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美術第一冊教案1
教學后記
一 年級 一 冊 美術 學科
備課人
備課時間
課題第二課 有形的世界 教材分 析教學目標1.本課主要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體,直觀地感受和認識各種常見的基本形,初步認識各種形狀,了解生活中的物體由各種基本形組合而成。 2.繼續學習油畫棒和彩色水筆涂色、畫線的方法,學畫各種基本形及簡單的組合形,畫畫身邊的物品和景象,并嘗試用撕紙的方法,借助基本形及組合表達自己對形的感受、記憶,以此來培養學生對形的感受力、觀察力,提高學生對各種形的描繪能力和撕貼等造型能力。 3.激發學生用各種基本形去觀察、描繪生活中的不同物體的興趣,培養對形的審美感受力。重點難 點重點:認識基本形,并用基本形畫或撕貼身邊的物品或景象。 難點:用基本形去觀察、理解生活中的由基本形組合的物體。
課前準備(學生)彩色水筆或油畫棒一套、彩色紙、收集一些生活中具有基本形的物體的圖片或實物 (教師)各種生活中的具有基本形的物體及其圖片、基本形模具一套、生活中的基本形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共案
個案
第一課時 1.趣味導課,初步感受基本形。www .xk b1.c om 觸摸、猜謎和畫畫,趣味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一個裝有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體的紙盒或袋子,讓一位學生上來摸一摸。 (2)拿出這三個常見的基本形物體,讓學生猜猜寫在上面的謎語,謎底是一些基本形明顯的常見物體。 (3)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常見的基本形物體,并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這些形狀。 2.結合生活,深入觀察,感受不同基本形的特征。 (1)讓學生按小組觀察實物的各種基本形,深入感受各種基本形及特征。 (2)讓學生在教師準備的模具中找出與實物相對應的基本形,并說說特征。 (3)結合“生活中的基本形”課件,說說有關基本形的有趣故事,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更多的基本形及特征。 3.抓住特征,探究表現方法,激發撕畫興趣。 (1)讓學生探討如何畫好生活中所觀察到的各種基本形,通過分析,啟發學生用弧線畫圓、用三條直線畫三角形、用四條直線畫長方形等等。 (2)讓學生分組在黑板上進行比賽,看哪一組畫得多和抓住特征畫得好,教師學生共同進行評價與修改。 (3)讓學生在黑板上記憶想象添畫基本形。 (4)進一步啟發學生用撕紙的方法撕出基本形,探討怎樣用長方形或正方形彩紙撕出各種基本形,感受與繪畫不同的審美情趣,并提示學生正確的用紙方法。 4.撕撕、畫畫喜愛的各種基本形,進行記憶想象。 (1)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撕、畫練習。 (2)請學生對自己撕、畫的基本形進行添畫練習。 5.趣味展示、評價。 展示學生撕、畫練習作品。游戲展示:可讓各小組推選一名同學參加比賽,教師與同學共同評價其作品。 6.拓展學習。 教師總結,欣賞擅長用基本形畫畫的藝術家的作品,開拓視野;布置下節課的準備工作。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彩色紙、彩色水筆或油畫棒一套、七巧板 (教師)基本形組合圖片及實物、彩色紙、七巧板、實物投影儀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1.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 請學生說說、畫畫和撕撕已認識的各種基本形,可用比賽形式比比哪位同學說、畫、撕得又多又好。 2.擺擺玩玩,游戲導課。 (1)出示一副七巧板,讓學生拼出各種有趣的物體。 (2)教師導入新課:生活中許多物體都是由各種基本形組合起來的。 3.觀察感受,探究認知,啟發想象。 (1)初步感受:用實物投影儀出示課本中的上海浦東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感受,說一說那些建筑物是由哪些基本形組成。 (2)深入感受、探究:生活中許多物體都是由各種基本形組合起來的。教師利用課件、圖片和實物,出示一些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物體,通過觀察分析,得出結論。 (3)發散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進行大膽創新。教師給出各種基本形,請學生任意組合成各種物體或圖案,并讓學生充分想象。 4.欣賞感受,激發嘗試。 (1)欣賞兒童撕貼、繪畫作品,從作品中感受各種基本形。 (2)欣賞大師撕畫作品,進一步感受藝術作品中利用基本形進行創作表現的手法,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 5.小組合作,撕拼畫練習。 (1)讓學生分小組,把自己撕成的各種基本形在桌面上進行組合、想象練習。 (2)選擇拼圖畫面,小組合作,把它添畫完整。 (3)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表現手法,畫畫記憶或想象中的基本形,然后小組合作,最后把畫組合在一起,最后拼成一張大作品。 6.展示、自評。 讓學生展示作品,啟發學生自取題目,自我評價作品,并說說撕貼的畫與畫的畫有什么異同。 7.出示課題,拓展教學。 (1)教師總結,教師出示課題:《有形的世界》。 (2)讓學生加上所感受到的詞,如:“美麗的”有形世界、“繽紛的”有形世界、“多姿的”有形世界等等。 (3)布置回家作業:繼續用基本形組合方法觀察生活中的物體,并在自己的畫冊上畫一畫。同時要求學生做好下節課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