寫成一篇文章。
補充資料:
(見有關課文)
學生習作:
寒假游三亞亞龍灣
今年寒假,爸爸帶我們全家來到三亞游玩。在上海還是寒冷的冬天,這里卻是炎炎的夏日。我們迫不及待地換上夏裝,蹦著跳著跟著爸爸媽媽前往亞龍灣,去看我向往以久的美麗的大海。
一大早,還沒來到海邊,就聽到陣陣海水涌上岸灘的聲音。我控制不住自己興奮激動的心情,一陣狂奔,奔到海邊。極目望去,大海是那樣蒼蒼茫茫,無邊無際。似乎與廣漠的天空連在一起,真可謂“水天一線”了。我趕忙脫去鞋子,光著小腳丫,卷著小褲子,走在沙灘上,沙灘上的沙子細如粉,踩上去軟綿綿的,像鋪著一塊毛毯。在沙灘上,我發現了許多小小的、圓圓的螃蟹洞,像蜘蛛一樣的小螃蟹,橫著爬來爬去,一會兒鉆進洞里,一會兒又鉆出來,有趣極了!海灘上還有許多可愛的千姿百態的貝殼,有紅的、白的、大的、小的、寶塔形的、傘形的、瓜子形的……美麗極了!走進淺海里,海里的沙泥軟軟的,就像走在海綿上似的。突然,我覺得自己的腳好像被一個東西輕輕地碰了一下,我一看,一只活螺獅在貪婪地喝海水呢!再仔細一看,有許多活著的小螺獅、小海貝都在喝海水呢,真是可愛極了!
吃完午飯,我繼續玩。正玩得入迷,忽然聽見有人喊我的名字,原來是我的同班同學,在這遙遠的旅游勝地巧遇同學,真是讓人興奮不已,我們不約而同地一起抓小魚、逮螃蟹、摸海螺、揀貝殼……我們不停地追逐著一排排海浪,等待著那最前面的一排追到我們,然后那雪白的銀鏈碎了,濺在我們的眼睛里、小臉蛋上、脖子里、小褂上、褲子上……我們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笑得更加開心了。海邊不時傳來我們追逐、打鬧、嬉戲聲……
晚上,我們帶著“收獲”的貝殼、小螃蟹、海螺、小魚、小蝦……依依不舍地離開大海,我真想住在大海邊,天天和大海做朋友。
點評:學生能按照時間的順序,把自己一天在澳大利亞的海灘上游玩的過程寫具體,很有趣。
游青浦大千生態園
“大千生態園?肯定是個新奇的大千世界。”我一看到春游通知,就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這大千生態園。
坐了漫長的兩個小時的車子,只見郁郁蔥蔥,草長鶯飛,還不時有鳥兒撲騰翅膀的聲音鉆進耳里。醒目的招牌“大千莊園”立在路旁,提示著我們生態園到了!兩旁的大樹揮著墨綠的樹枝,小溪淙淙作響,鳥兒展翅欲飛……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諧。
作家孫犁曾寫過一篇小說《白洋淀記事》,里面就描繪著奇妙的蘆葦蕩。今天,總算親眼目睹它們了!那長而綠的蘆葦湊在一起,插進小河中,密密麻麻,風吹拂著它們,它們便隨風搖曳,像婆娑的少女翩翩起舞。
蘆葦蕩旁邊就是“草船借箭”游玩區。遠看那立在水中船上的稻草人,身披迷彩服,有的彎下身子,躬起背;有的昂首挺胸,拳頭緊緊地握著;還有的低下頭,雙手撐著頭,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接著,我領到了幾枝箭,還有一把弓弩。噢,原來讓我們射箭啊!我迅速地跑下樓梯,來到了射箭臺。我努力張開弓弩,把箭的插口插在線上,在把箭頭放在前面,使勁拉滿弓弩,放手,只聽“嚓”地一聲,那箭精準地射到了稻草人的頭上。我樂得歡呼雀躍。第二次射箭,卻以失敗告終。我拉開弓弩,搭上箭,可還未松手呢,箭就有力地彈了出去,結果擦著了水面,撲通落水了。
“去玩竹筏漂流吧!”我們隊伍一聽,頓時來了勁,趕到了“竹筏漂流”區。現在竹筏十分稀少,在城市里根本看不到。那一排排粗壯的竹子,扎起來,就形成了這堅固的竹筏。我以高空飛躍的姿勢跳上竹筏的座位上,竹筏搖了搖,卻沒有沉入水中。我躺在椅子上,雙腳前伸,閉上眼睛,靜靜地享受著這美好的竹筏時光。小溪“嘩嘩”地流著,木槳劃過小溪,流露出幾條輕細的漣漪。偶爾有幾聲清脆的雞叫,十分愜意。突然,我看到了在湖中心的猴島。隱約看到幾只調皮的猴子躥上躥下,“吱吱”地做聲,還搖頭張望,拍打著胸脯……
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不一會兒就到了上車返校的時間。我再看了一眼生態園,覺得它,是那么地讓我親近大自然!
點評:作者介紹了去大千生態園游玩的過程,作者能按照地點轉移的順序具體介紹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很生動具體。
伊斯法汗游記
1月21日,我們一家隨姨父前往伊朗的“西安”——古都伊斯法汗市,那里到處散發著古代文明的氣息,很值得一去。
我們先來到了搖擺塔,顧名思義,搖擺塔就是會搖的塔。它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有很多人在上面讓它“跳舞”,它到現在都沒倒。現在左塔的內部設施壞了,所以我們沒有進去搖它。但這座搖擺塔為什么會搖呢?因為古代波斯科學家掌握了力學中的平衡原理,而且這座塔使用古磚和古代的一種粘合劑壘砌而成,所以才會搖。這座搖擺塔展示了古代波斯人民無窮的智慧力量。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世人矚目的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的祭壇遺址。它坐落在伊斯法汗的城區至高點——光明頂上。聽爸爸講,古代波斯人民之所以拜火,是因為他們渴望光明。古代波斯有一部宗教經典——《阿維斯塔》,這部經典詳盡描述了拜火儀式及拜火教教義,還包括大量雅利安族(波斯先祖)早期神話傳說和祭神的詩歌。阿里說:“在伊斯法汗經常能看到日月同輝的奇異天像。”一聽這話,我恍然大悟——難怪這座遺址建在光明頂上,我們沿著陡峭的山坡艱難地向光明頂攀爬,用了整整三刻鐘時間,終于爬上了像古城堡一樣的光明頂主峰。從這里向四周遠眺,能看到伊斯法汗的全景,伊斯法汗的雄偉氣魄,頓時被顯現出來,我們被震撼了。伊斯法汗的高大的現代建筑和矮小的農村房屋相襯相印,根本不比上海或北京遜色。我們爭先恐后地拍照留影,都想留住這美好的瞬間。
接著來到了位于老城區的伊瑪目廣場。聽姨父講,它建于600年以前的阿巴斯王朝時期。廣場四周的建筑群高大雄偉,富麗堂皇。那里最著名的建筑是伊瑪目清真寺和哈里發的行宮。
接著,我們來到了伊瑪目清真寺。清真寺的門非常精致、厚重,可惜的是,在伊斯蘭革命前,有很多民眾躲在清真寺中避難,由于清真寺是神圣的宗教禁地,軍隊不會來圍攻,但是非常不幸,流彈落到了清真寺附近,炸彈殘核濺到了清真寺的大門上,烙下了戰爭的悲劣印跡。進入了清真寺,看到的每個門坎都是用整塊碧玉雕鑿而成的,清真寺殿堂的地板全部用上好的石材鋪砌而成,地板的縫隙筆直平整,富有質感。殿堂內墻以淺藍色為基調,飾有生動多彩、具有濃郁伊斯蘭文化氣息的精美圖案。主殿穹頂高大深奧,氣勢輝宏。由于建筑師精心的、富有科學性的設計,使整個殿堂具有神奇的回音效果,在沒有擴音設備的年代里,宗教領袖們在這里利用這種特殊的設計,用最洪亮的、具有震撼力的聲音向教民們布道、說法,宣講教義精神。這座清真寺能夠容納數萬人同時禮拜,它的所有配套設施,竟乎完美。清真寺的外墻用華麗的琉璃磚貼面,配有傳統花飾。高聳入云的宣禮塔是這座清真寺建筑的點睛之筆,它的風格融合了阿拉伯與波斯建筑的杰出成果。它見證了波斯王朝的興衰榮辱。
然后我們來到了哈立法的行宮。整個宮殿展示給人們的是帝王特有的奢華與尊貴。這里的每一個角落、每一階樓梯、任何一個層面都凝聚著那個時期波斯工匠們的高超技藝。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座行宮的噴泉竟然建在相當于四層樓高的閱兵觀禮臺上。噴泉的水循環系統究竟是怎么運行的呢?水的壓力從何而來,從建筑物的外表窺竊不到它的奧秘所在。哪怕是噴泉水池底層的防水設施,都足以讓你苦思冥想。最讓人遺憾的是,行宮內墻的精美壁畫都被人為的破壞了,我們無法從中領略波斯帝國偉大的藝術成就。
天色不早了,我們來到了伊斯法汗聞名遐邇的磚橋和33孔橋游覽,一睹它的風采,這兩座橋始建于五百多年前,磚橋是用磚石砌成的,而33孔橋是用石材搭建的,兩座橋的風格大同小異,橋面寬闊平坦。兩側建有精美的、帶有拱門的回廊。很多當地人在回廊內伴著夜幕小息吟詩,吹奏波斯長笛。今天天氣格外晴朗,深藍色的天幕印著清澈的河面,水天一色,格外美麗。橋廊的華麗燈飾,加上河畔建筑物的霓虹燈,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絲毫不比上海的外灘遜色。
我們的伊斯法汗之旅就這樣結束了,那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里,我期待著再一次來到伊斯法汗。
點評:
作者按照總起——分述——總結的順序很詳細地介紹了自己參觀的過程。分述部分不僅能圍繞著“濃濃的文化氣氛”來寫,還介紹得和詳細、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