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面里的節日
課 時:2課時
教學目標:認識農民畫,觀察農民畫的造型及色彩特點。會表達自己對農民畫的感受,會描述農民畫表現的內容,學會通過觀察畫中的細節,感受體會作品表現的場面。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之博大,民族之眾多;初步認識到各地方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培養學生尊重、發揚各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傳承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
教學重點: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有著多樣的節日慶典,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認識農民畫造型夸張,色彩艷麗、豐富的特點。描述農民畫的內容及自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分析農民畫的特點,描述自己觀看農民畫的感受。
作業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一個自己喜歡的節日
學生準備:學具:鉛筆、橡皮、油畫棒、彩筆等
教 具:示范用具。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1、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方法導人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除了漢族的節日外,很多少數民族也有許多節日。今天我們就一起參觀一下各種節日。
2、你能說出中國有多少傳統節日嗎?
3、簡單地說明節日的特點利用競賽形式說出各民族節日名稱,講解少數民族節日習俗和繪畫特點。
4、師生一起欣賞作品,了解農民畫的表現形式。
《腰鼓》:
安塞腰鼓有“天下第一鼓”之稱,若是正好趕上隊歷的節慶,個個村子都會有鑼鼓表演助興。舞到酣暢處黃土地也隨之飛揚……
看看這幾幅畫與上面我們欣賞的畫有什么共同之處?
你們發現了嗎?農民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仔細觀察一下,這幾張畫是用什么繪畫形式表現的:
《國慶節》一一剪紙形式 《教師節》一一漫畫形式
《新年》——刮畫、水粉畫形式
5、剛才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節日,你們發現這些節日在表現內容上有什么共同特點?表現熱鬧、喜慶的氣氛。咱們再一起回憶一下都用哪些繪畫形式表現的?
6、除了這些方法,你還能想出什么方法進行創作?利用你桌上的工具,大家每人創作一幅節日的畫面。熱鬧、喜慶農民畫、漫畫、剪紙、國畫、刮畫、水粉畫、油畫棒與水粉結合繪畫……學生創作一幅節日的畫面初步了解繪畫表現的特點。感受繪畫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要拘泥于一種。感受不同繪畫效果給自己帶來的不同感受。
7、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說出自己喜歡的節日和自己打算要用的方法,然后開始繪畫
欣賞評述:學生把自己的畫稿放在桌子上,學生之間互相欣賞,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板書設計: 畫面里的節日
第二課時:
一、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欣賞農民畫夸張、艷麗的色彩,感受色彩所表達的情感,以及色彩所營造的氣氛。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的元宵日--元宵節。當夜,人們舞龍燈、茶燈、獅子燈、鯉魚燈,高舉火把,敲鑼打鼓,在月光下盡情地跳,盡情地舞,慶祝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