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毯(通用6篇)
花地毯 篇1
一、 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故事,請你認真聽動腦想。故事是這樣的:
森林里的嘟嘟熊要搬新家了,小動物們都來幫忙,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小動物們都進入了夢鄉,這時就聽見屋內傳出了爭吵的聲音,原來是家具們在比美,就聽小衣柜說:“我最漂亮,我有一個粉紅色的新衣裳。”小沙發不服氣地說:“我最漂亮,我的衣裳上有美麗的紅色的花。”他們吵得正厲害時,突然發現地面兄弟沒有說話。小朋友你們知道嗎?為什么呢?
生:因為地面沒有新衣裳。
師:你想不想讓地面高興起來?怎么做?
生:給地面穿上新衣裳。
出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課《花地毯》
教學過程
二、新授
師:我這里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美麗的小地毯,你能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嗎?小組討論
師:你找到了嗎?有那些不同之處?小組匯報
生:方法、圖案、材料不同
師:你發現用哪些方法可以做一個美麗的花地毯。
生:貼、畫、貼畫結合。
師:可以用那些材料?
生:紙、油畫棒、掛歷紙
師:這些地毯的圖案五花入門,老師這些有幾種類別,你會歸類嗎?人物、動物、植物、生活用品、幾何圖形、窗花。你還能想出其它類別的嗎?
生:
師:現在你是一位小設計師,我想讓你來設計一個花地毯,你會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還有什么圖案?互相討論。
生:討論。
師:好,我們就討論到這,誰來匯報一下你想做什么樣的花地毯。
生: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張花地毯,看動作猜一猜我的作畫步驟
生:1、想 2、畫、剪 3、貼、涂
師:下面就用你聰明的頭腦,靈活的小手為地面穿上新衣服吧!
三、學生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四、講評
師:下面把我們的作品拼起來,你最喜歡哪張作品?
就把你的小星星貼在這張作品上。讓我們評出最佳設計師、最佳設計小組、創意獎。
生:欣賞。
師:你來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它,好在什么地方。頒獎
師:下面讓我們在地毯上盡情地玩吧!樂吧!
花地毯 篇2
一、教材簡析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3課《花地毯》,其課為“設計·應用”領域。目的為引導學生觀察、感受、理解、認識事物,在生活和藝術的互動中,用藝術的方式來美化和表現生活。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地毯的實用性和裝飾性。
2.操作目標:嘗試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形式進行表現,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3.情感目標:體驗進行“地毯”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在生活和藝術的互動中,體驗“地毯”設計活動過程的樂趣。學會運用不同材料表現“小地毯”。
難點:設計富有特色的圖案,注意色彩搭配合理。
四、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地毯圖片、小塑料拼圖地毯若干、自制地毯若干、正方形和長方形彩紙、舊畫報、舊掛歷、水彩顏料、六張大白紙等。
學生準備:水彩筆、油畫棒、剪刀、膠水。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習
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習動機,明確教學任務。
方法:游戲、觀察、交流相互結合。
過程:
1.游戲:在我們桌上有許多塑料拼板,讓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看一看這些拼板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
2.讓我們用手摸一摸,感覺如何?它像什么?可以將它放在哪里?
3.誰能給它起個好聽的名稱。(花地毯)
4.啟發學生回憶,還看到過什么樣的地毯?比較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說說有什么作用?
5.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動手來制作一塊美麗的花地毯?(揭示課題)
(二)內容新授
a欣賞感知:
目的:通過多媒體圖像,初步了解地毯的裝飾方法。
方法:欣賞、討論、講授相互結合。
過程:
1.利用圖片向學生介紹地毯的編織過程。
2.引導學生欣賞我國不同地區的地毯,討論地毯的裝飾特點。
b 引導想象,表達審美感受。
目的: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表現。
方法:觀察、比較、討論、想象、創作。
過程:
1.(將其他班學生自制的“小地毯”若干分發到各個自由結合的小組,組織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欣賞交流,小組討論協商選出大家最喜歡的一塊“小地毯”到班級進行交流。)
(1)觀察、比較“小地毯”和剛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2)“小地毯”是用什么方法來表現的?
(3)選出你最喜歡的“小地毯”,說說為什么?引導學生選擇不同的圖案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獨特的設計。
(4)還能用什么方法、材料來表現?
2.教師小結過渡。
3.小組討論協商,共同設計“小地毯”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4.學生設計創作。
5.各小組展示地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大地毯”)
(三)激勵評價
目的:通過學生作品的展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進一步體驗進行“地毯”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
方法:表達、欣賞。
過程:各小組的代表介紹小組制作的“大地毯”和合作體會。
(四)收拾與整理
目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方法:集體動手。
1.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將剩余材料分類處理。
2.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嘗試用更多的舊材料設計更多不同類型的“小地毯”。
花地毯 篇3
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花地毯的實用性和裝飾性。
2、引導學生運用剪貼及繪畫方法來設計一塊花地毯。
3、引導學生用許多“花地毯”拼成一張大地毯,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1、是否能積極參與討花地毯論、繪制、拼貼、欣賞等活動。
2、是否能選擇或創造出富有花地毯特色的圖案。
3、是否發揮合作精神
4、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課前準備:1、收集一些剪貼和繪畫的“小地毯”范例,各種顏色的紙。
2、學生準備舊掛歷、畫報、油畫棒、剪刀、膠水、水彩筆等。
教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欣賞:教師把部分“小地毯”范例分發到各組,小組欣賞交流。
討論:“小地毯”圖案怎樣組成?“小地毯”用什么方法表現的?它美在哪里?你還可以把它變化嗎?
集體交流,在黑板上把“小地毯”拼成“大地毯”
二、講授
一加一等于二,無數塊花紙片就變成了一塊美麗的花地毯,你說
棒不棒?小朋友知道地毯的作用是什么?僅僅是因為它很漂亮嗎?更在與它的功能。防滑,保暖、裝飾房間。
剛才我們一起討論出制作“小地毯”可以運用剪貼、繪畫的方法來綜合設計,可以選擇不同的圖案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的獨特設計。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欣賞一些圖片。
1、地毯的圖片
2、圖案的書籍
3、民間剪紙作品
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啟發?你準備用那一種設計方法來制作。
按設計方法不同,學生自由組合成組,互相交流設計構思。
三、布置作業
學生運用剪或畫的方法設計一塊“小地毯”。用舊畫報、掛歷、彩紙等材料來設計。分組把設計好的“小地毯”拼成一張“大地毯”
四、學生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收拾和整理教室環境衛生
五、講評
六、小結
七、課后拓展
讓學生嘗試用更多的舊材料(如:布、繩、絨線等)來設計制作“小地毯”。
教后隨感:
這課學生設計的地毯五花八門,真是太好了,運用色塊,線條組合成各種各樣的地毯圖案,作業效果很好!
花地毯 篇4
課時:一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材簡析:
本課是引導學生用繪畫或剪貼的方法來設計一小塊地毯,然后再拼成一塊大地毯。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地毯的實用性和裝飾性。
2、 引導學生運用剪貼及繪畫方法來設計一塊小地毯。
3、 指導學生用許多“小地毯”拼成一張“大地毯”,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 能否創作出富有特色的圖案。
2、 能否積極參與討論、繪畫、拼貼、欣賞等活動。
3、 在拼貼“大地毯”的過程中,是否發揚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學準備:
教師:實物投影儀、準備若干繪畫和剪貼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種顏色的紙。
學生帶一塊泡沫拼圖地墊。準備舊掛歷紙、畫報紙、油畫棒、剪刀、水彩筆、膠水等。
教與學活動的過程:
活動一:
地墊拼圖游戲:由一個小組的同學一人拿一塊地墊,拼插起來,看拼成的大地墊的圖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變化。
活動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塊,分發到各組,小組欣賞交流。
討論:“小地毯”圖案是怎樣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現的?它美在哪里?
集體交流,再把發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復體會形式美。
活動三:
利用實物投影儀具體展示、分析設計“小地毯”的方法:剪貼、繪畫,懂得選擇不同的圖案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獨特的設計。
按設計方法不同學生自由組合,互相交流設計構思。學生運用間或繪畫的方法設計一塊“小地毯”。
活動四:
分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組互評。
“地毯展銷會”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與整理:提醒學生收拾好學習用具。保持教室環境的整潔。
課后拓展:
讓學生嘗試用更多的舊材料,如布、線、繩、絨線等來設計制作“小地毯”。
教學評價:
1、 是否創作出富有特色的圖案。
2、 能否積極參與討論、繪畫、拼貼、欣賞等活動。
3、 貼“大地毯”的過程中,是否發揚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札記:
由于教學設計上的失誤,上第一個班時一部分學生把本課設計地毯與幼兒園時的設計手絹混淆了,雖然做出來的效果很漂亮,但是當與別人的拼在一起時就顯得很單薄、很纖弱。所以在上另兩個班時,我先將手絹與地毯的圖案進行了比較,使學生對二者的圖案風格有一個直觀地認識,這樣再做設計時就再沒出現手絹式的小地毯了。
花地毯 篇5
教材簡析:
本課是引導學生用繪畫或剪貼的方法來設計一小塊地毯,然后再拼成一塊大地毯。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地毯的實用性和裝飾性。
2、 引導學生運用剪貼及繪畫方法來設計一塊小地毯。
3、 指導學生用許多“小地毯”拼成一張“大地毯”,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 能否創作出富有特色的圖案。
2、 能否積極參與討論、繪畫、拼貼、欣賞等活動。
3、 在拼貼“大地毯”的過程中,是否發揚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學準備:
教師:實物投影儀、準備若干繪畫和剪貼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種顏色的紙。
學生帶一塊泡沫拼圖地墊。準備舊掛歷紙、畫報紙、油畫棒、剪刀、水彩筆、膠水等。
教與學活動的過程:
活動一:
地墊拼圖游戲:由一個小組的同學一人拿一塊地墊,拼插起來,看拼成的大地墊的圖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變化。
活動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塊,分發到各組,小組欣賞交流。
討論:“小地毯”圖案是怎樣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現的?它美在哪里?
集體交流,再把發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復體會形式美。
活動三:
利用實物投影儀具體展示、分析設計“小地毯”的方法:剪貼、繪畫,懂得選擇不同的圖案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獨特的設計。
按設計方法不同學生自由組合,互相交流設計構思。學生運用間或繪畫的方法設計一塊“小地毯”。
活動四:
分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組互評。
“地毯展銷會”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與整理:提醒學生收拾好學習用具。保持教室環境的整潔。
課后拓展:
讓學生嘗試用更多的舊材料,如布、線、繩、絨線等來設計制作“小地毯”。
教學評價:
1、 是否創作出富有特色的圖案。
2、 能否積極參與討論、繪畫、拼貼、欣賞等活動。
3、 貼“大地毯”的過程中,是否發揚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花地毯 篇6
一、教材簡析
本課較傾向于“設計·應用”領域,根據低年級學生具體情況,要求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材料,通過看看、說說、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制作的樂趣。在這節課中我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的形式合作進行,同學們可運用彩紙等材料剪貼、繪制成方形色塊并拼擺在一起。讓他們在游戲中感受到重復美,對稱美;并能夠在輕松、自主、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二、教學目標
a:運用多個方塊自由組合基本形,認識基本形。
b:欣賞、感受、表現重復美,色彩美,體會生活美。
c:通過剪、貼、畫等技法裝飾美化基本形,具體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用舊畫報、掛歷紙、彩紙、顏料等設計制作一張花地毯。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不斷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在看、玩、說的過程中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體驗重復美、色彩美。
如何通過畫面感受重復美、色彩美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和作業要求
課堂教學應準備一些方形餅干,各色tk板方塊若干;舊畫報、掛歷紙、彩紙、顏料等;各種圖案效果的地毯錄像約3分鐘。
作業要求是小組合作完成一幅花地毯;看看、說說畫面效果。
五、教學過程
1.課堂導入力求輕松,愉快。我采取游戲的形式揭開教學序幕:我把課前裁好的9塊顏色相同20×20(厘米)的tk板方塊,用雙面膠橫七豎八的很隨意地粘貼在黑板上,提出問題:同學們這樣擺放好看嗎?同學們肯定會大聲笑起來,這時候又提出問題:為什么不好看?誰來拼擺的好看些呢?請一位同學上臺來拼一個簡單的形狀(他也許拼出方形,金字塔形,菱形,梯形,多邊形甚至不規則形)。老師和同學一起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物品的形狀,了解什么是基本形?這時候又提出問題:同學們能不能把這些形狀拼擺出來或自己創造一個新的形狀呢?要求學生用自己帶的紙方塊以小組游戲的形式排列組合成基本形,作業完成后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感受基本形重復美。
這一環節主要是形成濃厚的探索學習的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認識各種基本形,初步感受重復美,為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2.我在tk板拼擺成菱形效果的基礎上,有規律的翻動某些板塊,出現了色彩對比效果,詢問同學:畫面是否比原來更漂亮了?回答是肯定的,提出問題:這是為什么呢?鼓勵同學們大膽說說對重復、對比效果的感性認識。這時候播放一些運用2至3種顏色的方塊組成的對比效果的基本形畫面讓同學們欣賞。這里可以安排一個小環節:運用多媒體課件技巧,電腦中定格某一九宮格方形畫面,其中每個方塊都能移動,當鼠標點擊移動a色塊并移動到b色塊時,b色塊能馬上轉換到a色塊的位置上,從而產生和原來不一樣的畫面效果,提高同學們對畫面的理解和欣賞。并且讓他們上臺自己操作實踐一下,說說自己的想法,感受同一畫面表現的多樣性,增強學生對形和色彩的進一步認識。緊接著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桌上發到的9塊tk板(紅,黃,藍各3塊)進行形與色的重復對比排列練習。完成后把六個小組的作業展示在黑板上交流欣賞,讓同學們了解到這種豐富多彩的效果是怎樣產生的。
這一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加深了形的組合認識,又感受到色彩對比組合后產生的美感,通過六個小組作業的組合展示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張美麗的花地毯。但是色彩效果是現成的,里面沒有自己制作的線條和花紋,同學們還沒有真正參與到花地毯的設計繪制中來,這時,提出本課的核心問題──自己設計一塊花地毯。
3.根據需要和可能我設計了不同材料制作的畫面,有彩紙剪貼的,有用水粉畫的以及用舊掛歷、舊畫報等不同材料制作的畫面,分發到每個小組讓他們看看,摸摸,說說老師的作業用的什么材料?畫面效果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同學們還想不想看看其他精彩的畫面,課件中播放欣賞材料加深理解。老師可以重點說說運用顏色表現的重復色塊和線條的畫面。并可以當場畫一張給同學們看看,老師是如何在規定形狀的彩紙上大膽輕松地表現的。讓學生進行大膽表現,學生完成后將作品集中展示在黑板上,小組間展開競賽評比活動,大家說說,評價一下,體驗成功愉悅感,強調團隊合作精神。
這一環節力求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手工繪制以及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材料大膽表現。運用上學期學過的剪窗花、直線、曲線等知識表現畫面,能淺意識地運用對比,對稱、重復、均衡等概念完成制作。
4.通過觀看錄像聯系生活實際,體驗生活中地毯圖案的裝飾效果,還可以欣賞窗簾、桌布、床單、超市商品排列等的重復變化的色彩效果。讓同學們說說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看到有色彩重復組成效果的畫面?
小節: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三個環節:認識基本形;形與色的組合;大膽表現紋樣三個方面,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循序漸進,師生互動,聯系生活。運用游戲、懸念、質疑等教學機智,在游戲中導入,在學習中深入,在實際生活中體會。教學中滲透淺顯的美術基礎知識,通過多媒體手段大容量的表現課堂教學內涵。我想這節課肯定是一節獲得各方好評的美術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