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瓶
1、 作用:豐富其感性認識,將認識想理性漫漫培養,幫助學生自主的去發現去總結。
2、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組討論通過什么方法可以表現出“味道”。
2、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鹽是咸的;苦瓜、藥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畫表情;畫顏色;做各種各樣的瓶子。
2、作用: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想象,發揚民主,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3、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用不同形式來表達自己對“五味”的認識。
。ㄈ┰u價階段
1、 教師活動:出示kt展示板(有五種不同形狀的瓶子),指導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學生活動:展示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2、 教師活動:做課中小結,引導學生欣賞相互評議、欣賞彼此的作品。
2、學生活動:積極表達并進行交流。
2、作用: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四)整理階段
1、 教師活動: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取長補短大膽改進自己的作品。
1、 學生活動:整理自己的作品,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1、作用:養成良好學習行為習慣。
八、課后拓展:
在這次課學習后,目的在于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巧妙地利用綜合材料進行聯想創作,體驗創作的樂趣和創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發現美,把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設計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邊的環境。
九、板書設計:
酸
甜
苦
辣
咸
學
生
作
品
十、課后反思:
在教育改革的進程中,創新教育由為重要,教師應以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導學生大膽地聯想和創造。在生活中我們更注重的是“無味瓶”的實用性,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無味瓶”在造型設計上發生了變化。從形狀、大小、材質、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這些變化使兒童容易產生聯想,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本課以“無味瓶:為原型的設計方案,體現了學生在課改后的學習模式,主動、樂學、勤思、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