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調》(精選2篇)
《京調》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京劇的"四大行當"與"四大功夫",知道京劇臉譜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能識別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2,能積極參與本課的各種活動.
3,能學會雖《龍里格龍》這首京韻的歌曲.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一系列的音樂表演活動中來.
教學準備:
課件,京劇臉譜,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學生聽賞《龍里格龍》伴奏音樂進入教室.
2,用京劇腔調向學生問好
師:同學們剛才老師是用什么腔調向同學們問好啊
生:京劇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距今已有近2xx年的歷史,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出示課題——走進京劇世界(課件)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京劇世界去了解這門獨特的藝術,認識它,喜愛它.
二,走近京劇
師:上節課老師請同學們回家收集有關京劇資料,下面請各組同學將你們的成果作個展示.
京劇的四大行當
1,說一說
師:京劇有哪些行當 如何劃分的
生:京劇可根據性別年齡和身份職業按人物性格特征和創作者對人物的褒貶態度分為生,旦,凈,丑四個行當.
老師作具體解釋,并放相應的圖片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生"一般指男性演員,他還可分為武生,小生,老生等.
圖片展示:老生,小生,武生(課件)
"旦"一般指女性扮演者,年齡大的是老旦,年輕,俏皮的是花旦.
圖片展示;老旦,花旦,刀馬旦(課件).介紹各個具體角色特征.說一下著名的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
觀看片斷《蘇三起解》讓學生說說是旦行中具體哪一行當(青衣)
"凈"就是俗稱的大花臉,臉上畫有臉譜的角色.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如:
紅臉的關公,黑臉的包公,白臉的曹操(課件)
"丑"角在也叫小三花臉,性格或是詼諧幽默,或是犴詐小人.
2,賞一賞,辨一辨(課件)
師:下面我們欣賞一段京劇,說說里面包含了哪幾個行當 并說出是各行當中具體哪個角色.
播放影音文件《貴妃醉酒》生,旦,丑
生:(略)
3,演一演
將同學分成生,旦,凈,丑四組.
京劇表演形式
說一說 賞一賞
師:剛才我們一起了解了京劇四大行當,這些內容豐富的角色,是通過京劇的基本功活靈活現呈現在舞臺上的.同學們說說是哪四大基本功.
生:四大功夫包含唱,念,做,打四種表演形式.是京劇的基本功.叫四功.
說一說,學一學
師:唱——就是演唱.聽賞《蘇三起解》
體驗:和老師學唱《蘇三起解》中的前兩句
念——指念白,具有音樂性,像唱歌一樣.欣賞《我們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學一學小鐵梅的念白部分——奶奶,您聽我說
做——是表演身段和表情的總稱.如開門關門,跋山涉水,乘船騎馬,縫衣刺繡以及人物的喜怒哀樂,都有是通過舞蹈化程式化的動作來表現的.
讓學生自己刻畫一個縫衣的動作.
打——一種表演廝殺,打斗的藝術形式.欣賞《三岔口》
老師念口訣,學生做一做
我砍你擋,我刺你躲,我掃你跳
2,賞一賞,說一說
師:《三岔口》除了體現打這個基本功,還體現了哪種基本功還有之前我們欣賞的《我們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唱段包含了哪些基本功
生:(略)
3學一學 演一演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演一演.
學一學:
請六個同學和老師一起走圓場.(《龍格里格龍》音樂)
師:京劇藝術是一種取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把生活中的動作夸張,變化的藝術表演形式.每一個動作包含手,眼,身,法,步(做個亮相的動作),每個地方都讓人感受到美,體驗到美,這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好.俗話說得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在臺上的精彩表演都是臺下用血淚換來的.
師:請同學們和老師學習一段戲劇的基本手位.
(《龍格里格龍》音樂)
四,課后小結
今天我們了解了京劇的四大行當和四大功夫,下節課我們從臉譜和京劇伴奏樂器上認識京劇.希望同學們回家后多聽,多看,多學為宏揚這門藝術作為自己的一份貢獻.
教學反思:
對于本課我的定位是,讓學生喜歡我們的國粹京劇,愿意去更多的了解它,形成一種意識去發揚它.現在的學生對于戲曲都抱有一種不喜歡聽,不愿意聽,認為是一種老氣橫秋,不時尚的藝術,不了解它魅力,不知道它的藝術價值,所以在課堂上我利用各種手段去激起同學們的興趣與好奇心.首先心京劇腔調向同學們問好,引起學生的好玩心性,接著京劇小知識的學習當中,先讓學生回家查資料,在課堂展示所查成果.每一個環節的學習過程都用不同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對四個行當生旦凈丑的每個知識點進行稍微深入的介紹,并在介紹過程中加入影音資料,直接沖擊感官.而在京劇的四種表演形式學習當中,讓學生對京劇的四種表演形式作直接的體驗,有模仿,有想象,有創造,各方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創造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將本課的帶京韻性質的歌曲溶入到各個環節中,比如課前聽這首歌曲進課堂,后面學習京劇演員走圓場體驗,也是用這首曲子作背景,讓學生熟悉旋律.我充分發揮自己的舞蹈強項,將各個環節溶入京劇表演,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去感染學生.這堂課的重難點是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各項活動,課堂過程中在這點上略顯欠缺,可能是由于公開課,學生過于注重課堂紀律,而掩飾了原本的活潑個性,也與老師本身激情不足有關,也提醒我在以后的課堂中更要提升教學業激情,帶學生一起溶入課堂.
《京調》 篇2
第一課時
授課時間: 月 日
教學內容:歌曲《小牧笛》;聲樂練習
教學目的:指導學生用淳樸、明亮的聲音來表現歌曲的民歌風格,抒發熱愛農村、熱愛勞動的真摯情感。
課型:新授課
教法:聽唱法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律動。
2、唱師生問好歌
二、聲樂練習(見課本第30頁)
此練習的重點是初步作大、小三度的合唱訓練。只要能掌握好前八小節的曲調,后八小節的二聲部合唱也就不會感到太大困難。因此,盡可能不分聲部進行練習,而是二聲部同時練習。
三、歌曲
1、簡介:此曲是一首創作歌曲,采用民間音調為素材,歌曲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農村生活氣息。
2、范唱:
3、在學新歌前,先唱準商調式的音階,并聽辯、唱準歌曲中的大跳音程。然后隨教師的口令,進行二拍子與三拍子即興變換的節奏拍擊訓練。
4、教師彈奏旋律,學生模唱。
5、練唱歌曲
6、歌曲處理:此曲宜用中速,以表達兩個農家少年共同勞動與歌唱的真摯友誼之情。本歌曲基本上是一字一音,所以吐字要清晰。第一、二小節的兩個短樂節要唱得活潑、輕快。三拍子部分要唱得舒展,情緒可隨旋律線條的起伏而展開。最后樂句的后四小節,要唱得連貫。
7、學生自編動作,載歌載舞,練唱歌曲。
教后札記:
小結: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月 日
教學內容:欣賞《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節奏填空練習
教學目的:通過欣賞,使學生接觸京劇音調,初步培養他們對我國戲曲音樂的興趣,同時增強聽辯欣賞曲中對比性旋律的能力。
課型:新授課
教學重點:欣賞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律動。
2、唱師生問好歌。
二、復習歌曲《小牧笛》
三、節奏填空練習
此練習要求學生根據節奏連接上動與靜、張與弛、重復與變化的一般規律,完成第一小節提示的節奏句。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采用多種方案以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及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欣賞
1、簡介:《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是現代京劇《紅燈記》中的唱段。京劇:是流行于全國的戲曲劇種。它吸收并融合了其它劇種在音樂及表演方法上的長處,逐步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京劇以:“西皮”、“二黃”為主要唱腔。
2、初聽:
2、 復聽
教后札記:
小結:
第三課時
授課時間: 月 日
教學內容:欣賞《京調》
教學目的:同第二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進教室,律動。
2、唱師生問好歌。
二、復習歌曲《小牧笛》
三、欣賞《京調》
1、簡介:《京調》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全曲構思別具一格。基本情緒活潑。
2、初聽
3、分段賞析:樂曲由帶再現的三部曲式組成。一開始由樂隊合奏的引子,運用京調中胡琴過門的曲調,從而造成京劇音樂的氣氛。接著出現第一部分主題音調。
1=f 2/4
這是由曲管吹出清脆明亮的京劇曲牌,模擬大家熟悉的京劇唱腔,使人感到輕松愉快。中間部分先奏出過門的樂句,隨后再由曲管奏出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調:
1=f2/4
這一舒展的音調與第一部分活躍的主題旋律形成對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最后突然放慢速度,并由曲笛用散板的京劇唱腔結束全曲。
3、 復聽
教后札記 :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