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周長》集備課教案
解決策略:1、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各種算法,并加以比較,充分感知和體驗到哪種算法最好。2、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情景的呈現,3、多讓學生動手操作。
第五課時《交通與數學》
難點教學具體表現為:讓學生綜合運用前面所學的知識解決與交通有關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原因分析:在實踐活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強。
解決策略:通過 “計算家到學校的路程”、“買火車票”、“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可走”、“認識交通標志”4個內容,用畫示意圖、觀察票價表等方法,組織學生小組交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策略
1、 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在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體事物出發開展教學,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獲得對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直觀經驗,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最后應當讓學生運用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2、 讓學生親歷“做數學”的過程。
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在生動、有趣的具體情境中呈現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如觀察、估計、測量、比較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教學時還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應肯定不同的探究過程。
3、 關注學生對測量的體驗。
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測量。可以由學生主動選擇測量工具和方式,并交流測量結果和體會。估測是測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生活中,對一個量的估計十分重要,所以在課本中安排了估計黑板面、課本封面、鞋底周長的活動,進行這樣的活動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生是否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是否愿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否能針對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估測方法。
(六)錯例的估計和采集
1、錯例1:p49第5題,有些學生列式為:(100+75)×2。漏“×2”,正確答案是:(100+75)×2×2。
學生審題時沒有注意到張明跑了2圈,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審題時要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眼,才能正確解決問題。
2、錯例2:p50第8題,學生的答案比較單一,不會活用公式,不明白:周長÷2 = 長+寬。
平時做題時,教師要多出一些變式練習,和幵放式的練習,以幵闊學生的思維。
3、錯例4:p82第2題,籬笆有一面靠墻,學生對公式生搬硬套,列式為:(5+3)×2=16(米),正確答案是:3×2+5=11(米)或(5+3)×2-5=11(米)。
學生沒有認真審題,不明白題目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做這道題首先要明確求幾條邊。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審題時要注意觀察,抓住問題的關鍵。
(七)練習題分析
1、 練習六第1題: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可以直接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可以組織學生討論: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為什么可以這樣算?而求梯形的周長卻不是這樣算。
2、 練習六第2題:可以讓學生分別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圖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 練習六第3題:求草坪的周長就是求長方形的周長。
4、 練習六第4題:引導學生認真審題,認識到求花邊長就是求正方形周長。