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殼了》教學設計
目的要求:知識與技能:探索生命伊使的奧秘,展開回憶與想象,大膽自由的表現出一種自己喜歡的生物出殼時的情景。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 、幻想、體驗與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與獨特的美麗,進行想象與構思,追求表現的新穎與生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生命奧秘的激情和關愛生命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良好品質,提高觀察、想象、探索、聯想的能力。重點: 啟發學生回憶與聯想動物出殼的生動情景,利用多種方法打開學生思路,鼓勵創新,表現出生動的畫面。難點: 表現的自由性和不同種動物的特點,通過欣賞、鼓勵等多種方法解決問題。教學方法: 觀察法 研究法 操作法教學準備: 師:課件、范畫 生:膠棒、剪刀、彩紙、圖畫紙課時分配: 1課時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做好上課準備。二、導入新課: 1、胖胖的蘆花雞媽媽每天都下一個蛋,可是有一天,蛋全都不見了,雞媽媽好傷心啊!過了幾天,蘆花雞在草叢中捉蟲子的時候,發現了有各種各樣的蛋,不知是哪個粗心的媽媽丟掉的,蘆花雞用自己胖胖的身體蓋住了蛋寶寶,辛辛苦苦的孵化了一個多月,這期間,先先后后地,蛋卵里的小生命一點一點的發生變化了┉┈生:組織學生加入講故事系列,編出不同的過程和結尾:(1)誰會第一個從蛋殼里鉆出來呢? (2)會不會只是小雞呢? (3)雞媽媽會不會帶著一群寶寶回家了?有小野鴨、小天鵝、小孔雀、小鴕鳥,甚至是小鱷魚┉ (4)除了你知道的動物,還會不會有一些神秘的物種呢?2、觀察蛋殼中的神秘現象10天——血管象樹根一樣輸送營養。20天——寶寶的身體成形了。安靜的睡在里邊。 29天——寶寶的身體越來越大,覺得里邊的空間太擠了,它們開始動起來了,想沖出這個黑暗的房間。觀察孵卵的剖面圖,聯想圖形加深印象。3、表演:(1)假如你是蛋寶寶,你怎么出來?請表演一下。(設計一個大紙袋、塑料袋或者是透明的雨衣,打上幾個出氣孔,假設雞蛋內的空間。) 學生:組織學生帶上尖尖的嘴巴,體會蛋寶寶出殼的艱難和勇氣。(2)怎樣用嘴巴啄蛋殼?生: 啄破一個洞,啄破一圈。用腳蹬開,露出一半身體,滾出來…… (3)出來時的心情和動態是什么樣子的?驚奇、興奮、自豪、害羞?討論心情的具體表現: 興奮的走來走去;自豪的伸長脖子;害羞的低下頭;躲在媽媽的身后。(4)蛋寶寶看見這么多與自己長得不一樣的同伴,會怎么樣呢?生:馬上成為好朋友,用動作表示友好。用眼睛看,用嘴巴碰與自己不一樣的地方,表示奇怪與友善。 幫助未出殼的寶寶出來。4、構圖思路:(1)生命自然形成的連接圖。 (2)先出來的寶寶幫助正在出生的寶寶里呼外應。三、學生作畫,教師指導。四、展評作品:(1)選出感情最生動、友情動人的作品。 (2)誰畫的家庭成員種類最多?(3)找出畫面里面最有意思的地方。(4)提出一個好的改進建議來。(5)掙脫蛋殼情趣點。(6)媽媽關注保護蛋寶寶的情節。(7)你喜歡哪個家庭?為什么?生:分小組討論推薦典型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