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與編碼》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身份證的一些常識及其編碼的科學性,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探索數字編碼的簡單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編碼、應用編碼的意識。活動重難點:探究編碼的特點,學會數字和編碼的基本方法。活動準備:自制cai課件、卡片、記錄單、設計單等。活動過程:一、播放錄像,引入新課播放三段錄像,分別是:購買彩票選號的情景;打電話撥號的情景;寫信封上的郵政編碼的情景。師:從剛才的幾個錄像片段中,你能發現他們有什么共同點嗎?生:都用了數字、編碼……師:今天張老師就和大家一塊兒來學習關于數字和編碼的知識。揭題板書:《數字與編碼》。二、出示材料,反饋信息師:昨天老師布置大家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和調查了一些身份證號碼,誰愿意來說一說?請學生匯報調查了哪些人的身份證號碼。學生自由發言。讓學生自己上臺在電腦上輸入調查來的身份證號碼并進行簡單的介紹,對學生踴躍參加實踐活動提出表揚。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號碼的位數相同嗎? 生:有的是15位,有的是18位。板書:18位、15位。三、分組討論,探索規律1.請同學們分組交流課前了解到的關于身份證編碼的知識。(課件配樂)2.師:老師也帶來了我兩個好朋友的身份證號,貼卡片。360102760216232 130601197211083652各組同學匯報了解的有關身份證編碼知識,教師穿插提問,并相機板書。(1)身份證號碼有18位和15位之分。為什么有兩種?以后要不要統一?(2)前兩個數字表示省份。(如36代表江西省。)你還知道別的省的代碼嗎? (3)第3.4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所在的城市。(如01表示南昌市。)(4)第5.6位上的兩個數字表示戶籍所在的縣(區)。(5)第7—12(或新號碼的7—14)位上的數字表示這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提問:為什么7月用07表示而不直接用7呢?(6)年、月、日后面的兩個數字表示居住地所在的派出所。(7)老身份證的第15位、新身份證的第17位表示某人的性別。(單數表示男性,雙數表示女性。)師:老師也了解了一些關于身份證號碼的知識,派出所的戶籍管理人員告訴我:新版身份證的最后一個數字是個人信息碼,有的也用x表示。3.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調查討論和小組合作了解了這么多關于身份證的信息,張老師也由衷的佩服大家。4.師:根據這些規律,誰能說說剛才同學上臺輸入的這些身份證號碼中,你能獲得一些什么信息?多讓幾個學生試試,及時表揚。師:身份證號碼要表達的意思既然可以用文字表達,那為什么還要用數碼來表示?與學生共同探討,總結出編碼的優越性和科學性。師:這么幾個簡簡單單的數字就可以反映出一個人這么多的信息!它非常的簡明、科學,這也就是編碼的優越性。5.情境1:張老師的身份證課件出示老師的身份證號碼:360102820531333,請學生說一說你了解到哪些關于張老師的信息?多讓幾個學生試試。6.情境2:小馬虎的難題(課件:我是“小馬虎”,在課前我也收集了一些身份證號碼,我收集的是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四個人的身份證號碼,但是……嗯……現在我不記得這四個號碼分別是誰的了,你們能幫幫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