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教學設計
學生討論后匯報情況,教師進行總結:有些物體是我們約定俗成的,比如冰箱、彩電、空調、圖書柜等,大家都能很快說出正面,但碰到一些不明顯的物體,如紙盒等,我們就用正對著你的那個面就是正面。
(3)教師出示一些長方體物體,指名幾個學生指一指它的正面、側面和上面(這時可偏向于班級的弱勢學生,給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
2、認識從一個角度最多只能看到一個長方體的3個面。
(1)師:請家注意看教師手中的物體,你看到了它的幾個面?
請你們大膽的來猜一猜,從一個角度,最多能看到一個長方體的幾個面?
同桌可相互討論。
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注意是從一個角度,不可變換角度。
全班匯報猜想的結果,允許學生間的不同意見進行辯駁。
最后教師通過明確條件的方法,讓所有學生知道,從一個角度,最多只能看到一個長方體的3個面。當然也有特殊情況,只能看到2個面甚至1個面的。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練習要求:把文具盒放在桌上,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學習自主練習,并和同學交流自己所做的結果,然后匯報結果。
3、游戲:托物旋轉
要求:(1)請一個同學手托一個長方體,由下往上慢慢升起,讓學生觀察并說出看到面的情況。
(2)再旋轉起來,讓學生觀察在轉動的過程中,看到面的情況,并匯報。
學生練習,并匯報情況,教師及時總結。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由學生熟悉的教室的圖書柜的認識,讓學生初步感知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但在此之后,又設計了一個教師和學生處于對立的面所觀察到的長方體的正面不一樣的矛盾情景,由此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在進行的是從一個角度觀看物體的面,以及多個角度觀察,比較面不同的情況,最后通過一個游戲,進一步深化這個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快樂游戲中學習數學,從而夾生了印象。】
三、自主練習,深化鞏固。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在洗衣機和冰箱的下面寫出分別表示哪一面。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
2、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
通過判斷正方體和長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分別說出學生對正面、側面和上面的判斷
3、游戲:按要求進行拍照。
教師宣布游戲的規則,請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擺姿勢。
(1)教師要拍學生的正面,學生應該怎么擺。
(2)教師要拍學生的側面,學生應該怎么擺。
(3)教師要拍學生的頭頂,學生應該怎么擺。
游戲結束教師總結
4、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
這是一個正方體,學生很容易看出它的正面是一個正方形,但側面和上面從圖上分解開來看,很像平行四邊形,所以應該多觀察實物,形成物體在大腦中的空間形象,形成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5、出示“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兩個正方體的實物,讓學生觀察由兩個正方體拼成的長方體的實物,通過角度的轉換,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關于這個拼成的長方體的影像,然后根據這個影像讓學生來判斷這個長方體的正面圖、側面圖和上面圖。
然后把兩個正方體換個角度進行重新拼組,讓學生在不從各個角度觀察的情況下進行判斷,鍛煉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設計意圖:在這里設計時,以課本練習為主,穿插了一些游戲性的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過程,讓學生在對所學知識的鞏固中,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獲取更多的知識。在本環節中著重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為導向,合理練習,鞏固深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