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環境,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記《小鳥的家》一課感想
鳥窩做成了,老師引導全班同學欣賞評價每組同學的杰作,一個個大鳥窩比真的喜鵲窩還精致,喜鵲媽媽要是看到了同學們給它做的窩,心里不知該有多高興?老師發現了同學們在做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很有創意,并及時給予了鼓勵。有位同學看到小樹杈不是很結實,就用枯藤將一邊纏好拴緊,并吊在高處的樹枝上,問他這是為什么,他說這樣刮大風的時候就不會把鳥窩吹落地上了,還有的同學在鳥窩的上面搭了一個草席子,用來防雨和遮太陽,同學們想得真周到。老師表揚鼓勵了類似這樣的好做法。
小鳥的窩做成了,鳥兒該住進來了吧?老師課前從村邊的小河里挖了一塑料袋泥巴,分給學生,每人一份,“我們用泥巴做只小鳥兒吧!睂W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到老師這邊,大家圍坐在沙地上,看老師示范小鳥的做法。先做小鳥的頭部,再做小鳥的身子、翅膀和尾巴。教師邊講解,邊示范,用搓、揉、捏等泥塑的不同技法來制作小鳥。一只可愛的小鳥一會兒就呈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孩子們聚精會神地看著老師示范。學生們按老師的方法,兩只小手不停地搓、捏,不一會兒,一只只活靈活現的小鳥很快地做成了。老師及時表揚了學生有創意的做法。小鳥做成后,老師說:“我們把小鳥放到窩里去好不好?看看小鳥兒喜歡哪個組同學建的家?”于是學生們又分組活動開來,把自己做的心愛的小鳥一會兒放到這個窩里,不好,又拿出來放到了另外的窩里,在放小鳥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學生在評價哪個小組做得窩好與不好的過程,大家七嘴八舌地相互議論著,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進行交流,教師最后做了總結發言,進行總體評價。肯定了成績,表揚了做的好的小組同學,提出了希望。一堂生動別致的美術課在歡樂的氣氛中結束了。這一節課給學生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堂美術課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教師精心組織,啟發引導,示范指導具體,及時評價鼓勵。教師上得輕松,學生學得起勁,既培養了學生的積極動手動腦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又陶冶了學生的高尚情操,增強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培養了保護小鳥、保護環境的意識。充分體現了新的課改理念,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到了美術知識,得到了鍛煉,學到了在課堂上所學不到的知識。對于一堂美術課如何使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來設計實施教學,教師就應該吃透教材內容,把握教學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
總之,戰金彩老師的這節課從課的設計,到整個教學過程,大膽突破教材但又不脫離教材,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組織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分組合作,評價等,教學重點突出,體現美術學科特點,最大限度地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并注重了實踐能力的培養,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現以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錄像并刻成vcd光盤,隨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發放到全國各實驗區,得到了實驗區教師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