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四年級上冊:13課 乘風破浪
◆能抓住船的主要外形結構和特點,描畫出自己喜歡的船。
◆了解材料特點,掌握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工具的正確操作技術,制作一艘(木)船。
◆養成細心觀察、精心制作的習慣,培養不怕困難的探索精神。
三、教學思路
教師應根據學生程度考慮課時目標,制定教學策略。建議繪畫課的教學步驟可考慮為:準備——引導——表現——欣賞。導入方式很多:可由猜謎語或關于船的故事設為導入,也可以是直接利用師生共同收集的關于船的各種圖片及相關資料欣賞導入。引導階段先讓學生了解船的外形結構,感受不同的船的主要外形特征,然后根據所定的作業目標(想像性繪畫或觀察性繪畫)進行具體的繪畫技術的相關指導。四年級學生的創作宜先作整體構思計劃,提示相關的表現形式、方法及構想的重點。在自主表現中,應作具體的技術指導,作品完成后,師生共同欣賞學習成果。
如以信息加工策略為指導,教學步驟可考慮為:作品欣賞——掌握規律方法——提供創意指導——自主表現——保持遷移,教師根據作業定位出示相應的材料制作的成品引導學生認識材料,分析范品“船”是用什么材料做成,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在交流學習中,教師可以示范與領做,讓學生掌握運用此材料所需掌握的相關技術,創意指導體現在對材料的選擇思考中,我們不可忽視它是建立在相關技術的熟悉程度之上的。學生在獨立或合作制作中,教師應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作業評析時可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創作動機、創作過程、特殊表現等,最后出示一艘能浮在水面上的船,激發學生對自己作品的更高期待值,從而思考怎樣把握平衡的問題,學習空間將由藝術向科技領域拓展。
四、教學選擇
本單元以“船”為主題,呈現了多種造型表現的可能,有想像性繪畫或觀察性繪畫,有制作木船或其他材質的船,具有一定的寬容性,教師應根據學情特點,教師本人個性特色選擇明確的教學任務開展教學。
因為各地教學資源的差異,活動二的學習材料可提供多種選擇:做木船的材料可以是家庭裝修時剩余的木材,山林中的樹枝、樹皮、竹筒;泥塑船的材料可以是當地的陶泥或彩泥。用多種材料做船,建議從變廢為寶的思路去尋找一些自然生活中的材料。
美術課程教學結構通常是四段式:導入——講授——作業——小結,可設法改變這一課堂結構模式。改變時間、序列,強調某種學習方式,都可產生不同的結構組合。如活動二,根據學生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安排教學程序,可設計為:呈現目標——問題收集——了解技術——討論方法——綜合表現——評價遷移。開門見山提出作業目標,讓學生主動去收集本課學習要解決的問題,并分類整理哪些問題是必須解決的,比如工具技術的使用,哪些問題可以是由學生個性發揮自主處理的。教師應善于把握問題,為學生提供思路、線索,讓學生始終以積極的狀態沉浸在本課學習之中。
五、教學建議
1.制作課涉及到養成因素和安全問題,學生在活動中應養成不浪費、不拖拉、不毛躁的好習慣,有環保意識。工具使用要注意安全,有自我保護意識,拿刀片的手不隨意揮動,鋸刀應放在桌子中央,不用鋸子敲打課桌等東西。教師應起榜樣作用。
2.學習屋提出了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自身作品情況想辦法。如果木船的體量小而輕,可在薄的甲板下貼泡沫板;如果木船的平衡感不好,需在船底加秤錘。用紙盒做的船可直接放在水上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