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樹葉(精選6篇)
多彩的樹葉 篇1
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多種葉子,認識不同造型、不同色彩的葉子。
2、根據記憶創造、想象、畫出各種形態、各種色彩多彩的樹葉的葉子。
3、通過學生記憶、創造、想象能力的培養,多彩的樹葉使學生豐富彩色知識,增強色彩觀念。
教學重點 畫出各種形態的多彩的樹葉葉子。
教學難點 葉子的相互重疊和色彩豐富多彩。
教學過程 一、引入多彩的樹葉
1、上節課我們寫生了一張葉子,并且知道葉子的組成部分,葉子有哪幾部分組成?
葉柄、葉面、葉脈三部分組成。
以及葉脈的生長規律是由葉尖的多少決定的。
2、還記得上節課畫的葉子嗎?
請學生上黑板畫樹葉。
二、新授
1、除了以上兩種葉子外,還有哪些你所知道的樹葉,請幾個小朋友上來畫。(各組比賽)
2、剛才我們畫了許多葉子,它們的不同形狀你們知道葉子的顏色是綠色。但在不同的季節,葉子的顏色也不同。
3、在不同的環境下,葉子的顏色就會起變化,如在月光下看葉子,在黃昏時、在五彩的霓虹燈下看葉子都是不同的色彩。
4、教師演示:
1) 組織畫面,可以重疊、自然;多彩的樹葉
2) 涂色演示。多彩的樹葉
5、學生練習,教師指導巡視。
1) 畫面組織合理;
2) 接色自然。
三、小結
1、 作業講評。
2、 小結。
多彩的樹葉 篇2
二、教學目標:
1.學習正確的涂色方法,并為樹葉涂上相應的顏色。
2.能耐心、細心地堅持把樹葉的細小部分涂完整。
三、教學準備:
1.觀察過一些已變紅、變黃的樹的葉子。
2.兩棵空樹干。
3.蠟筆若干、印有樹葉輪廓的紙若干、視頻轉換儀、電視機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學習正確的涂色方法,并為樹葉涂上相應的顏色。
五、教學方法與手段:觀察法、操作法、談話法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幼兒活動
設計意圖
一、談話,知道秋天的變化。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秋天)
師:秋天來了,天氣變的怎么樣了?
師:小朋友的衣服穿的多了,小草變黃了,秋天還有什么變化呢?(樹葉變黃了……)
引導幼兒從生活中發現秋天帶給人們的變化、景物的變化。
從人物、景物幾方面,講述秋天的變化。
通過談話法,引導幼兒從人們的變化、景物的變化等方面發現秋天的變化。
二、出示落葉,引導幼兒直觀的了解樹葉的變化。
師:瞧,樹葉寶寶也變了顏色,它們都變成了什么顏色?
重點觀察樹葉寶寶的顏色變化。
從顏色上引導幼兒觀察,為下一步涂色做基礎。
三、教師示范,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出示兩棵空樹干。
師:秋天到了,樹葉寶寶們都變了顏色,風一吹,大樹媽媽們都怎么啦?
師:沒有了樹葉寶寶,大樹媽媽變的光禿禿的,不好看了!樹媽媽想請小朋友幫忙,幫樹葉寶寶穿上新衣服,把樹媽媽打扮起來,好嗎?
觀察光禿禿的大樹媽媽畫面。
由情境光禿禿的樹媽媽,引起幼兒幫樹媽媽穿新衣服的興趣。
四、幼兒涂色,教師指導、詢問。
師:我們來看一看,這棵大樹媽媽的葉子寶寶是什么顏色的?
(一棵是紅樹葉,一棵師黃樹葉)
師:那我們要樹葉寶寶只要用到什么顏色?(紅的、黃的)
師:畫的時候要注意了,靠著黑色邊框線往里畫。
幼兒繪畫,引導幼兒耐心涂完顏色。
1.觀察樹葉寶寶的顏色。
2.傾聽教師涂色的要求。
3.幼兒涂色。
在涂色要求的講解下,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涂色方法。在涂色的過程中,引導幼兒耐心、細心地堅持把樹葉的細小部分涂完整。培養幼兒的細心和耐心。
五、打扮樹媽媽,貼上樹寶寶,評價。
師:許多小朋友都完成了,那請你把樹葉寶寶送到媽媽那里去吧!
教師模仿大樹媽媽的口吻跟小朋友說謝謝。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現在大樹媽媽漂亮了嗎?
教師表揚畫的比較細致的小朋友,讓幼兒比較一些樹葉,感受均勻涂色的樹葉比較漂亮。鼓勵幼兒以后更細致地涂顏色。
1.把樹葉寶寶送回家。
2.欣賞作品并評價。
在一個完整的情境下,幼兒把樹葉寶寶送回家,使幼兒體驗到成功感和活動的快樂。
在自己觀察、比較自己與別人的作品時,增加了幼兒的審美和榮譽感,激發了幼兒參加下一次活動的興趣。
多彩的樹葉 篇3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的涂色方法,并為樹葉涂上相應的顏色。
2、耐心、細心地堅持把樹葉的細小部分涂完整,感受秋天樹葉的色彩美。
二、活動準備:
1、觀察一些已變紅、變黃的樹的葉子。(課件)
2、蠟筆若干、印有樹葉輪廓的紙若干。
3、兩棵空樹干
三、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么季節?(幼:秋天)秋天來了,我們都把夏天的短袖換成了?(幼:長袖)對了,有的小朋友呀還穿了外套。
2、引發幼兒對秋天樹葉的回憶
師:樹葉寶寶也換了衣服,它們都穿上了什么顏色的衣服呢?(幼:紅色、黃色)
3、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1)、出示空樹干。
師:看,這是誰呀?(出示兩棵空樹干)我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呢!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培養幼兒觀察能力
師:它們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樹有什么不一樣?(幼:它們沒有樹葉)
(3)、師:我來聽聽呢,樹媽媽是怎么說的,但是樹媽媽要和老師說悄悄話(教師蹲在樹旁“聽”樹媽媽講悄悄話)
(4)、師:原來樹葉寶寶的新衣服不見了,樹媽媽想請小朋友幫忙,幫樹葉寶寶穿上新衣服,把樹媽媽打扮起來,好不好?
4、教師示范畫畫
(1)、親自示范涂色
師:畫的時候要注意了,靠著邊框線往里畫
(2)、強調注意點
①畫的時候不要畫到桌子上、不要畫到黑色邊框線外。
②畫的時候要注意從外向里面畫。
③涂得密一些,要把所有空白處都上上顏色,不可以有空隙。
5、幼兒涂色,教師巡回指導。
6、打扮樹媽媽,貼上樹寶寶,進行評價
師:現在樹媽媽都找到自己的樹寶寶了,它讓老師跟小朋友說“謝謝”,那小朋友要說什么呢?(幼:不用謝)我們班的寶寶都是有禮貌的小朋友。
多彩的樹葉 篇4
教學內容:美術活動《多彩的樹葉》
教學目標:
1.知道秋天來了,有的樹葉變黃了,有的樹葉變紅了,學習為樹葉涂上相應的顏色。
2.鼓勵幼兒堅持把樹葉的細小部分涂完整。
3.感受秋天樹葉的色彩美。
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
1.油畫棒、幼兒操作卡。
2.教師范畫。
知識準備:
幼兒欣賞過秋天的樹葉。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習為樹葉涂上相應的顏色,堅持把樹葉的細小部分涂完整。
難點:感受秋天樹葉的色彩美,學習為樹葉涂上相應的顏色。
教學方法與手段:
演示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 師(手舉紅、黃樹葉):小朋友認識它們嗎?是什么顏色的?
2.出示沒有涂色的樹葉引導幼兒觀察。
師:那你們覺得我應該給它們涂上什么顏色呢?
二、教師講解示范。
1.重點指導幼兒從上往下均勻涂色,提醒幼兒不要涂到輪廓線外,不露白色。
師:看看老師是怎么涂顏色的?從哪邊到哪邊?看仔細了,要把露出來的白色全部涂滿。
2.鼓勵幼兒大膽選色。
師:你見過秋天的樹葉是什么顏色的?
師:這里有許多不同顏色的綠色、紅色、黃色。請你選擇你喜歡的顏色為你的樹葉涂上好看的顏色。
三、布置與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給樹葉涂色,注意涂色順序和方法。
師:想一想顏色要怎么涂?小手抓住蠟筆的哪邊?
2.表揚涂色方法正確又有耐心的幼兒,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完成。
師:需要老師幫忙的小朋友請舉手。
四、展覽幼兒作品,評價。
師:你覺得哪片樹葉涂得最好看,為什么?
多彩的樹葉 篇5
一、目標:
1、通過遷移經驗,加深幼兒對葉子形狀、顏色的認識。
2、會用多種形式來表現多彩的樹葉,具有初步表現美的能力。
3、樂于參與美術活動,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準備:
1、已剪好各種樹葉形的手工紙。 2、在卡紙上貼有已經壓平的樹葉、剪刀、油畫棒、白紙。
3、在各色手工紙上畫有各種樹葉的輪廓
4、背景圖:上有三棵大樹(另有小花、小草)
三、過程:
(一)出示已采集的樹葉,激發幼兒想動手制作的愿望。
師: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那這些樹葉有什么不同?(形狀和顏色),你們知道這也樹葉的媽 媽是誰嗎?(大樹)。吳老師把這些樹葉做成了相片送給了大樹媽 媽,你們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二)師邊講述邊示范制作樹葉相片的不同方法。
第一組:線描畫 在已剪好樹葉形的手工紙上用記號筆先分成幾大塊,再用不同的線條和圖形進行裝飾,
第二組:拓印畫 在已經貼好壓平的樹葉的卡紙上,覆蓋一張白紙,用油畫棒橫著在樹葉的上方來回涂。注意上下兩張紙要壓住不能動,印好后再用剪刀剪下已拓印好的樹葉。
第三組:撕貼畫 在已經畫有不同形狀樹葉的手工紙上,用食指拇指捏緊紙一上一下沿樹葉輪廓慢慢撕,。
(三)幼兒制作,教師指導,
第一組:提醒幼兒先將樹葉分成幾大塊,裝飾時,線條與圖形一定要豐富,要有
規律。
第二組:拓印時,上下兩張紙不能動,要等到拓印好了才可以移動,拓印時油畫
棒必須橫著涂。
第三組:撕貼時左右手必須協調,要沿著樹葉輪廓方向慢慢撕。
(四)結束:
1、展示幼兒的作品
師:把樹葉相片送到大樹媽 媽的身邊。分組進行講評。
2、和大樹媽 媽一起跳個《歡樂舞》。
師:大樹媽 媽有了那么多孩子,變得更有精神更年輕了,我們和大樹媽 媽一起跳個舞吧!。
多彩的樹葉 篇6
星期二一節科學活動課《多彩的樹葉》,我帶著小朋友撿回來很多葉子。我發現他們對這些葉子發生了很大的興趣,特別是對一個棕櫚樹的葉子。因為它很大,像我們鄉下用的扇子。不同于其他的葉子。對于平常不多見的紅楓葉,梧桐葉,孩子們也呈現出了很多興趣。
看著孩子們對葉子有這么大的興趣。我馬上決定下一節美術課《衣服和褲子》改上《多彩的葉子》。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在小班下學期的時候,我們也開展過這個美術活動。當時的要求是讓孩子給葉子涂上美麗的顏色。而今天我決定讓孩子學習用勾線筆畫出樹葉的輪廓,再給樹葉涂色。
孩子們的興趣很高,在我給孩子們示范的時候,他們也看得很認真。貌似個個都對樹葉畫法心領神會。可是,當我把白紙和勾線筆發下去讓他們自己畫葉子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問題,孩子們沒有畫出我意想中的美麗的葉子。不要說形似了,連神似都沒有一個。只有張畫的一個小小的葉子貌似黃楊樹的小葉子。孩子們畫的樹葉更多的像樹。
難道是我的示范不完整,讓孩子們有了這樣樹一樣的葉子?我仔細反省,慢慢看孩子的作畫過程。知道原因根底是出在我示范畫的問題上了。在示范畫葉子的時候,我想讓孩子在白紙上先給葉子定位,于是先讓他們畫葉柄。孩子們掌握的很好,都是先畫葉柄。但是他們控制筆觸的能力還不太高。所以畫出來的葉柄就像樹桿一樣,很粗很大。而第一次使用勾線筆,幼兒還不能很好地畫出弧線。所以畫出來的葉子就很小。看起來一片片葉子非常可笑。大大的白紙上都是像小樹一樣的小小的葉子。本想把葉片的弧度留給孩子們自由發揮,卻不料把關鍵要素忘記了。因為孩子興奮,我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可是因為自己的興奮,沒有太多考慮知識的整體因素。一個好的生成活動機會有些浪費了。
于是我趕緊想辦法補救,在小組間進行輔導,讓孩子們把葉子畫的大大的。鼓勵幼兒可以多畫幾片樹葉,畫了小樹葉,還可以畫大樹葉。總算有孩子把樹葉畫的有些象樣了。
如果把這堂美術課作為科學活動的延伸,運用幼兒原有的美術技術,用油畫棒涂色,也許可以有豐富的成品出現。但是這對于孩子來說,也許沒有更多的長進。可是我加了新的要求,沒有給孩子練習新技術的過程,也有點操之過急了。無論教學過程,還是教學契機,都應該是經過成熟考慮和充分的準備才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