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美術第九冊全冊教案
操作方法分成兩大部分:
1、分解--對折 設計(勾描) 剪割。
2、組合(構成)--設計--粘貼。
采用的方法:分離、聯合、減缺、差疊、重合、
(課后錄:這種分解構成比較復雜,應講解仔細)
中國畫筆法練習
一、 教學目標
(一)正確地進行中國畫筆法練習;掌握正確的坐姿、執筆、運筆及運墨的方法。(了解)
(二)能正確地運筆,表現出中鋒、逆鋒、正側鋒、反側鋒等不同的筆法;運墨時能表現墨色的焦、濃、重、淡、清五色及濃淡枯濕的變化。(練習)
(三)懂得中國畫是我國的傳統繪畫,繼承優良傳統,陶冶情操,提高素質,奠定良好的審美基礎。(接受)
二、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三、 課前準備
筆、墨、硯、紙、筆洗、毛氈或舊報紙。
四、教學步驟
(一)揭題--中國畫筆法練習
(二)講解執筆法
中國畫的執筆,雖沒有固定的模式,但都有一定的要求。總的要求是:指實掌虛。最常用的如"拔鐙法",即以拇指、食指和中指緊握筆管,無名指、小指與筆管自然靠攏,掌心虛空。作畫時以腕、肘為動力,指靜腕動,引發丹田之氣于毫端,是用筆之訣竅。執筆處與筆頭的距離是不固定的,要根據具體情況,可高可低。
(三)筆鋒
中鋒:筆桿垂直于紙面,筆尖在筆劃正中,由上向下或由左至右運筆。
中鋒線條:圓勁、流暢。
側鋒:筆桿傾斜,行筆時,筆尖偏聽偏于筆跡之一側而顯露其鋒。
正側鋒,手心向上。反側鋒手背向上。
側鋒線條,犀利、枯澀。
順鋒:筆桿稍側,行筆時,筆桿在前,筆鋒在后,順其筆鋒,拉著筆桿行進。順鋒線條,多流利、挺秀。
逆鋒:筆桿稍側,行筆時,筆桿在后,筆鋒在前,由下向上或由至左,戧其筆鋒,推著筆桿行進。逆鋒線條,多毛澀、老辣。
運筆方法很多,如以筆腹著紙,拖著行走的"拖筆";筆鋒散開的"破筆";筆桿顫動的"戰筆"等等。
(四)墨法
墨法,就是用墨技法。運墨的目的,是表現對象的體感、質感、量感、空間感,以及渲染氣氛等。
墨法是通過筆法來完成,墨色是由水分多少決定。筆、墨、水三者的巧妙運用,產生了墨色的干、濕、濃、淡以及色階的豐富變化。
對于墨的層次,一種分成焦、濃、重、淡、清,稱為"五色";一種分成黑、白、濃、干、濕,稱為"六彩"。
初學者對筆、墨、水和紙的性能尚未摸透,不是水分過多,水墨漫漶,就是焦、濃一片,墨無層次。所以在教學本課時,除應講清方法外,更要加強練習指導,常用的方法是演示、觀察、練習、講評、再練,直至理解。
(五)降低難度,做到通俗化兒童化。下面摘錄幾首兒歌供參考:
1、 執筆
一二三指先捏緊,
虎口空空像眼睛,
小四小五往外頂,
指實掌虛腕肘動。
2、 用水
濕筆水多,
干筆水少,
要筆濕,
筆根吸清水;
要筆干,
筆頭擠去水。
3、 用墨
會分濃和淡,
會辨干與濕。
筆肚吸水筆頭舔墨,
一筆下去有濃淡;
筆肚舔墨筆頭吸水,
行筆墨色很自然。
4、 用筆
快筆生飛白,
慢筆現墨韻。
行筆用臂不用指,
執筆要高不要低。
筆用后馬上洗凈,并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