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驗算 表格式教案2
教學設計內容修改意見除法的驗算教學內容:p3——4教學目標: 1、 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2、 培養解決問題之后進行反思的意識。3、 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在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過程中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談話:同學們,你們參加過生日聚會嗎?明明和芳芳快過生日了,這天,他倆一起來到食品店選購蛋糕(出示場景圖),你們能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在買蛋糕過程遇到的數學問題嗎?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1、探究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電腦出示兩人的對話情景)。問:明明算得對嗎?你能幫他驗算嗎?請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小朋友聽一聽。指名回答。教師將學生的驗算可能性板書于黑板(乘法驗算、除法再算一遍等)提出下列問題在班內交流。⑴12×3=36表示什么意思?這說明明明的計算怎么樣?⑵12、3、36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數?我們可以怎樣來驗算這樣的除法?得出結論:我們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來進行驗算。2、探究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的方法。(電腦繼續出示對話場景圖)談話:芳芳算得對嗎?請你也想出一種驗算方法幫幫她。匯報驗算方法,教師板書于黑板。組織討論:21×3+2=65表示什么意思?計算結果是65元又表示了什么意思?21、3、2、65在除法算式中分別是什么意思?問:你認為有余數的除法應該怎樣驗算呢?三、提升經驗,歸納方法 提問:我們可以怎樣來驗算有余數的除法呢? 結論: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數相乘,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數相乘的積再加上余數,看結果是否等于被除數。四、實踐運用,加深理解1、 想想做做1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回答。提問:每組中兩道題有什么聯系?2、想想做做2把4道題分成兩組,每人自選一組題用豎式計算并驗算。指名兩人板演,全班共同訂正。3、想想做做3同桌兩人輪流口算,并說說上下兩道題有什么聯系和區別。4、想想做做4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在班內交流算法,并回答:你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計算是正確的嗎?5、想想做做5先獨立讀題看圖解決第一個問題。再問: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解決?四、拓展提高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字÷3=21……2 ÷ =12……1五、作業:用豎式計算并驗算:69÷3 85÷4 27÷2 44÷2 65÷3 58÷5六、全課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教后反思:學生錯誤率較高的是豎式中第二次試商以后的乘法計算,往往學生不進行乘法計算就直接在下面寫上與個位相同的數,還有橫式后的得數經常忘記寫上余數,甚至于寫生的是被除數,鑒于這種情況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注意品質。主備:徐文余復備:吳祖國 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這里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與其他同學進行充分交流,這樣的學習效果較好。 因為學生已經學會了沒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有了一定的知識經驗了,所以學生很容易接受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教師只需要進行適當的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